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点】
1. 吟诵。
2. 体会李贺诗歌瑰丽、奇幻的想像。
3. 通感的运用。
【教学难点】
1. 诗意的理解。
2. 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乐声。
【教学方法】
诵读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由《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导入
二 简介李贺
重点:
1 唐皇室宗亲的后裔,家道中落;
2 少年即有才名,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只做过九品的奉礼郎, 27 岁卒;
3 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诗歌想像丰富、奇异,诗风凄艳诡谲,被称为“诗鬼”。
三 吟诵诗歌
结合本单元重点,要求学生吟诵诗歌并进行交流、表演。
四 学生合作探究诗意,教师巡回指导。
重难点如下:
“昆山玉碎”——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
“凤凰叫”——如怨如诉的温婉。《韩诗外传》云:凤凰“其声若箫”。
“芙蓉泣露香兰笑”——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
师生梳理诗中乐曲的变化:
愁(哀怨低回)——悲戚——欢快——清冷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理解本诗的侧面烘托,体会李凭箜篌之声的动人。
五比较阅读
2
1 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语的《听颖师弹琴》作比较,体会其异同。
同:都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将不可视见的乐声转化为眼前之物,极具形象感。
异:李贺重在侧面烘托,极力凸显音乐效果的动人;白居易更过对乐声本身做描绘;韩愈则前一半描摹乐声,后一半侧面烘托。
2 与李白的浪漫主义作比较,体会二者诗歌不同的风格。
(不求答案一致,学生只要能说出一两点不同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