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习目标】
课标解析: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和自然环境的组成。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圈层的划分及依据;掌握地震波在各圈层的变化特点;了解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纵波和横波的特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内部外部圈层的各层特点。
难点:地震波的特点;内外部圈层的排列
【课 前 预 习】
【自主学习要求】
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本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概念:地震发生时,产生弹性 ,并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 地震波 纵波(P):传播速度 ,可以通过 、 、 传播。
分类
横波(S):传播速度较 ,只能通过 传播。
2.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莫霍界面:地下 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
不连续面
古登堡界面:地下 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 ,横波 。
位置:位于 界面以上。
地壳 组成:由 组成的坚硬外壳。
厚度: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 千米。
内部圈层 范围:介于 和 之间,呈固态。
地幔 分层:分为 和 。
软流层:位于 的上部,这里可能是 主要发源地。
范围:介于古登堡界面到 。
地核 分层:分为 和 。
特点: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圈: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外部圈层 圈: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 4 -
2.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 、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课 内 探 究】
【合作探究要求】
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合作探究一】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说出横波与纵波的变化
【合作探究二】课本P21的活动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2.想一想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当 堂 检 测】
1、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3、水圈是( )的圈层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4、四大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生物圈 D.水圈
5、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
- 4 -
【课 后 拓 展】
1.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 ( )
A.地幔、地壳、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2.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 )
A.6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60—70千米
3.岩石圈是指 ( )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4.地震发生时,在鄱阳湖一艘渔船上的人们感觉到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5.读图下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 4 -
(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 ______ 波,(P)表示 _______ 波
(2)图中各层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3) A、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Km
处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D 面。
(4)在2900km深处,S波 ,P波波
速 ,从而发现了E 不连续面。
(5)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 。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