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夜归鹿门歌》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夜归鹿门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孟浩然及古诗歌相关知识的文学常识;了解意象的特征,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注意诗歌朗读节奏和本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赏析诗歌,注重学生诗歌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在描写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无奈的心灵轨迹。‎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意象,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在描写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无奈的心灵轨迹。‎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幻灯片首页)‎ 一、导入  ‎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它的题目叫什么?它的作者是?你可能记不准,一时说不出来,但同学们一定不会不记得这首诗!有谁不是从小就背诵这首诗的呢?  ‎ ‎ 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悄悄走进你的童年的诗人,甚至于是终生与你相伴的唐代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童年旧梦,再次走进孟浩然的世界吧。  ‎ 二、知识复习 ‎1、大家描述得相当不错,接下来我请为几位同学介绍一下孟浩然。 ‎ ‎(1)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2)故乡襄阳,对门的鹿门山是东汉隐士庞德公的隐逸处,少时孟浩然也曾隐居于此。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3)用一个字概括孟诗歌的特点:淡。(诗歌创作大多数是五言,以山水为主要题材,不事雕饰,自然浑成,清淡简朴,但却不乏韵致。语言平淡朴实,其人和诗都赢得了很高的评价。“清诗句句尽堪传”(杜甫《解闷》)“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杜甫《遣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孟浩然……‎ 5‎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闻一多《孟浩然》)‎ ‎2、提到孟浩然的诗,我们大家初中的时候学过他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过故人庄》,下面请同学以《过》为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请两个同学)‎ ‎(1)大家看屏幕,注意诗歌中圈点的部分的景物描写和大自然中的景物一样吗?。‎ 明确:不同,诗歌中的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在诗歌中我们称之为意象。‎ ‎(2)这些意象合连在一起就给我们打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明确:恬静、舒适、优美的农家生活情趣,这我们称之为诗歌的意境。‎ ‎(明确:作者将诗中的绿树、青山、村舍、桑麻这些意象和谐打成一片。像我们展示了了恬静、舒适、优美的农家生活情趣。)‎ ‎3、意境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物、景等。‎ 意境是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风物完全融合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 ‎ 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 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三、诗歌赏析 ‎ 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请一同学朗读一下诗歌,注意读音部分以及诗歌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对于七言我们用“二二一二式”或者“二二二一式”。请同学们齐读诗歌。‎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两个问题:①标出诗歌中难于理解的字词。②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诗人归时候的所见所闻)‎ ‎3、字词讲解:‎ 注释:(1)鹿门;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作者隐居的地方。(2)昼:白天。昏:黄昏,天刚黑的时候。昼已昏:已由白天到了黄昏的时候。(3)鱼梁:水中沙注洲名。《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 5‎ 在襄阳县东,距鹿门很近。渡头:即渡口。喧:指人们争渡的喧哗声。(4)人随沙岸: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向着江村走去。(5)余:我。乘舟;指乘鱼梁渡口的渡船。(6)开烟树:这句是说,鹿门山的树木,刚才在暮烟笼罩中一片蒙胧;现在月亮升上来了,照耀得那样清晰明朗。(7)庞公:庞德公,汉末隐士,襄阳人,与司马微、诸葛亮为友,曾隐居鹿门。栖:居住。(8)岩扉:山岩洞穴的门,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松径:空虚静寂。(9)唯有:独有,只有。幽人: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4、课文鉴赏:(同学们自己再把诗歌朗读一遍,朗读的同时找出诗歌的意象)‎ ‎(1)请学生回答文章中有哪些景的描写?‎ 山寺黄昏的钟 渡头争渡 月照烟树 岩扉松径 ‎(2) 文章中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事的描写?‎ 村民归家 我去鹿门 幽人独行 ‎(学生疏漏,要求学生按照顺序逐步寻找。提醒学生对这些进行分类,方便下面的比较。)‎ ‎(3)对景物进行分析并得出他们的特点分析,得出诗歌的意境。 ‎ ‎①山寺黄昏的钟(清净、钟声绵长,山寺更是精神的向往、黄昏时节更是引人思绪) ‎ 月开烟树(明朗冷清)岩扉松径(幽静冷清 孤寂)--清幽冷寂 ‎ ‎ 渡头争渡(热闹嘈杂,充满生活气息)--喧哗嘈杂 .意象解读 ‎ 对比 ‎ 沉缓的钟声 —— 嘈杂的人声 ‎ 佛门清静 —— 尘世纷繁 ‎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 ‎ 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 “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 ‎ 隐居鹿门,心慕先辈。‎ 山中场景,侧重写隐居。‎ ‎(4) 情感解读:‎ ‎ 美好的景色衬托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缘景明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一、二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 三、四二句,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 ‎ 五、六二句,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不禁与大自然化为一体,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 七、八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5)再现诗境:‎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联想想象,补充形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细致描绘,再现诗句画面,并为画面命名。‎ ‎(6)感悟诗境:‎ ‎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 5‎ 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 ‎ 特别是此诗后四句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 四、深入探究: ‎ ‎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能否把“惟”换成“还”?‎ ‎ 不能。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夜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 ‎2、.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 ‎ ①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 ‎ ②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3、通过几句我们学过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诗歌语言特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结论:本诗歌的语言朴素平淡,但在平淡中蕴藏深厚的感情没一句都没着力凝练,但并不显得单薄。平衡均匀的句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这首诗引你进入它的艺术境界,让你感受到形象,领悟到韵味,但不能它的意境、形象韵味归结到某一两个句子写得好,它像一位美人,通体美,而不在某一特别的部位超凡脱俗;是天然美,而不是“浓饰盛装”。‎ 五、知识迁移。‎ ‎(请同学们自己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 ‎【注解】: 1、闲闲:从容貌。 2、迢递:远貌。 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 ‎【韵译】: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 ‎【评析】: ‎ 5‎ 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 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 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毀,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 ‎【词语解释】 ‎ ‎①夫子:对男子的敬称。 ②风流:飘逸洒脱的风度。 ‎ ‎③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④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 ‎⑤卧松云:指退隐山林。 ⑥中圣:即喝醉酒的意思。 ‎ ‎⑦醉月:月下醉酒。 ⑧揖清芬:向高风清韵致敬。 ‎ ‎⑨安:岂。 ⑩徒此:惟有在此 徒此:惟有在此。 ‎ ‎【诗文解释】 ‎ 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 ‎【诗文赏析】 ‎ 诗人对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赞颂,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时抒发了诗人敬仰孟浩然,羡慕他的生活的情绪。全诗自然豪放,工整流畅,意境深远。 ‎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