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涉江采芙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意象,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及主要内容,了解《涉江采芙蓉》所抒发的感情带有普遍性 ‎【学情分析】 ‎ ‎ 从上一次测验来看,学生古诗鉴赏失分较大,面对一首古诗,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鉴赏,鉴赏些什么内容,即使能大致读懂诗的意思,对诗后的题目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诗歌吟诵水平不高,不能“因声入境”,缺乏朗诵激情。这说明学生在诵读、品味诗歌尤其是古诗上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 ‎【重点难点】 ‎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意象,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难点:通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及主要内容,了解《涉江采芙蓉》所抒发的感情带有普遍性。‎ ‎【教学过程】 ‎ ‎【导入】 ‎ ‎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屈原的《离骚》,其中有一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要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裳,诗人如此喜爱芙蓉,正因为芙蓉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芙蓉的诗——《涉江采芙蓉》,看一看这里面的荷花又寄托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思呢?‎ ‎【讲授】‎ 朗读诗歌  ‎ 指导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朗读时配神秘园的《莲花》)‎ ‎1.先请同学读,学生互评。‎ ‎2.听朗诵音频,教师范读,正音。‎ 诵读提示:诗歌头两句写夏天江边花香日暖的情况,气氛是愉快的。朗诵语调应该和缓,有愉悦之情。三四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信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 3‎ 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3.学生配乐朗读(先女生齐读,再男生齐读,然后全班齐读。)‎ ‎4.学生个别朗读,再全班齐读。‎ ‎5.让同学讨论,再讲述一下这首诗歌蕴含的故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整体感受诗歌。‎ ‎【讲授】‎ 赏析探究 ‎1.《涉江采芙蓉》里写“芙蓉”,写“多芳草”的“兰泽”,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多芳草”的“兰泽”这是环境描写,也是象征,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表达情感的纯洁和美好。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由此可见汉代文人对《楚辞》“香草美人”情节的继承。‎ 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赠给所思的人,你如何理解这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补充《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 主人公既然如此思念自己的爱人,为什么不回乡与之团聚呢?却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呢?‎ 教师点拨:解决这个问题要联系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古诗十九首》的体裁、创作时间和主要内容。‎ 五言古诗在汉代民谣和乐府中产生、发展,由五字句构成。汉以前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达到成熟的阶段。较四言诗,五言诗可容纳更多词汇,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更灵活细致地叙事、抒情。奇偶参差的音节也富音乐美。‎ ‎“古诗十九首”为组诗,一般认为是东汉中下层文人所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疑其不确。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清人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可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的离愁别绪和士人游子的彷徨失意。《古诗十九首》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标志着五言诗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刘勰《文心雕龙》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被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时代背景: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既获者贤已而遂往,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者,是孰能不然者乎”(徐斡《中论·谴交》)。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3‎ ‎。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这样的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3. 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讲授】课外拓展 ‎ 补充:(《行行重行行》 Flash动画朗读)‎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暮。‎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讲授】课堂小结 ‎ 小结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文化素养较高,他们的创作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不但善于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作业】布置 ‎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搜集《古诗十九首》中相关诗歌,摘录并背诵几首自己喜欢的。 ‎ 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