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第18课 口技导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难点】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他博学善文,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1、 小知识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预习板块】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林嗣环( ) 屏障( ) 抚尺( ) 少顷( )
哗( ) 撤( ) 犬吠( ) 颈( )
2、解释词语。
厅事: 欠伸: 呓语: 屏障:
侧目: 作作索索: 力拉崩倒: 齁:
战战: 施: 毕: 绝:
意: 曳: 指: 名:
3、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人 一( )桌 一( )椅 一( )扇
一( )抚尺 两( )儿 百千( )人 百千( )犬
百( )手 百( )舌 百( )口
【探究板块】
1、
2
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1)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板块】
八、下节课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一个星期才一节的音乐课,上课铃声还未响,大家就自发地齐唱了《我的未来不是梦》,以迎接音乐老师的到来。就在这时,班主任数学老师夹着一叠试卷走了进来,说道:“利用这节音乐课和下节数学课,进行一次测试……”请你仿照本文中对观众的反应的描写,用简短的语言描写一下这时同学们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