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节选)学案(粤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武传(节选)学案(粤教版).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苏武传(节选)学案(粤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苏武传(节选)学案(粤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苏武传(节选) ‎ 重难突破 ‎1.在第三自然段的叙述中,主要体现了苏武的什么精神?结合课文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精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体现了苏武以死报国,义不受辱的浩然正气。‎ 具体表现在语言和动作上。“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表现苏武未考虑个人安危得失,而是想到如何才能不辜负国家和民族的使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说明苏武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表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2.文章第二部分具体描写到的匈奴招降共有三次,请概括这三次招降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次是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 第二次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 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 ‎3.原文中选取了李陵劝降部分,你如何理解李陵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陵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4.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5.文章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塑造人物形象鲜明,很大部分得力于记述人物语言。苏武对张胜所说的“见犯乃死,重负国”,对常惠所说的“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都可见其为坚持民族气节,已立下必死之信念。卫律谓之当连坐时,苏武据理反驳;剑锋相逼时,不为所动。卫律软硬兼施的失败,正显出苏武的过人胆略和斗争艺术。与李陵对答,显然不同于卫律,李陵从苏武的家庭变故,自己初降时的心情,和武帝年高、法令无常、大臣安危难卜三方面劝降,苏武却以少应多,仅从忠 4‎ 君角度回绝了他。初则“愿勿复再言”,继则“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愈见恭敬则愈为冷峻。至临归之时苏、李诀别,却只有李陵之言与歌,以李陵的悔与敬,更衬托苏武的节操可钦。在苏武先后与卫律、李陵的对答中,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不同特点。苏武的威武不可屈、贫贱不能移、忠心耿耿、大义凛然,卫律的凶残、强横、无耻,李陵的良知未泯,内心充满矛盾与痛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知能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对的一项是(  )‎ A.贿赂(lù)     弹劾(hé)‎ 诡言(ɡuǐ) 单于(chán)‎ B.煴火(yūn) 虞常(yú)‎ 赦罪(shè) 赏赐(cì)‎ C.弥山(mí) 北阙(què)‎ 廪食(lǐn) 谲诈(jué)‎ D.应届(yīnɡ) 症结(zhēnɡ)‎ 商埠(bù) 挑剔(tì)‎ ‎【解析】 D项,“剔”应读“tī”。‎ ‎【答案】 D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与武决去 B.空以身膏草野 C.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D.南乡号哭 ‎【解析】 A项,“决”同“诀”,辞别;C项,“宿”通“夙”,早;“昔”通“夕”,晚;D项,“乡”同“向”。‎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夫人已不幸 B.且陛下春秋高 C.单于视左右而惊 D.扬名于匈奴 ‎【解析】 A项,不幸,古义:去世;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B项,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C项,左右,古义:侍卫人员;今义:大致范围;控制。‎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羝乳乃得归 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C.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解析】 A、C、D三项是名词用作动词;B项,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B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降虏于蛮夷 B.见犯乃死 C.子卿尚复谁为乎 D.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解析】 其余三项为倒装句,B项为被动句。‎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4‎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日:“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日:“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解析】 “阴”作“相与谋”的状语,是“暗中、私下里”的意思。‎ ‎【答案】 A ‎7.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 ①中“会”是恰逢、恰巧的意思;②中“会”从会合引申为共同、一起的意思;③中“生”是活着的意思,作状语;④中“生”也是活着的意思,是动词,作谓语。‎ ‎【答案】 D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流落到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解析】‎ 4‎ ‎ 虞常想杀卫律的目的,是想使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汉朝的赏赐,这是在谋取私利,不是什么爱国行为。再则,他的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还不可以叫作“行动”。‎ ‎【答案】 B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女为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汉朝也扣留他们来作抵押。‎ ‎(2)被侮辱以后才死,就更加对不起国家。‎ ‎(3)我为什么要见你呢?‎ 三、语言表达 ‎10.人们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的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补写的每句话不超过50字。‎ 例:翻开《水浒传》,林冲说:“英雄需要血性。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翻开《史记》,苏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开《莎士比亚全集》,哈姆莱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按照“英雄需要……虽然我……但当我……我就是英雄”的句式特点去仿写,内容上要表现出对“英雄”不同标准的评价。‎ ‎【答案】 (苏武说:)英雄需要忠诚。虽然我被困北海,但当我拒绝劝降的诱惑,最终回到汉朝时,我就是英雄。‎ ‎(哈姆莱特说:)英雄需要有仇必报。虽然我曾犹豫徘徊,但当我将毒剑刺进仇人的胸膛,灵魂飞向天堂时,我就是英雄。‎ ‎11.(2013·合肥检测)阅读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请为漫画拟标题。(不超过10个字,不能用“无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漫画拟题和寓意概括要结合画面内容,抓住漫画的寓意,挖掘出漫画蕴含的深刻道理,要注意联系生活,从中洞察出整幅漫画的主要内涵。准确理解画面内容是前提,同时还要用词恰当。本题中的拟标题难度较大,但要注意到字数限制的提示。‎ ‎【答案】 (1)莫言获奖,萝卜遭殃(或:莫言得道,萝卜升天)‎ ‎(2)讽刺那些把自己的成功寄托于他人身上的人,启示人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