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之徙于南冥》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鹏之徙于南冥》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 鹏之徙于南冥》‎ 教学目标 1 .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 ‎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 学习重点:‎ ‎(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体的特点。‎ ‎(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学步骤 ‎ 一、庄子及其作品 ‎1、作者及作品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 ‎ ‎2、庄子的主要思想 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 ‎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 ‎3、 背景介绍 ‎ ‎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 ‎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 ‎4、指名朗读,集体正音正句。‎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 迁徙(xǐ) 北冥(mínɡ) 夭阏(è) 沮(jǔ)丧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9‎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 数数(shuò)然 飡(cān) 蟪(huì) 蜩(tiáo)‎ ‎5、\"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结构 结构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三、整体感知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扩,读时要带不屑——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四、分析、理解第一段 ‎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请选取其中感兴趣的一个作介绍。‎ 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对鲲鹏作者抱赞美态度;对蜩与学鸠则明显表示嘲讽、贬斥。‎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五、布置作业 找出第一段中所描写的事物的“所待”。‎ 附:板书设计 ‎(大)(小)‎ 鲲鹏海运水击三千里野马、尘埃以息相吹 持扶摇培风芥覆杯水于坳堂 大舟水之积蜩学鸠(适莽苍、百里、千里具粮各别)‎ 皆“有所待”‎ 第二课时 一、检查。‎ ‎1、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2、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是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 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1段“北冥有鱼”内容好像重复,其实不然。今人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对这两段话有很好的解释:“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由此可见,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并归结前文所述种种现象,点明为“小大之辩”‎ 9‎ 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三、课文探讨 ‎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飨鹏之大? ‎ 明确: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辊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 ‎ ‎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 ‎5、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 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 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区之二虫又何知!” ‎ ‎7、提问: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 ‎8、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9、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 ‎10、提问: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 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列子,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 ‎11、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 ‎12、要求学生读后回答: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 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腿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启示 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总结 ‎ ‎1、通过对本节课内容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 ‎2、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对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思想的认识。 ‎ 板书设计 ‎ 逍遥游 ‎ 板书 9‎ 庄子 ‎ ‎1、世间万物有所待:‎ 有所待 ‎(1)、鲲鹏 ———————依赖巨风(六月息) ‎ ‎(2)、野马、尘埃 也有所待生物气息 ‎(3)、大舟、草芥 借水而行 ‎(4)、蜩与学鸠 也有所待 地 ‎ ‎2、 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 (自然界) ‎ ‎(1)、小知不及大知 ‎ ‎(2)、小年不及大年 ‎ 补充验证前文 ‎ ‎(3)、汤之问棘 ‎ ‎(4)、斥鴳之语 ‎ 人 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 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 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 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 ‎(3)至人—神人—圣人—— 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 四、鉴赏 ‎ ‎1.借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 板书 一到三节 对比大和小 鹏(大) ‎ ‎(巨大) 形体 大 有所待 翅膀 宽 飞行 高,远 力量 强 气,尘(极小) 亦有所待 ‎ 以风吹息 ‎ 世间万物,几乎皆有所待 四到六 对大和小的情感态度分别怎样 小 蜩与学鸠,斥鴳 笑其目光短浅,胸无大志 有所待 大 南宴,大椿,鲲,鹏 赞其志向远大,勇猛有力 亦有所待 七段 9‎ 写动物,实是为写人世 究间竟哪些人才是有所待 ‎ 待 四种人 知,行,德,征 宋荣子 要树立 列子 风 皆有所待 至人 无已 神人 无功 圣人 无名 怎样才是真正的逍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无已,无功,无名 ‎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 请在文中划出最能体现寓言中主人公许由思想观点的句子。‎ 参考译文: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觉心里不安,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开头的两个比喻很有道理,一个是比方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如日月的光明。另一个比方是说,人有功德,在这个社会世界,就像天上的大雨下来了。‎ ‎“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一个人的名声,只是实际行为的附属品(即有了实际的功劳,名声才有实质性的意义,言外之意说,如果少了事实上的功劳作为名声的基础,那么所谓的名就只是个没有意义的虚名而已), (如果我接受了你的帝位)我岂不就是个虚名吗?‎ 人生的境界各自不同,不管别人怎么样才觉得了不起,我,只需要我现在的这个舒服的境界。‎ 你为天下人当了几十年的家,现在累了不想做了,许由说:“我呢,对不起,不会做饭当家,只会像神父、法师一样念经诵佛,各有一行,所以‘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通过本 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 重实而不重虚名的人 ‎(这一寓言,主旨是“圣人无名”)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 参考译文::‎ 肩吾问连叔说:“我听了接舆的一番言论,大而无当,不着边际。我惊讶他那言论,就像天上的银河而看不见它的首尾;真是怪诞背谬,不近人情啊!” ‎ 连叔说:“他说了些什么呢?” ‎ 肩吾说:“他说:‘遥远的姑射山中,有一神人居住在里边。那神人皮肤洁白,如同冰雪;姿态柔婉,如同处女;不吃五谷,只是吸清风喝露水;乘着云气,架着飞龙,在四海之外遨游。他的精神凝聚,使万物不受灾害,年年五谷丰收。’我认为这些话是狂妄而不可信的 连叔听后说:“‎ 9‎ 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智慧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功德,体现在能将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世人祈求天下大治,他们怎么会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样的人呀,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 不求功,不居功而反有惠及苍生的大功。‎ ‎(这一寓言,主旨是“神人无功”)‎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 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 ‎ 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无所谓大小或好坏,关键看是什么人在用,同一样东西,如果是那些智量大,见地境界高的人去用,那么它就会有无穷大的作用,相反,如果是那些,被自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所蔽塞和拘囿的世俗之人去使用,那么它将一无是处。