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数学复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教案(理新人教A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高考数学复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教案(理新人教A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十二章 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教案 理 新人教A版 第一节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考纲要求: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1.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 ‎①定义: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②特点: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类比推理 ‎①定义: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②特点: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①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②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③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 ‎(2)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这是一种合情推理.(  )‎ ‎(3)在类比时,平面中的三角形与空间中的平行六面体作为类比对象较为合适.(  )‎ ‎(4)演绎推理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 71‎ ‎(5)演绎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推理.(  )‎ ‎(6)在演绎推理中,只要符合演绎推理的形式,结论就一定正确.(  )‎ 答案:(1)× (2)√ (3)× (4)× (5)× (6)×‎ ‎2.“因为指数函数y=ax是增函数(大前提),而y=x是指数函数(小前提),所以y=x是增函数(结论)”,上面推理的错误在于(  )‎ A.大前提错导致结论错 B.小前提错导致结论错 C.推理形式错导致结论错 D.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错导致结论错 解析:选A y=ax是增函数这个大前提是错误的,从而导致结论错误.‎ ‎3.已知数列{an}的第1项a1=1,且an+1=(n=1,2,3,…),归纳该数列的通项公式an=________.‎ 答案: ‎4.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 解析:==·=×=.‎ 答案:1∶8‎ 归纳推理是发现问题、找出规律的具体鲜明的方法,也是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因而成为高考考查的亮点,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且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角度一:数的归纳 ‎[典题1] (1)给出以下数对序列:‎ ‎(1,1)‎ ‎(1,2)(2,1)‎ ‎(1,3)(2,2)(3,1)‎ ‎(1,4)(2,3)(3,2)(4,1)‎ ‎……‎ 记第i行的第 j 个数对为aij,如a43=(3,2),则anm=(  )‎ 71‎ A.(m,n-m+1) B.(m-1,n-m)‎ C.(m-1,n-m+1) D.(m,n-m)‎ ‎(2)两旅客坐火车外出旅游,希望座位连在一起,且有一个靠窗,已知火车上的座位如图所示,则下列座位号码符合要求的应当是(  )‎ A.48,49 B.62,‎63 C.75,76 D.84,85‎ ‎[听前试做] (1)由前4行的特点,归纳可得:若anm=(a,b),则a=m,b=n-m+1,∴anm=(m,n-m+1).‎ ‎(2)由已知图形中座位的排序规律可知,被5除余1的数和能被5整除的座位号靠窗,由于两旅客希望座位连在一起,且有一个靠窗,分析答案中的4组座位号知,只有D符合条件.‎ 答案:(1)A (2)D 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角度二:式的归纳 ‎[典题2] (1)(2015·山东高考)观察下列各式:‎ C=40;‎ C+C=41;‎ C+C+C=42;‎ C+C+C+C=43;‎ ‎……‎ 照此规律,当n∈N*时,‎ C+C+C+…+C=________.‎ ‎(2)已知f(x)=,f1(x)=f′(x),f2(x)=[f1(x)]′,…,fn+1(x)=[fn(x)]′,n∈N*,经计算:f1(x)=,f2(x)=,f3(x)=,…,照此规律,则fn(x)=________.‎ ‎(3)(2016·日照模拟)设n为正整数,f(n)=1+++…+,计算得f(2)=,f 71‎ ‎(4)>2,f(8)>,f(16)>3,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一般的结论为________.