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内容分析】
“河流地貌的发育”分别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部分仍以聚落为例,再次解释了地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由于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大地貌单元之上,所以,教材分三段阐述了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即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训设计】
一、预习培训
1. 结合预习案问题提示,通读教材标注关键词,熟记基础知识。落实: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二、课前培训
1、组长培训:
(1)明确本节课的流程,具体到时间段:自主探究、原生态展示(10分钟左右),动态组合、各取所需(15分钟左右),表述反馈(15分钟左右),落实总结(5分钟左右)。
(2)讨论时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到人,人人有事干,积极投入,高效讨论。
(3)展示规范快速,注意规律总结,对展示人要求具体指导。
2、小组成员培训:
(1)组长对组员进行培训,强调讨论、展示的要求,在思考落实环节要加以督促。
(2)明确每层同学的任务、目标,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激情投入实现高效。
3、学科班长培训及表述反馈培训:
(1) 让学科班长提前组织好课堂,准备好上课资料,并划定展示区域。
(2)表述反馈同学注意规律性总结,
3
着重于问题的突破口和解题思路,言简意赅、注重总结,不要霸占课堂,要集思广益,让所有同学真正地参与进来。
三、课上即时性培训
1、关注学生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组长培训:反思本节课的得失,小组整体的表现,探究内容仍存在的疑难点。
3、小组成员培训:反思个人课堂的表现,展示是否规范、认真,探究点是否全部解决,思维深度、广度是否达到,在学习超市的环节是否真正获取所需。
4、对课上即时性问题的及时解决。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播报】各种流水地貌的图片
【导入】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下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思考几个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常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诗中表达的意向体现了怎样的沧海桑田?
【学习目标解读】
探究河流地貌的成因,分析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体会沧海桑田的地理美。
【自主探究,原生态展示】
要求:1.针对探究案,认真自我探究,把不明白的标记出来。
2.总结预习效果,归纳方法、规律。
【动态组合各取所需】
内容:1.导学案中的探究问题
2.自主探究中产生的疑问
要求:
1. 先组内讨论再跨组交流,小组长搞好调控。
2. 各小组可用另色笔二次补充修改完善展示内容并总结规律方法。
3. 在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基础上带着个人疑惑到其他组,解决疑惑、碰撞智慧。
4. 将未解决疑问写到后黑板上。
【反馈表述】
1.学生总结发现的问题,给全体同学以提醒。
2.老师引领学生解决疑难,拔高提升。
【课堂生成性问题预设及脉络梳理】
一、河流地貌
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2)河谷的形成原理
3.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
洪积一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3
河漫滩平原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差
较好
河流地貌类型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河流地貌条件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聚落分布
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