因此 ‎“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至人。无己就是不被自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所蔽塞和拘囿的高境界,大智量的人。‎ 深化主旨:什么是真正的有用?‎ 事物无论大小皆有用,但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因而无用就是大用。 ‎ ‎1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创造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人们的联想。‎ ‎2用寓言说理,生动形象而又留有余味。‎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于此见 寓言之妙。”“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史记》 ‎ ‎3构思奇特,带有浪漫色彩。‎ 五、写作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 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来阐明道理。全文开始即运用寓言,天池海运是荒唐之言,作者形象地刻画大鹏之飞,仍不能无所待;待海运,必须水击三千里,九万里风在下,才有力负起偌大的翼,六月才能息于天池,种种限制,有待即非逍遥。将反衬用在哲理散文之中,结合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助于说理之透彻。另外,像惠施与庄子的对话中的题材有比喻,有故事,化用得非常神妙,形象而生动,很有说服力。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深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邀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 如第一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五、先秦诸子知识 ‎ 1、 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 ‎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 ‎ 孟子(孟轲)——《孟子》‎ 9‎ ‎ 荀子(荀况)——《荀子》 ‎ ‎ 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 ‎ 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 ‎ 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 ‎ 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 ‎ 2.为何以“子”称之?(“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 3.按思想的不同划分之。(124/35/6----儒—道-法)‎ ‎ 4.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庄哲学)‎ ‎ 5.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 ‎ 6.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 老子 以箴言表达 凭直觉感受 微笑待人 说给心听 教人 ‎ 庄子 以散文描述 靠聪慧领悟 狂笑处世 直指心灵 嘲人 ‎“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 ‎ 补充庄子中的成语故事 ‎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 ‎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 ‎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 ‎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 ‎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可惜的是,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国民党被打败,逃到台湾。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 ‎  实际上,公平地说,庄子的观点有点脱离实际。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英雄也好,平民也罢,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去看待他们,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四大发明,肯定觉得技术落后而不是先进,可在当时的科学环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重要看这些英雄们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代的人民大众是否做出了大的贡献。‎ ‎------------------------------------------------------------‎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 ‎  后来,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领导人有起名为万里的,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 ‎  记得故乡有个村子叫“槐树下”,村里的人都姓石。甲、乙两户人家同时生了儿子。还没上户口的时候,有一天,甲、乙两家的母亲(孩子的奶奶)在路上遇见了。甲母就问乙母:“你家孙子起的什么名字?”乙母说:“叫鹏飞。”甲母听了摇摇头说:“不好听。鹏啊鹏的,跟打枪一样。”乙母回家后连忙和家里人商量改名。过了几天,两家都去报完户口了。甲母和乙母又在路上碰到。甲母问:“你家孙子现在叫什么名字了?”乙母说:“叫石磊。你家孙子呢?”甲母说:“我家孙子啊,他叫鹏飞。”这个鹏程万里的名字就这样被甲家骗去了。 ‎ 9‎ ‎------------------------------------------------------------‎ 无中生有 ‎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忽然间有了“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 ‎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应用到《易经》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 ‎ ‎  庄子的“无中生有”理论,和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相似之处。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开始。在此以前(其实没有什么以前),一切都是“无”。 ‎ ‎  道家对“无”非常看重。老子曾说:一个车轮有三十根辐条,可是中间必须空出来,才好安放车轴。中间空出来的地方,看起来什么也没有,可是正因为那儿什么也没有,才有放置车轴的用处。一座房子中间必须留有空间,人才能住进去。这个空间仿佛什么也没有,可是如果没有这个“什么也没有”的空间,房子就不叫房子了。正是这个空间,使房子具有了人们建筑它时所要求的功能。事实上,房子的功能就在这个“无”上。 ‎ ‎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后来人们用它的字面意思,一般把无中生有形容为胡说八道。庄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东施效颦 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颦”是“皱眉”的意思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井底之蛙 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望洋兴叹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的《外篇•秋水》。故事说: ‎ 这个成语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后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越俎代庖 ‎ 概括出“越俎代庖”这句成语,用以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这句成语也可简写为“代庖”、“庖代”。“俎”读zǔ音,是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庖”读páo。音,不读bāo音,当“厨师”讲。这个故事出自《庄子•逍遥游》。书中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 9‎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 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 ‎ 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 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 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 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捉襟见肘——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分庭抗礼——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 变化无常——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 大同小异——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之好龙,雕文画之,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匾,施尾于堂,叶公见 ‎ 之,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其似龙非龙也。 ‎ 对牛弹琴——庄子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 ‎ 能者多劳——巧者劳而智者忧。 ‎ 螳臂挡车——女不知夫螳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拔茅而起,此其终身弗如也。 ‎ 支离破碎——夫支离其形者。 ‎ 每况愈下——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 ‎ 沉鱼落雁——毛嫱丽姬,人自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 ‎ ‎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