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课堂实录及点评(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课堂实录及点评(苏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 ‎  教学目标 ‎ ‎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 ‎  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 ‎  3.品味诗歌语言。教学重难点 ‎ ‎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准备 ‎ ‎  课件或小黑板。设计思路 ‎ ‎  诗歌要以读会意,新诗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切忌教师过多地肢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人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  教师导人: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 ‎  要求:记住作者。二、自主学习 ‎ ‎  反复吟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出示课件l。) ‎ ‎  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 ‎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 ‎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 ‎ ‎  4.理解“树”的形象。 ‎ ‎  三、合作学习 ‎ ‎  1.找出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 ‎ ‎  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 ‎  四、反馈交流 ‎ ‎  1. 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课件2。) ‎ ‎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 “ 积累运用 ” 部分。 ) ‎ 10‎ ‎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 ‎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 ‎  明确:(第一部分:总写 “ 我 ”——“ 一棵树 ” 的形象。 ‎ ‎  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 “ 我 ”——“ 一棵树 ”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  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 “ 纯洁的光,炽烈的热 ” 献给人间。 ‎ ‎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 ‎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 ‎  4.你能够说出文中 “ 树 ” 代表什么形象 ? \' ‎ ‎  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 “ 树 ” 的形象。 ‎ ‎  明确:( “ 诗要塑造 美 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 ” 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 ——“ 一棵树 ” 。 ) ‎ ‎  (诗人通过 “ 一棵树 ” 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想 —— 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 ‎ ‎  五、研读赏析 ‎ ‎  反复朗读诗歌,讨论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 ‎  1.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 ‎  明确:(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他把树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像。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 “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献身精神 ” 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 10‎ ‎  诗人由 “ 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 ” 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 “ 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 ” 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 ) ‎ ‎  2. “ 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 ” 指的是什么 ? ‎ ‎  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 ‎ ‎  3.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 ‎  明确: (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 “ 我 ” 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把诗人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 ) ‎ ‎  六、梳理巩固 ‎ ‎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 ‎  七、拓展训练 ‎ ‎  (若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 ‎ ‎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 “ 阅读理解 ” 部分。 ‎ ‎  八、布置作业 ‎ ‎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 “ 迁移延伸 ” 部分。 ‎ ‎  板书设计 ‎ ‎  我是一棵树 我骄傲 ‎ ‎  环境 为人民服务 ‎ ‎  \\ / ‎ ‎  树 --- 一志 ‎ ‎  / \\ ‎ 经历 为人类献身 10‎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     2、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使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借助多媒体,演示生长在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树,让学生展开想像,     进而引入课文。     作者简介     李瑛(1926— ),现代诗人。河北丰润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先后担任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诗刊》编委等职务。他的代表作有长诗《一月的哀思》、《寄自海防前线的诗》、《在燃烧的战场》、《献给火红的年代》、《站起来的人民》、《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李瑛1980年出版的一本诗集中的代表作,他的诗作有的已译成了外文。     二、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     2、学生齐读。     三、分析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主要是“树”的自我介绍:生长地、经历、成长的过程,属于谁。     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     第三部分,是全诗的总结,进一步表现了“我”为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把诗人感情的波澜推向了高峰。     