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语文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语文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5、《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生词,能流利地背诵五首诗。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难点: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规律。‎ ‎【教法学法】‎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 中国是诗之国。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歌的发展史。三千年来,中国文学的长河流淌的都是诗歌。周朝诗经,春秋战国楚辞,秦朝和汉魏都是乐府,唐朝是诗,宋朝是词,元朝是曲,明朝是杂剧,杂剧的唱词也是诗,到了清代,除了小说,就是对联,对联是从格律诗中演变过来的,格律诗就有讲究对仗和押韵的颈联和颔联。所以从周朝到清朝的三千年中,每个朝代的文学代表作都是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词的魅力。‎ 二、学习《杂诗》 ‎ ‎1、作者简介。朗读《杂诗》,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2、作品注释 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来日:来的那一天。‎ 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3、作品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4、品味感悟 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 3‎ 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5、小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趣与倾向。‎ 三、学习《夜雨寄北》‎ ‎1、作者简介。朗读《夜雨寄北》,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2、解题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一说友人)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一说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像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妻子以慰藉。‎ ‎3、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4、品味感悟 一、二句:诗人从对方来信写起,对方问“归期”,而诗人只能以“未有期”作答,无奈之中转而写巴山秋水潇瑟之景,寄托离别愁绪。‎ 三、四句:诗人在巴山夜雨中想像:终会有一天回家与亲人重逢的,同时也道出了离愁别恨。‎ 这两句诗是由当时的苦况所激发出来对于未来欢乐时光的憧憬,诗人想像日后重逢之时,与亲人共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心灵的孤寂与痛苦。用相聚的欢乐衬托出今夜的痛苦,曲折委婉,余味无穷。‎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上联:一问一答,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下联: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欢乐的憧憬。‎ ‎5、小结。‎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作者把情与景紧密结合,把现实与想象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构思独特,耐人寻味。‎ ‎《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四、学习《淮上与友人别》‎ ‎1、作者简介。朗读《淮上与友人别》,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启进士,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 3‎ ‎2、解题:‎ 该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3、译文 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水和湘水流经的城镇(今湖南一带),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4、品味感悟 一、二句:交代与友人握别的时间、地点、表达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心情。‎ 三、四句,写两位好友在笛声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风中传来数声笛声,报道着别离时刻就要到来,离亭送别,愁绪万千,情深酒酣,欲言又止,握手告别,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心情,情景交织,深切感人。‎ 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上联: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寓情于景。‎ 下联: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即景生情。‎ ‎5、小结。‎ ‎《淮上与友人别》是晚唐时期郑谷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将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的表达。‎ 五、当堂检测 ‎ 熟读并背诵前三首诗。‎ 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