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教学目标:
1 、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 、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 姱 ”、“羁”、“谇”、“怨”、“浩荡”、“溘”、“尤”、“反”、“ 忳 ”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 、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4、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 、赋与比的写法。
2 、“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 、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诵读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频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掌握“修 姱 ”、“羁”、“谇”、“怨”、“浩荡”、“溘”、“尤”、“反”、“ 忳 ”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端午节导入
二、 目标出示
1、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2、知人论世,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掌握“修 姱 ”、“羁”、“谇”、“怨”、“浩荡”、“溘”、“尤”、“反”、“ 忳 ”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三、知人论世
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
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楚辞体形式特点:
3
1、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长可短,以六言、七言为主。
2、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
3、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原来楚词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后来,一般把有语助词“兮”的诗歌称为楚词。
《楚辞》《离骚》文学价值: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7句,2476个字,是中国第一首由诗人自己创作的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
四、朗读
1、自读(解决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
2、听读,掌握文章节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全班齐读。
五、解题——《离骚》
①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
②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
③游国恩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
④林庚认为离骚即“牢骚”,“离”“牢”是双声字。
④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⑤王逸认为是离别的忧愁。“《离骚》者,犹离忧也。”
六、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的意义。
一、实词及虚词:
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尤:忍尤而攘诟(罪过)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3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七、小结
八、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
九、板书设计
离骚
①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
②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
③游国恩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
④林庚认为离骚即“牢骚”,“离”“牢”是双声字。
④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⑤王逸认为是离别的忧愁。“《离骚》者,犹离忧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