‎ ‎[听前试做] (1)第一个等式,n=1,而右边式子为40=41-1;‎ 第二个等式:n=2,而右边式子为41=42-1;‎ 第三个等式:n=3,而右边式子为42=43-1;‎ 第四个等式:n=4,而右边式子为43=44-1;‎ ‎……‎ 归纳可知,第n个等式的右边为4n-1.‎ ‎(2)因为f1(x)=,f2(x)=,f3(x)=,…,所以fn(x)=.‎ ‎(3)∵f(21)=,f(22)>2=,f(23)>,f(24)>,∴归纳得f(2n)≥(n∈N*).‎ 答案:(1)4n-1 (2) ‎(3)f(2n)≥(n∈N*)‎ ‎(1)与数字有关的等式的推理.观察数字特点,找出等式左右两侧的规律及符号后可解.‎ ‎(2)与不等式有关的推理.观察每个不等式的特点,注意是纵向看,找到规律后可解.‎ 角度三:形的归纳 ‎[典题3] (1)(2016·重庆模拟)某种树的分枝生长规律如图所示,第1年到第5年的分枝数分别为1,1,2,3,5,则预计第10年树的分枝数为(  )‎ A.21 B.‎34 ‎‎ C.52 D.55‎ ‎(2)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巢的截面图.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以f(n)表示第n个图的蜂巢总数.‎ 则f(4)=________,f(n)=________.‎ 71‎ ‎[听前试做] (1)因为2=1+1,3=2+1,5=3+2,即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的和,所以第10年树的分枝数为21+34=55.‎ ‎(2)因为f(1)=1,f(2)=7=1+6,f(3)=19=1+6+12,所以f(4)=1+6+12+18=37,所以f(n)=1+6+12+18+…+6(n-1)=3n2-3n+1.‎ 答案:(1)D (2)37 3n2-3n+1‎ ‎(1)归纳是依据特殊现象推断出一般现象,因而由归纳所得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2)归纳的前提是特殊的情况,所以归纳是立足于观察、经验或试验的基础之上.‎ ‎(3)归纳推理所得结论未必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但对数学结论和科学的发现有很大作用.‎ ‎[典题4] (1) (2016·南昌模拟)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B=a,CD=b(a>b).若EF∥AB,EF到CD与AB的距离之比为m∶n,则可推算出:EF=.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面问题的结果.在上面的梯形ABCD中,分别延长梯形的两腰AD和BC交于O点,设△OAB,△ODC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OEF的面积S0与S1,S2的关系是(  ) ‎ A.S0= B.S0= C.= D.= ‎(2)已知面积为S的凸四边形中,四条边长分别记为a1,a2,a3,a4,点P为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且点P到四条边的距离分别记为h1,h2,h3,h4,若====k,则h1+2h2+3h3+4h4=.类比以上性质,体积为V的三棱锥的每个面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3,S4,此三棱锥内任一点Q到每个面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若====K,则H1+2H2+3H3+4H4=(  )‎ 71‎ A. B. C. D. ‎[听前试做] (1)在平面几何中类比几何性质时,一般是由平面几何中点的性质类比推理线的性质;由平面几何中线段的性质类比推理面积的性质.故由EF= 类比到关于△OEF的面积S0与S1,S2的关系是=.‎ ‎(2)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得S1H1+S2H2+S3H3+S4H4=V,即KH1+2KH2+3KH3+4KH4=3V,∴H1+2H2+3H3+4H4=.‎ 答案:(1)C (2)B ‎(1)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其一般步骤为:‎ ‎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2)类比推理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类比对象.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结论等,可以类比到立体几何中,得到类似的结论.‎ ‎ 在平面几何中:△ABC的∠C内角平分线CE分AB所成线段的比为 =.把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在三棱锥ABCD中(如图),DEC平分二面角ACDB且与AB相交于E,则得到类比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平面中线段的比转化为空间中面积的比可得 =.‎ 答案:= ‎ [典题5] 已知函数f(x)=-(a>0,且a≠1).‎ ‎(1)证明: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2)求f(-2)+f(-1)+f(0)+f(1)+f(2)+f(3)的值.