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数学专题3关于分类讨论的再研究
[方法精要] 在解某些数学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发现问题的发展是按照不同的方向进行的.当被研究的问题包含了多种情况时,就必须抓住主导问题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在其变化范围内,根据问题的不同发展方向,划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研究.其研究的基本方向是“分”,但分类解决问题之后,还必须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这种“合—分—合”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等.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
(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2.进行分类讨论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重不漏”.
3.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重不漏、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题型一 分类讨论在概念、计算中的应用
例1 设集合A={x∈R|x2+4x=0},B={x∈R|x2+2(a+1)x+a2-1=0,a∈R},若B⊆A,求实数a的值.
破题切入点 B⊆A可分B=∅,BA,B=A三种情况,所以此题需分类并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加以研究.
解 ∵A={0,-4},B⊆A,于是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当A=B时,B={0,-4},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解得a=1.
(2)当BA时,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当B≠∅时,即B={0}或B={-4},
当x=0时,有a=±1;
当x=-4时,有a=7或a=1.
又由Δ=4(a+1)2-4(a2-1)=0,
- 7 -
解得a=-1,此时B={0}满足条件;
②当B=∅时,Δ=4(a+1)2-4(a2-1)PF2,∴PF1=4,PF2=2,
∴=2.综上知,=或2.
题型四 分类讨论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例4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3项和为6,前8项和为-4.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4-an)qn-1 (q≠0,n∈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破题切入点 在解决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时,要按公比q是否为1进行讨论.
解 (1)设数列{an}的公差为d,
- 7 -
由已知,得解得
故an=3-(n-1)=4-n.
(2)由(1)可得bn=n·qn-1,
于是Sn=1·q0+2·q1+3·q2+…+n·qn-1.
若q≠1,将上式两边同时乘以q,得
qSn=1·q1+2·q2+…+(n-1)·qn-1+n·qn.
两式相减,得(q-1)Sn=nqn-1-q1-q2-…-qn-1
=nqn-=.
于是,Sn=.
若q=1,则Sn=1+2+3+…+n=.
综上,Sn=
总结提高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必须以分类与整合思想作指导.在考虑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时,通常要注意如下几点:①有些概念就是分类定义的,如绝对值的概念等.②有的运算法则和定理、公式是分类给出的,例如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就分为q=1和q≠1两种情况;指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就分为a>1,02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 (1,2)∪(,+∞)
解析 要求出满足题意的不等式的解集,
需有或
分别解这两个不等式组,得10)的焦点为F,P为其上的一点,O为坐标原点,若△OPF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4
- 7 -
解析 当PO=PF时,点P在线段OF的中垂线上,此时,点P的位置有两个;当OP=OF时,点P的位置也有两个;对FO=FP的情形,点P不存在.事实上,F(p,0),若设P(x,y),则FO=p,FP=,若=p,则有x2-2px+y2=0,又∵y2=4px,∴x2+2px=0,解得x=0或x=-2p,当x=0时,不构成三角形.当x=-2p(p>0)时,与点P在抛物线上矛盾.所以符合要求的点P一共有4个.
8.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3=,S3=,则a1=________.
答案 或6
解析 当q=1时,a1=a2=a3=,
S3=3a1=,显然成立;
当q≠1时,
由题意,得
所以
由①②,得=3,
即2q2-q-1=0,
所以q=-或q=1(舍去).
当q=-时,a1==6.
综上可知,a1=或a1=6.
9.已知函数f(x)=ax3-3x+1对于x∈[-1,1]总有f(x)≥0成立,则a=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若x=0,则不论a取何值,f(x)≥0显然成立;
当x>0即x∈(0,1]时,f(x)=ax3-3x+1≥0可化为
a≥-.
设g(x)=-,则g′(x)=,所以g(x)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因此g(x)max=g=4,从而a≥4;
当x0,g(x)在区间[-1,0)上单调递增,
因此g(x)min=g(-1)=4,从而a≤4.综上知a=4.
10.(2014·苏州模拟)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轴上方的点,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过A作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OB的中点为M.
- 7 -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以M为圆心,MB为半径作圆M,当K(m,0)是x轴上一动点时,讨论直线AK与圆M的位置关系.
解 (1)抛物线y2=2px的准线为x=-,
由题意得4+=5,所以p=2,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
(2)由题意知,圆M的圆心为点(0,2),半径为2.
当m=4时,直线AK的方程为x=4,
此时,直线AK与圆M相离;
当m≠4时,由(1)知A(4,4),
则直线AK的方程为y=(x-m),
即4x-(4-m)y-4m=0,
圆心M(0,2)到直线AK的距离
d=,
令d>2,解得m>1.
所以,当m>1时,直线AK与圆M相离;
当m=1时,直线AK与圆M相切;
当m2矛盾;
- 7 -
当-1≤≤1,即-2≤a≤2时,
f(a)=--2a-1=,
即a2+4a+3=0,解得a=-1或a=-3,
因为-2≤a≤2,所以a=-1.
所以y=2t2+2t+1,t∈[-1,1],所以当t=1时,
函数取得最大值ymax=2+2+1=5.
12.已知a是实数,函数f(x)=(x-a).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设g(a)为f(x)在区间[0,2]上的最小值.
①写出g(a)的表达式;
②求a的取值范围,使得-6≤g(a)≤-2.
解 (1)函数的定义域为[0,+∞),
f′(x)=+=(x>0).
若a≤0,则f′(x)>0,f(x)有单调递增区间[0,+∞).
若a>0,令f′(x)=0,得x=,
当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