分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特性,理解分子的概念。
2.运用分子的知识认识宏观现象,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建立分子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过程
【引言】上课前在表面皿里倒入一些浓氨水,让学生闻到氨的气味。
师:你闻到什么气味?
生: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讲解】这是氨气的气味,有强烈的刺激性。
师:讲台上放有氨水,氨水里溶有氨气,为什么你离这么远能闻到氨气的气味?(由学生议论后教师小结,然后引入新课。)氨气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这些微粒有氨的气味,一旦它运动到你周围,刺激你的嗅神经,你就闻到氨气的气味。氨的这些微粒就叫做它的分子。
【板书】分子
一、分子
1.什么是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后写)性质的微粒。
【提问】氨分子能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吗?
【演示】氨的扩散
先做实验1:在试管内盛少量氨水,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氨水有遇酚酞变红的化学性质。那么氨分子有没有这一性质呢?请看实验2。
实验装置如上图,在滤纸上用酚酞试液写上“分子”两字。放置一会儿,滤纸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字,说明氨分子保持氨的化学性质。补充板书。
【板书】2.用分子知识认识宏观现象
【讲解】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为什么很远就能闻到花香、酒香?
(2)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3)糖放到水里为什么不见了?
(4)碘受热后变成气体,碘蒸气遇冷又变成固体。
【演示】碘的受热和冷却
(5)酒精溶于水体积为什么变小?
【演示】取50mL量筒2支,课前在量筒内分别装好25mL酒精和25mL水。让学生观察量筒的刻度,并闻液体的气味。然后将酒精倒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刻度。
(6)物理变化:水→水蒸气→水。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可分。
(7)化学变化:硫+氧气→二氧化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
带着以上问题,阅读课文中有关内容。边读、边实验、边讨论。
【小结】(将幻灯片的内容打在屏幕上。)
4
【过渡】在物质的物理性质中,有些是分子聚集体的表现。它对一个分子无意义,如状态、颜色等。物质不都由分子构成,有的直接由原子构成。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
【板书】3.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例如氧气、氮气、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4.分子的特性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边读边总结分子的性质。)(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2)分子体积很小,质量非常小。
一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l.67×1021个)
5g水有多少个水分子?(1.67×1023个)
一个水分子质量是多少?(3×10-24kg)
(分子小到用肉眼看不见。)
(3)分子在不断运动。
(4)分子间存在间隔。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子的认识,下面做一个比较形象的实验。
【演示】品红分子的扩散
在两只烧杯内分别装入半杯热水和冷水,各放入一小粒品红。观察发生的现象。
【练习】下列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
(1)氧气,(2)氮气,(3)蒸馏水,(4)空气,(5)河水。
(由学生回答,教师边作分析。)
【小结】
1.分子的名称跟物质的名称一致。
2.有的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有的物质由多种物质组成。
4
【板书】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概念
(1)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河水。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蒸馏水。
2.用分子知识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
【演示】混合铁粉和硫粉。
【小结】1.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原有的性质。
2.研究物质的性质要用纯净物。
3.不存在绝对纯的物质。
【练习】下列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碳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回答】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1.有些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纯净物,它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它不含有碳和氧两种物质。我们不久将学到,碳不是由碳分子构成的。
【总结】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2.掌握分子的性质。
3.用分子知识认识宏观现象。
4.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作业】
1.复习概念。举出生活中实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2.完成课本习题。
教学说明
1.本课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初学化学的学生比较难学。因此,在教学中用实验、比喻等方法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开展想象思维,使学生能形成对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的认识。
2.学生较难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各种现象和分子运动关系的分析、推理。教材写得较通俗易懂。本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困难。
3.在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恰当地提出思考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本课注意提出思考题,并以此将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分子概念的建立就是一堂生动的认识论教学。因此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及思想方法教育贯穿全课,无需刻意渲染。
5.本课的容量较大,因此把一些板书写在幻灯片上、把学生实
验改为演示实验,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专家评注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和基本的性质,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设计,
4
对如何进行分子以及其他一些微观、抽象概念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首先,整堂课教师重视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形象的描绘和科学的推理来建立分子的概念。其次,课一开始,教师创设一个“闻氨气”的情境,经教师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分子的概念后,就用来解释一些学生熟悉的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分子基本性质的认识。第三,在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分子的知识又得到进一步的应用。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子的认识应是生动的、具体的、巩固的。
选自《名师授课录·中学化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