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2、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3、举例说明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学习重点】‎ ‎1、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2、举例说明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学习难点】‎ ‎1、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2、举例说明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预习内容】‎ ‎(2)褶皱: ①形态: 和 ‎ ‎ 岩层形态 背斜岩层一般向 拱起 ‎ ‎ 向斜岩层一般向 拱起 ‎②判断方法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 ‎ 从岩层的新老 ‎ 关系上 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 ,两翼岩层较 ‎ 未侵蚀地貌:背斜常形成 ;向斜常形成 或盆地 ‎③构造地貌 背斜顶部受 作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 ‎ - 5 -‎ ‎ 侵蚀后地貌 ‎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 ,反而成为 ‎ ‎(3)断层:‎ ‎①含义:岩层受力 并沿 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②构造地貌: ‎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 或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 ‎(4)实践意义:找油、气资源选择 构造;‎ 找地下水选择 ;构造隧道、水库选址应尽量避开 ‎ ‎3、外力作用:‎ ‎ (1)主要表现: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 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 、 ‎ ‎(2)流水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常形成 、 ‎ ‎ 风蚀作用:例如 、 ‎ ‎(3)风力作用 ‎ 风积作用:例如 、 ‎ - 5 -‎ ‎【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一、下图是某地质剖面图,回答:‎ ‎(1)该地地形是 。‎ ‎(2)该地地质构造在形成时受到 力作用,其方向是 。‎ ‎(3)甲地地质构造是 ;乙地地质构造是 ‎ ‎(4)根据该地地层的形态和组合关系,说说其成因 ‎ ‎(5)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并说明理由:‎ 探究二: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 山地。‎ ‎(2)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蛱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 ‎ ‎ ‎【当堂达标】‎ ‎1.造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下列地形中,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 ①冲积扇 ②冰斗 ③沙丘 ④海蚀阶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 5 -‎ 参 考答 案:‎ 当堂检测:‎ ‎1.A 2.B 3.D ‎ ‎4.(1)西北 西北地区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2)EDC (3)北 (4)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 - 5 -‎ ‎ ‎ - 5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