四、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像     ㈠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思考:诗人如何塑造“我”——“一棵树”的形象?     明确:     这部分包括三节诗,第一节,首行点题,六次重复主语“我”,突出“我”——“一棵树”的形象,主要交代身份(“我是一棵树”),原藉(黄河岸边,长城脚下),并告诉读者“我”并不是一棵刚出生的树苗,而是有着丰富阅历的“能讲许多许多故事,能唱许多许多支歌”的大树。     第二节则告诉读者“我”是如何造就成长起来的:山、海的教育,光、露的赋予,炎阳、风雪的铸就,大气和风的融合——集中了大自然的精华。     第三节是这部份的总结拓展,从与日俱增广阔的深层意义上交代“我”的身份:不是一般的具体的“树”,是“广阔田野的一部分,大自然的一部分”,“和美是一个整体”,“‎ 10‎ 属于人民,属于历史”。       ㈡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思考:诗人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这部分共包括第四~十二节,第四节是这部分的总领,写“我”的生活态度,表现了“我”对生活的热爱。第五~十节是从各个方面具体写“我”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第五、六节是写如何去关心、爱护各种各样的人;第七、八节从树的特点出发,写如何竭尽自己之所能去为人类造福;第九、十节则是借助幻想来表现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之美,但无论是要“流出”“开出”,还是“生长”在各处,都未脱离开树的特点。第十一节是写“我”的理想,第十二节是再次强调“我”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五、小结     诗人通过想像把“树”塑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诗节。     二、分析诗歌率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思考:诗人把激情引向高峰,表现了怎样的崇高精神。     明确:     第十三节用假设的方式对“我”的一生加以总结和回顾,更加深刻、更加真实地展示出了“我”的丰富而又微妙的内心世界。第十四节是结尾,表现了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浸透到了“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因此“我”所献给人间的不是一般的光和热,而是“纯洁的”“炽热的”。这样就使得“我”——“一棵树”, 这样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完整地矗立在读者面前了。     三、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诗言志”,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     本诗通过“我”——“一棵树”的自述,抒发了诗人热爱人民、为人民献身的强烈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民之情,表现的是人民之志,诗要用形象思维,诗人通过想像把“一棵树”塑造成一个新风尚的人,创造了一个献身人类的新的艺术形象。     四、探究活动     1、诗人说“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你能体会作者所说的“骄傲”的主要含义吗?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义是:①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②我有美的心灵;③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     2、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诗中除了使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方法外,还使用了象征手法。 ‎ 10‎ ‎    如:“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 给新婚的嫁娘,/ 作闪光的耳环;/ 我要挽住软软的云霞,/ 给辛勤的母亲,/ 作擦汗的手帕。”“我愿……”“我要……”,诗中的树有着人的意愿,这是拟人化的手法;“摘下耀眼的星星”     “挽住软软的云霞”,立足于树高大参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树美好而浪漫的情怀;整个诗段以分号为界,前后对称整齐,节奏严谨。     诗中运用借代之处也不少,如“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是借代了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粗糙的手,黝黑的背,闪光的汗珠”,也是借代劳动群众。“饿得发蓝的眼睛,抽泣时颤动的肩膀,以及浮肿得变形的腿、脚和胳膊”是用身体的有代表意义的部位借代世界各地受苦受难的人民。     诗中所描写的:“一棵树”,是用来象征社会主义新人的崇高形象的,虽然处处是根据树的特点来进行想像和描写,但处处都用来表现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和情怀,表现他们的理想和品格,因此也可以说全诗都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3、试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蜜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要善于把握所写事物的特点,明确自己所要抒发的热情,然后借鉴课文的方法展开。     五、再次有表情地朗读诗歌,加深理解     六、小结     诗歌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及崇高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课堂实录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是一种什么形象,作者借白杨树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1:坚韧不拔,力争上游;‎ 生2:不平凡,不折不挠;‎ 生3:抒发了作者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讴歌赞颂之情。‎ 师:同样是树,在当代诗人李瑛的笔下,它又是什么呢?‎ 10‎ 今天我们就学习李瑛的诗:《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 二、朗读理解:‎ ‎1、听一听 师:老师先为大家配乐范读全诗,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走进诗歌的意境里,去理解诗中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 ‎(点击多媒体,放伴奏音乐。----教师这一操作较为生疏)‎ ‎(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配乐中途结束,课件制作时应设置音乐循环播放,可避免诗的下半部分教师“清颂”)‎ ‎(朗读结束,全班学生鼓掌)‎ 师:十分感谢大家的掌声,听了老师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1:骄傲。‎ 师:骄傲有自大和自豪两种解释,朗读本诗应该是---‎ 生(齐):自豪。‎ ‎2、读一读 师: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 ‎(多媒体呈现三点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引导学生先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再作相应的朗读指导。这一环节安排适当。)‎ 师:现在,请同学自主选择你感兴趣的章节,为们读一读。‎ 生(男)朗读第一部分。 (有气势)‎ ‎3、评一评 师:ⅩⅩ同学在朗读时,这三点要求做得怎样?‎ 生(齐):很好。‎ 师:诗的节奏靠什么把握?‎ 生1:轻重缓急。‎ 生2:停顿+语气。‎ 师:对,靠轻重缓急,那么感情呢?‎ 生1: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树,这样感情就真切了。‎ 师:总的来说,要把握住自豪之情。‎ 生 (女):朗读(诗的第一节)‎ 师:我们也请大家来评价一下,ⅩⅩ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生1:感情把握得很好。‎ 生2:朗读的速度快了点。‎ 师:那你能不能来试试?(全班掌声鼓励)‎ 生2:(大声朗读前几节诗)。