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并能理解元素的概念。
2.能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认识统一起来。
【学习重点】
元素的概念。
【学习难点】
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导语:我们知道英语单词有很多个,但是组成英语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我们身边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实际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要素只有100多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基本要素——元素。
2.明确学习目标,解读目标。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思考】怎样区分氢元素和氧元素?
【归纳】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例: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等等。
2.特点: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过渡】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种类仅一百多种。它们在地壳、生物细胞(包括人体中)、海水、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呢?
【分析】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在生物细胞中(包括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碳、氢。可谐音记作“氧探亲”。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氢、氯、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的顺序为:氮、氧。
【图片展示】
3
【分析】由上图可看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提问】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什么?
【回答】都是指元素
【讨论】在发生化学反应S+O2SO2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小结】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思考】元素和原子又是什么关系?
【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
【总结】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知识模块一:什么是元素
2.知识模块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
一、当堂检测
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B )
A.4H2 B.4H C.2H2 D.H4
3
2.“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H2O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H2O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3.“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属于一种新元素 B.跟氢原子相同的原子
C.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 D.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
4.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D )
A.铁、锌、钠 B.钙、铝、铜 C.铝、银、镁 D.碳、钙、氯
二、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课后反思:
方法改进:
存在困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