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两课时(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有的人》教学设计两课时(苏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有的人 课 题 ‎《有的人》‎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诗所表达的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重 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难 点 ‎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方法 理解 讨论 交流 引导 教学用具 有效课时 共2课时 课时 ‎2‎ 教 学 过 程 一、有效导课 ‎(“鲁迅简介”、“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臧克家简介”、“写作背景”) 在小说《故乡》中,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人民群众深挚的爱和他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迫切愿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他生活中的座右铭。尽管他在‎1936年10月19日就逝世了,但广大人民却永远铭记着他,铭记着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1949年10月1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的第一个鲁迅纪念日。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而隆重地纪念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感慨很深。于是在‎11月1日写成诗歌《有的人》,“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二、新课学习 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知道】诗中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但由于诗中化用的 “俯首甘为孺子牛”和《野草》序言为人所共知,所以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知道】(引出下题)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参考】因为这首诗不仅歌颂了鲁迅,也热情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与恶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战士。同时,还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他们的对立面——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 朗读课文(请中等生朗读) 回忆上两节课掌握的有关诗歌朗诵的技巧、要领,评价该生的朗诵,指出其朗诵的不足在于没有读出诗歌中的爱憎情感。 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8‎ 对比 填词成句〖根据诗歌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            )的有的人与(             )的有的人之间的对比 【参考】虽死犹生                     虽生犹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剥削压迫人民         默默奉献                     沽名钓誉         无私                         自私         为人民所颂扬                 为人民所唾弃 看图讨论 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明确〗分别是从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人生目的、社会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对比的。         为人民鞠躬尽瘁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却恬不知耻、自我标榜         利用权势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为革命不惜牺牲         极端自私               不惜牺牲自己 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果因关系(总分关系) 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因果关系(前三段写两种人对人民截然相反的态度,后三段则逐一写出人民对他们的不同回报)、逐一对应的关系。 为什么说“把……早”?如何理解“只要……野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想“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活着早已被人民唾弃,死后也只能遗臭万年,“烂”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而一旦“春风”劲吹(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将一片青绿(甘愿为革命献身的先驱者将会后继有人)。前句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讥讽、嘲笑、鞭挞、讨伐;后句是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第7段中说“他的下场可以看到”,这个“下场”在前文的什么地方已经体现了?“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中“抬举”一词是什么意思? 〖明确〗“垮”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可耻的失败下场,“烂”表明他们会遗臭万年。“抬举”在这里是推崇、尊崇的意思,“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 8‎ 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 小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第二部分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三部分写人民对两种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诗歌采用对比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使正反面人物对比得更为鲜明,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明确〗有很多方面的道理,例如: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应该如何对待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纪念鲁迅,是因为鲁迅有高尚的人生观、伟大的人格,我们应该像鲁迅那样,为人民而活着,勤于工作,乐于奉献,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那些瞧不起人民大众甚至与人民对立的人,那些一心为自己谋私利的人是渺小的,他们只能被人民大众所唾弃。本诗的议论有何特点? 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讨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读者,议论用语形象生动。 (一)人生     活着——死了  (虽生犹死)               价值     死了——活着  (精神永存)         (二)         1.对人民      “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态度       俯身“当牛马”,恭恭敬敬               不同     2.人生        为自己,“想不朽”               表现         目的        为革命,愿牺牲                        3.社会        他活着,别人不能活                           影响        他活着,别人更好活         (三)         1.人民把他摔垮                           人民永远记住他               不同     2.名字“烂得更早” ‎ 8‎ ‎              结果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3.“下场可以看到”                          “抬举得很高很高” 布置作业: ‎ 三、‎ 课堂 检测 从古今中外的实际生活中,分别找出两种人的实例来,并扼要加以分析,表明自己的看法。 “野草”的含义是(    ) A.指鲁迅的散文集《野草》。    B.献身于人民事业的不追求个人名利的人。 C.泛指像鲁迅的《野草》一样揭露旧社会的文艺作品。 D.不畏牺牲,为人民服务的人。 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选入教材时,作者曾作了修改。下面选举三例,研究诗人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你赞同诗人这样修改吗?说明理由。 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修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    修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念他!    修改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 四、小结 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地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想出来的富有哲理的诗句作为诗歌的第一节,写一首类似的抒情自由体诗歌。题目也可以取作《有的人》,副题另加,要求能运用对比手法。‎ 板书 设计 虽死犹生                     虽生犹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剥削压迫人民         默默奉献                     沽名钓誉         无私                         自私         为人民所颂扬                 为人民所唾弃 教学 反思 8‎ 课 题 ‎《有的人》‎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诗所表达的生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重 点 ‎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难 点 ‎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方法 理解 讨论 交流 引导 教学用具 有效课时 ‎2课时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一、有效导课 ‎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 8‎ ‎,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 二、新课学习 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 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 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 这首诗使用了一种很典型的表现手法,那位同学看出是什么?这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3) 这几节诗中有几个句子出自鲁迅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出自鲁迅的哪一首诗?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 8‎ ‎ (4) 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 三、‎ 课堂检测 再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课内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 四、小结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五、布置作业 课内练习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课后练习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板书设计 虽死犹生                     虽生犹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剥削压迫人民         默默奉献                     沽名钓誉         无私                         自私         为人民所颂扬                 为人民所唾弃 教学反思 8‎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