‎ 师:果然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部分。‎ ‎(师、生齐读)‎ 师:朗读第一部分,给人一种奔放的豪情。下面请同学朗读第二部分。想一想这一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和语速呢?‎ 生1:朗读4—6小节。‎ 师:请大家结合上述三点要求对她的朗读做个评价。‎ 生1:“刹那”应读chà, 不读shà 。‎ 生2:语气应稍舒缓些。‎ 师:哪位愿意读一读其它小节?‎ 10‎ 生1:读7――12小节。‎ 师:读这几节,应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骄傲、自豪。‎ ‎4、议一议 师:我也感受到了骄傲自豪之情,那么骄傲的资本是什么?‎ 生1:黄河、长城代表中华民族。‎ 生2:是大自然的美丽聚集。‎ 师:(板书)凝聚了大自然的精华。(联系诗句简要分析)‎ 师:“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土壤”指什么?‎ 生1:说明树生长于世界各地。‎ 生2:说明树是热爱生活的。‎ 师:(板书)热爱生活。‎ 生3:还热爱人类。‎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4:“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 生5:“哪里有孩子的哭声,我便走去”。‎ 生6:“我愿下……给新婚的嫁娘”;‎ ‎“我要挽住……给辛勤的母亲”。‎ 师:还关爱人民(板书)‎ 师:是否只关爱中国大地上的人民。‎ 生:是全世界的人民。‎ 师:怎么知道? 生:“黄色的……”,各种肤色代指各种人。‎ 师:关爱的表现在哪里?‎ ‎(师生齐声朗读9--12节)‎ 师:正因为“我”和人民息息相关,心心相连,所以“我”对人民忠诚,献身人类。(板书)‎ 这就是一棵树的形象,正因为它“生长在中国大地上……”(回顾板书内容)所以,它可以自豪地说――‎ 生(齐):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体会“树”的意义是什么?找出诗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诗句。‎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这只是树吗?它还有何更深沉的含义?联系《白杨礼赞》。‎ 生1:象征了甘于为人民献身的人;‎ 生2:象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师:对,诗人歌咏的不只是树,它象征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愿为人类献身的人。(板书)‎ 这样,树的形象就是有了更深广的象征意义。‎ 师:(补充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1979年,刚刚结束十年动乱的全国人民激情满怀地进行着拨乱反正,诗人也豪情勃发,以诗言志,以诗抒情。‎ 师:现在,让我们伴着音乐,朗读全诗,再次体味: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多媒体音乐起)‎ 师:一,二,起(师生配乐齐读,体会感情)‎ ‎(朗读结束后)‎ 10‎ 生1:这首诗表达了愿为人民献身的精神。‎ 师:精神?——愿望。‎ 三、品味特色:‎ 师:这首诗,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棵树的形象,成功的塑造除了得益于诗人的蓬勃激情外,还得益于什么?‎ ‎(师提示:语言、修辞……)‎ 同座间可互相讨论,如有需要,举手示意,我可以帮助。‎ ‎(过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师生(指名):请把你的看法说给我们听听。‎ 生1:用了借代的修辞:“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三种肤色代表了世界上的人。‎ 生2:这三种肤色,代表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 生3:还有比喻的修辞,比如诗中把星星比作耳环。‎ 生4:还有排比,“山、海……”,(生读原句)加强语气,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受,便于抒发感情。‎ 师: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一种突出的特点---‎ 生5:高度的概括性。‎ 师:能举例说说吗?‎ 生5:“无论是红色的、黄色的或黑色的土壤”。‎ 师:还有吗?‎ 生6:“拉着他们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 生7:“……”‎ 师:对,诗中有非常多的概括性的句子,除此之外,我再提示一点。‎ ‎“我是长在黄河岸边的一棵树”‎ ‎“我是长在长城脚下的一棵树”‎ 这相似的句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生1:强调所说的内容。‎ 生2:便于抒发感情。‎ 生3:还有节奏很美。‎ 师:这些句子,融入了诗人丰富的想象,想象手法在诗中的使用有何作用?‎ 生1:使树富有生命力;‎ 生2: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而且,诗中以生动的句子,将树的形象人格化了,使树的形象更加鲜明饱满,更有生命力。同学们,你们愿意做这样的一棵树吗?‎ 生:愿意!‎ 师:学了这首诗,除了受到精神上的陶冶,思想上的启迪之外,对于诗人的写作手法,我们还应该学以致用。‎ 四、课后作业:‎ 师:那么,课后就请大家借鉴本诗的写法,‎ 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下课!‎ ‎ ‎ 附:板书 ‎         生长在中国大地上 ‎         凝聚了大自然的精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0‎ 一棵树      热爱生活 无论生在何处      愿为人类献身的人 ‎         关爱人民                        (象征)‎ ‎         献身人类 ‎ ‎ ‎ ‎ 点评:‎ 作为一节示范课,无论是教师个人教学才能,课堂教学效果,还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教师教学语言流畅,思维清晰,教态自然,教学基本功突出,体现在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启发学生思维、板书等教学环节上。其次,课堂上,气氛始终是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师巧妙提出问题,注意适时启发学生,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阐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同时注意到了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并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组织者、引导者和平等交流的伙伴上,很好地实践了情感教学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朗读理解”的第三个环节——“评一评”,教师提出朗读要求之后,由学生个别朗读体验,教师请学生先作简要点评,然后教师自己再做进一步评价,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欣赏力,还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力,这也是课堂气氛民主、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节课上,教师还很好地实践了“整体教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的教学方法较为多样和灵活,教学过程想方设法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教者对于“新课标”指出的三个“维度”的理解和实践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一棵树”的形象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多种形式地解读,师生之间的平等探讨,帮助学生真切体味诗歌的艺术特色,也引导学生明确了一种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献身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当然,教学中难免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问题,如,教师教学语言不仅要流畅,还应该充满激情,有抑扬顿挫之感。现代教学手段要熟练掌握和运用。‎ ‎ ‎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