‎ 71‎ ‎[听前试做] (1)证明:函数f(x)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任取一点(x,y),它关于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x,-1-y).‎ 由已知y=-,‎ 则-1-y=-1+=-,‎ f(1-x)=-=-=-=-,‎ ‎∴-1-y=f(1-x),即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2)由(1)知-1-f(x)=f(1-x),‎ 即f(x)+f(1-x)=-1.‎ ‎∴f(-2)+f(3)=-1,f(-1)+f(2)=-1,f(0)+f(1)=-1.‎ 故f(-2)+f(-1)+f(0)+f(1)+f(2)+f(3)=-3.‎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常用的一般模式为三段论,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有着某种蕴含关系,解题时要找准正确的大前提.一般地,若大前提不明确时,可找一个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作为大前提.‎ ‎ 已知函数y=f(x)满足:对任意a,b∈R,a≠b,都有af(a)+bf(b)>af(b)+bf(a),试证明:f(x)为R上的单调增函数.‎ 证明:设任意x1,x2∈R,取x1x‎1f(x2)+x‎2f(x1),‎ ‎∴x1[f(x1)-f(x2)]+x2[f(x2)-f(x1)]>0,[f(x2)-f(x1)](x2-x1)>0,‎ ‎∵x10,即f(x2)>f(x1).‎ ‎∴y=f(x)为R上的单调增函数.‎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 ‎[方法技巧]‎ ‎1.合情推理的过程概括为 ―→―→―→ ‎2.演绎推理是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的结论的推理方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常用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数学问题的证明主要通过演绎推理来进行.‎ ‎ [易错防范]‎ 71‎ ‎1.在进行类比推理时要尽量从本质上去类比,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如果只抓住一点表面现象的相似甚至假象就去类比,那么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2.合情推理是从已知的结论推测未知的结论,发现与猜想的结论都要经过进一步严格证明.‎ ‎3.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常用来证明和推理数学问题,解题时应注意推理过程的严密性,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一、选择题 ‎1.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  )‎ A.f(x) B.-f(x) C.g(x) D.-g(x)‎ 解析:选D 由所给函数及其导数知,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奇函数,因此当f(x)是偶函数时,其导函数应为奇函数,故g(-x)=-g(x).‎ ‎2.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  )‎ A.121 B.‎123 ‎‎ C.231 D.211‎ 解析:选B 法一:由a+b=1,a2+b2=3,得ab=-1,代入后三个等式中符合,则a10+b10=(a5+b5)2-‎2a5b5=123.‎ 法二:令an=an+bn,则a1=1,a2=3,a3=4,a4=7,…,得an+2=an+an+1,从而a6=18,a7=29,a8=47,a9=76,a10=123.‎ ‎3.在平面几何中有如下结论:正三角形ABC的内切圆面积为S1,外接圆面积为S2,则=,推广到空间可以得到类似结论:已知正四面体PABC的内切球体积为V1,外接球体积为V2,则=(  )‎ A. B. C. D. 解析:选D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与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1∶3,故=.‎ ‎4.(2016·陕西商洛期中)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a,b)和(c,d),规定:(a,b)=(c,d),当且仅当a=c,b=d;运算“”为:(a,b)(c,d)=(ac-bd,bc+ad);运算“”为:(a,b)(c,d)=(a+c,b+d),设p,q∈R,若(1,2)(p,q)=(5,0),则(1,2)(p,q)=(  )‎ A.(4,0) B.(2,0) C.(0,2) D.(0,-4)‎ 解析:选B 由(1,2)(p,q)=(5,0)得 71‎ ⇒ 所以(1,2)(p,q)=(1,2)(1,-2)=(2,0).‎ ‎5.(2016·西安五校联考)已知“整数对”按如下规律排成一列:(1,1),(1,2),(2,1),(1,3),(2,2),(3,1),(1,4),(2,3),(3,2),(4,1),…,则第60个“整数对”是(  )‎ A.(7,5) B.