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
教学目标
1、 勾画重点句子,把握作者的情感。
2、 学习托物言志、借物言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借物言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方法
勾画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人说,绿色是自然颜色中最具生命意义的色调,提到绿,人们就会联想到生命.生机、希望。对,当一抹绿色出现存沙漠中时,你难道没有感觉到生命的希望?当绿芽冲破险阻绽放绿意时,你难道没有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当无边的绿色扑面而来的时候,你难道没有听到生命的乐章?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关于爱绿的散文--《囚绿记》,
二、目标展示
1、 勾画重点句子,把握作者的情感。
2、 学习托物言志、借物言情的表达手法。
三、 解题
同学们,通过题目你们想了解什么信息?
明确:绿? 为何要囚绿? 如何囚绿? 囚绿后结果?
四、初读文章,理清行文思路。(自主学习)
1、绿是什么?
2、为什么要囚绿?
3、如何囚绿?
4、囚绿后怎么样?
5、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样的?
明确:1、绿——常青藤
2、“囚绿”是因为喜爱。
3、“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4、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快。
②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③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④
2
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5、 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五、 品读本文,探究主题。
1、 作者囚绿是因为喜欢绿,在囚绿之前,作者的那些举动表现出了他对绿的喜欢?
2、 作者既然这么喜欢绿,为什么非要囚绿呢?
原因一:爱绿心切,所以“囚绿”。他把绿是生命、希望和快乐的象征。
原因二:“绿”可以消除作者的孤独与陌生。
原因三:出于一种“私念”。
3、 作者既然有诸多理由囚绿,为什么最后又放绿了呢?
明确:常春藤再被囚禁之后变得枯黄,失去了生命的光泽。而且他的执着、坚韧、不想黑暗屈服的精神打动了我。现实的因素是我要南归。
4、 可不可以把题目改为《困绿记》?为什么?
不可以,囚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绿拟人化了。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尊重和敬佩。
5、 作者把绿比作什么了?什么特点?
明确:永不屈服的囚人 追求光明、执着、坚韧
6、 结合背景谈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作者通过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让我们看到了绿枝条的命运与作者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既体验到生的快乐,又感受到生的艰辛(类比);同时当时的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作者描写绿枝条的性格特点,是想用这些绿来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象征);而作者最后的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暗示)。
六、 小结
七、 作业布置
结合本文的写作特色,选择其中的一点,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
八、 板书设计
囚绿记
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