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单位/制作人
茂名市第十五中学 / 许怡敏
教材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节中的实验。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理学实验,又是解释光合作用本质的第一个实验。这节实验既巩固了之前学习的实验技能,还需要掌握更加复杂的实验操作。对学生来说,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实质都比较抽象,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能更直观的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为之后学习“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 已知
①知道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②初步学会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2、 未知
暗处理、酒精脱色、酒精隔水加热等实验操作。
3、 能知
①思想活跃,敢于质疑。
②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乐于动手。
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阐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2、 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小组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3、情感目标
尊重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设疑逆推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实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课前培训小组长,使其在组内发挥小老师作用。
2.准备实验材料:黄花酢浆草、锡纸、热水、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培养皿、石棉网、镊子等。
实验改良
实验材料:
教材中材料
改良后材料
改良后优点
天竺葵
黄花酢浆草
易于取材;暗处理、脱色、显色时间短。
黑卡纸、回形针
锡纸
易于操作。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开水
保证实验安全;降低实验成本。
4
实验改良
实验方法:
教材中步骤
改良后步骤
改良后优点
1、将天竺葵移入黑暗处一昼夜;
1、将纸箱扣在黄花酢浆草地上10小时;
方便;省时省力。(课前完成)
2、用黑卡纸遮叶;
2、用锡纸遮叶;
易于操作。(课前完成)
3、将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取叶;
3、拿走纸箱,使黄花酢浆草照射阳光数小时后取叶;
简易。(课前完成)
4、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酒精灯隔水加热,使其脱色;
4、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用开水加热,使其脱色;
安全;降低实验成本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滴碘液;
5、把叶片放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清洗后倒水,向叶片滴加碘液;
易于操作。
6、用清水冲掉碘液,再用镊子夹起叶片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叶色变化。
6、向培养皿中倒清水,清洗叶片,观察叶色变化。
易于操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设疑]对比仅仅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两棵辣椒,思考为什么阳光下的辣椒会茁壮成长,而阴暗环境下的辣椒却瘦弱矮小的?
发现问题并猜想:是不是辣椒能在光下制造自身所需有机物?如何证明植物真的制造了有机物?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需要光吗?
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分析实验的目的要求
①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引导学生回顾检验淀粉的方法:遇碘变蓝。
[演示]实验:淀粉遇碘变蓝
②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明确实验要求:探究实验,引导回顾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设计对照实验的变量:单一变量原则。
确定实验变量:研究的问题就是变量。
2.设疑逆推、引导设计方案:
1.找出目的要求中的关键词,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
①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明确实验的要求:检验淀粉。
②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明确实验要求: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六部曲: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
2.根据问题串、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①暗处理(课前完成)
对初一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明确实验原理,实验安全要求,实验把握程度
动手能力。
检查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请小组分享实验方案。
讲解改良后的实验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
3.巡视学生实验,注意安全问题。
4.检查课前预习:
①回答导学的自主学习
②绿色植物黑暗处放一昼夜的目的?
③用黑纸片遮盖部分叶片的目的?
④为什么用酒精脱色而不直接用清水?
[展示实验]
叶绿素在酒精中溶解度更大。
⑤为什么不直接加热而要隔水?
⑥滴加碘液的目的?
[展示实验]
淀粉遇碘变蓝
⑦预测见光部分会变成什么色?理由?
5. 观察水开后,提醒学生继续实验,注意观察叶片颜色变化,叶片变成黄白色时停止加热。
6.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
7.引导学生提升实验结论。
②选叶遮光(课前完成)
③摘取叶片(课前完成)
取走纸片(注意观察遮光与见光部分颜色有无较大区别)
④隔水加热
明确“为什么要用酒精脱色?”“为什么要隔水?”“要脱色到什么程度?”
⑤清水漂洗, 滴碘检验
⑥显影观察, 记录结果
3. 课堂实验,注意规范操作。
4.在等待水开时回答老师提问:
①回答导学的自主学习。
②运走或耗尽叶片中的有机物。
③形成对照实验。
④因为酒精更容易溶解叶绿素。
⑤因为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
⑥检验有没有淀粉生成。
⑦蓝色。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等有机物。
5.继续实验,注意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6.如实做好实验记录
自由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7.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有机物: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等有机物。
明确每一步骤的目的
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科学的记录
分析能力
布置课外探究实验
[展示]课外时间题目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记录、小组选定题目。
4
2.光照时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
设置课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摘叶→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
2、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
(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光。
设计亮点
本次实验基本做到安全、低耗、高效:
1、实验原理展示:直观、激趣。
2、实验材料理想:易得、便宜、效果好。
3、实验步骤优化:
①暗处理只需10小时;
②遮光纸的改进(材料易于操作);
③不用酒精灯(安全、节能);
④清洗方法改进。
教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本节课从课前准备到课堂讨论、完善实验计划直至最后完成实验、得出结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起到指导、督促的作用,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是由过去的“台前”走到现在的“幕后”,做一个“导演”,安排好适当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由观众变为实际参与者。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技能,还关注起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在教师宏观调控下,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转变了满堂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