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要点】‎ ‎1.探究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关于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关于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烟涛微茫信难求 ‎ ‎(2)势拔五岳掩赤城 ‎ ‎(3)我与因之梦吴越 ‎ ‎(4)栗深林兮惊层巅 ‎ ‎(5)惟觉时之枕席 ‎ ‎(6)失向来之烟霞 ‎ ‎【反馈矫正】‎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2)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3)我与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4)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战栗。惊:使……吃惊。‎ ‎(5)惟觉时之枕席 觉:醒。‎ ‎(6)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内容。‎ ‎【探究活动】‎ 3‎ 全诗围绕“梦”展开,以梦为中心概括诗歌的主要情节。‎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注意梳理文意和所写内容的变化。‎ ‎【讨论明确】‎ 入梦缘由→梦游历程→梦中仙境→梦醒时分→醒梦留别。‎ ‎【探究活动】‎ 简要概括诗人写了梦境中的那些场面,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注意梳理文意和所写内容的变化,答为什么这样写时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 场面: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 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 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 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情感。‎ ‎【探究活动】‎ ‎1.第二段结尾又说“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2.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人的经历回答。‎ ‎【讨论明确】‎ ‎1.这两句诗是说,无论梦境多么美妙,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一方面,这反映了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2.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有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屈辱地位,无所谓人的尊严。李白却继承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优良传统,敢于向权贵挑战,与权贵决绝,蔑视权贵,而追求自己的个性自由。这是李白的高贵品格,是他的伟大之处。说这两句诗是“诗眼”,因为它点明了这首诗的主旨。这个主旨是统帅全诗的。这首诗的主要部分是写梦境,写幻想世界。这是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衬 3‎ 托现实世界的丑恶,用诗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遨游衬托他在现实世界的失意和碰壁。就是说,即使写梦境,也是着眼于现实,为了一吐在长安三年所累积的怨愤之气。‎ ‎【课堂提升】‎ ‎1.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 D.唯见江心秋月白 ‎【答案】A ‎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逃避现实”,有;“消极”,也说得上。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