(5,7) C.(2,10) D.(10,1)‎ 解:选B 依题意,把“整数对”的和相同的分为一组,不难得知第n组中每个“整数对”的和均为n+1,且第n组共有n个“整数对”,这样的前n组一共有个“整数对”,注意到<60<,因此第60个“整数对”处于第11组(每个“整数对”的和为12的组)的第5个位置,结合题意可知每个“整数对”的和为12的组中的各对数依次为:(1,11),(2,10),(3,9),(4,8),(5,7),…,因此第60个“整数对”是(5,7).‎ 二、填空题 ‎6.观察下列不等式:‎ ≥2×,‎ ≥×3,‎ ≥×5,‎ ≥2×75,‎ ‎……‎ 由以上不等式,可以猜测:当a>b>0,s、r∈N*时,有≥________.‎ 解析:由已知不等式可知,≥2×=×2-1,≥×3=×5-2,≥×5=×8-3,≥2×75=×10-5,故猜想当a>b>0,s、r∈N*时,≥s-r.‎ 答案:s-r ‎7.(2016·日照模拟)对于实数x,[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观察下列等式:‎ ‎[ ]+[ ]+[ ]=3,‎ ‎[ ]+[ ]+[ ]+[ ]+[ ]=10,‎ ‎[ ]+[ ]+[ ]+[ ]+[ ]+[ ]+[ ]=21,‎ 71‎ ‎……‎ 按照此规律第n个等式的等号右边的结果为________.‎ 解析:因为[ ]+[ ]+[ ]=1×3,[ ]+[ ]+[ ]+[ ]+[ ]=2×5,[ ]+[ ]+[ ]+[]+[ ]+[ ]+[ ]=3×7,……,以此类推,第n个等式的等号右边的结果为n(2n+1),即2n2+n.‎ 答案:2n2+n ‎8.如果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凸函数,那么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x1,x2,…,xn,都有≤f.若y=sin x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那么在△ABC中,sin A+sin B+sin C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凸函数满足 ≤f,‎ 又y=sin x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sin A+sin B+sin C≤3sin=3sin=.‎ 答案: 三、解答题 ‎9.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已知数列{an}是等和数列,且a1=2,公和为5.‎ 求:(1)a18的值;‎ ‎(2)该数列的前n项和Sn.‎ 解:(1)由等和数列的定义,数列{an}是等和数列,且a1=2,公和为5,易知a2n-1=2,a2n=3(n=1,2,…),故a18=3.‎ ‎(2)当n为偶数时,‎ Sn=a1+a2+…+an ‎=(a1+a3+…+an-1)+(a2+a4+…+an)‎ ‎=2+2+…++3+3+…+ ‎=n;‎ 当n为奇数时,‎ 71‎ Sn=Sn-1+an=(n-1)+2=n-.‎ 综上所述,Sn= ‎10.在Rt△ABC中,AB⊥AC,AD⊥BC于D,求证:=+.在四面体ABCD中,类比上述结论,你能得到怎样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解:如图所示,由射影定理AD2=BD·DC,AB2=BD·BC,AC2=BC·DC,∴= ‎==.‎ 又BC2=AB2+AC2,‎ ‎∴==+.‎ 猜想,在四面体ABCD中,AB、AC、AD两两垂直,AE⊥平面BCD,则=++.‎ 证明:如图,连接BE并延长交CD于F,连接AF.‎ ‎∵AB⊥AC,AB⊥AD,‎ ‎∴AB⊥平面ACD.‎ ‎∵AF⊂平面ACD,‎ ‎∴AB⊥AF.‎ 在Rt△ABF中,AE⊥BF,‎ ‎∴=+.‎ ‎∵AB⊥平面ACD,∴AB⊥CD.‎ ‎∵AE⊥平面BCD,∴AE⊥CD.又AB与AE交于点A,‎ ‎∴CD⊥平面ABF,∴CD⊥AF.‎ ‎∴在Rt△ACD中=+,‎ ‎∴=++.‎ 71‎ ‎1.(2016·太原模拟)某单位安排甲、乙、丙三人在某月1日至12日值班,每人4天.‎ 甲说:我在1日和3日都有值班;‎ 乙说:我在8日和9日都有值班;‎ 丙说:我们三人各自值班的日期之和相等.‎ 据此可判断丙必定值班的日期是(  )‎ A.2日和5日 B.5日和6日 C.6日和11日 D.2日和11日 解析:选C 这12天的日期之和S12=(1+12)=78,甲、乙、丙各自的日期之和是26.对于甲,剩余2天日期之和22,因此这两天是10日和12日,故甲在1日,3日,10日,12日有值班;对于乙,剩余2天日期之和是9,可能是2日,7日,也可能是4日,5日,因此丙必定值班的日期是6日和11日.‎ ‎2.如图,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格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按如下规则标上数字标签:原点处标0,点(1,0)处标1,点(1,-1)处标2,点(0,-1)处标3,点(-1,-1)处标4,点(-1,0)处标5,点(-1,1)处标6,点(0,1)处标7,依此类推,则标签为2 0132的格点的坐标为(  ) ‎ A.(1 006,1 005) ‎ B.(1 007,1 006)‎ C.(1 008,1 007) ‎ D.(1 009,1 008)‎ 解析:选B 因为点(1,0)处标1=12,点(2,1)处标9=32,点(3,2)处标25=52,点(4,3)处标49=72,依此类推得点(1 007,1 006)处标2 0132.故选B.‎ ‎3.