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2、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观潮》是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这篇文章通过正侧面描写结合,白描与细描相结合,写景与记事相结合,较好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
3、中招考点
中招不作要求。
4、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里,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文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3、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句子。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3 .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句子。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5
1、能说出文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3、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句子。
自学指导一:结合课下注释及手中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自学检测:
周密, 字 ,号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观潮》选自 。 是他进入元朝后所作。
自学指导二 通过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1、听读课文,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3、自由朗读,读通句子。
自学检测读准字音:
雷霆 杨诚斋
艨艟 如履平地
倏尔 一舸无迹
善泅 僦 赁
罗绮 鲸 波
自学指导三 自由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1.能说出作者生平
2.能准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及节奏。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5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如有不懂,作标记。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
自学检测1 翻译课文,每人一句,先读这句话,再解释重点字词,最后翻译句子。
自学检测2 词语解释:
1.天下之伟观也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3.方其远出海门
4.仅如银线
5.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6.吞天沃日
7.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
8.既而尽奔腾合五阵之势
9.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0.如履平地
11.倏尔黄烟四起
12.人物略不相睹
13.随波而逝
14.吴儿善泅者数百
15.皆披发文身
1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17.珠翠罗绮溢目
18.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19.而僦赁看幕
20.虽席地不容闲也
3. 能准确翻译课文
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简明优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五、当堂训练
5
1. 读准字音
雷霆 杨诚斋
艨艟 如履平地
倏尔 一舸无迹
善泅 僦 赁
罗绮 鲸 波
2.翻译句子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
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