设函数f(x)=(x>0),观察:‎ f1(x)=f(x)=,‎ f2(x)=f(f1(x))=,‎ 71‎ f3(x)=f(f2(x))=,‎ f4(x)=f(f3(x))=,‎ ‎……‎ 根据以上事实,由归纳推理可得:‎ 当n∈N*且n≥2时,fn(x)=f(fn-1(x))=_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知,分子都是x,分母中的常数项依次是2,4,8,16,…,可知fn(x)的分母中常数项为2n,分母中x的系数为2n-1,故fn(x)=f(fn-1(x))=.‎ 答案: ‎4.(2016·淄博模拟)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阵叫“莱布尼茨调和三角形”,它是由整数的倒数组成的,第n行有n个数且两端的数均为(n≥2),每个数是它下一行左右相邻两数的和,如=+,=+,=+,则第7行第4个数(从左往右)为________.‎ 解析:设第n行第m个数为a(n,m),由题意知a(6,1)=,a(7,1)=,∴a(7,2)=a(6,1)-a(7,1)=-=,a(6,2)=a(5,1)-a(6,1)=-=,a(7,3)=a(6,2)-a(7,2)=-=,a(6,3)=a(5,2)-a(6,2)=-=,∴a(7,4)=a(6,3)-a(7,3)=-=.‎ 答案: ‎5.对于三次函数f(x)=ax3+bx2+cx+d(a≠0),给出定义:设f′(x)是函数y=f(x)的导数,f″(x)是f′(x)的导数,若方程f″(x)=0有实数解x0,则称点(x0,f(x0))为函数y=f(x 71‎ ‎)的“拐点”.某同学经过探究发现: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拐点”;任何一个三次函数都有对称中心,且“拐点”就是对称中心.若f(x)=x3-x2+3x-,请你根据这一发现,‎ ‎(1)求函数f(x)=x3-x2+3x-的对称中心;‎ ‎(2)计算f+f+f+f+…+f.‎ 解:(1)f′(x)=x2-x+3,f″(x)=2x-1,‎ 由f″(x)=0,即2x-1=0,解得x=.‎ f=×3-×2+3×-=1.‎ 由题中给出的结论,可知函数f(x)=x3-x2+3x-的对称中心为.‎ ‎(2)由(1),知函数f(x)=x3-x2+3x-的对称中心为,‎ 所以f+f=2,即f(x)+f(1-x)=2.‎ 故f+f=2,‎ f+f=2,‎ f+f=2,‎ ‎……‎ f+f=2,‎ 所以f+f+f+…+f=×2×2 016=2 016.‎ 第二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考纲要求: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1.直接证明 ‎(1)综合法 71‎ ‎①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②框图表示:―→―→―→…―→(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2)分析法 ‎①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②框图表示:―→―→―→…―→.‎ ‎2.间接证明 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1.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3)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 ‎(4)证明不等式+<+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 ‎(5)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b”时,应假设“a<b”.(  )‎ ‎(6)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 答案:(1)× (2)× (3)√ (4)√ (5)× (6)×‎ ‎2.用分析法证明:欲使①A>B,只需②C0,证明 -≥a+-2.‎ ‎[听前试做] 要证 -≥a+-2,‎ 只需证 ≥-(2-).‎ 因为a>0,所以-(2-)>0,‎ 所以只需证2≥2,‎ 即2(2-)≥8-4,‎ 只需证a+≥2.‎ 因为a>0,a+≥2显然成立当且仅当a==1时等号成立,所以要证的不等式成立.‎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 ‎(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 已知m>0,a,b∈R,求证:2≤.‎ 证明:∵m>0,∴1+m>0.‎ 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a+mb)2≤(1+m)·(a2+mb2),‎ 即证m(a2-2ab+b2)≥0,即证(a-b)2≥0,‎ 而(a-b)2≥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反证法的应用是高考的常考内容,题型为解答题,难度适中,为中高档题,且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角度一:证明否定性命题 71‎ ‎[典题3]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n+Sn=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an}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听前试做] (1)当n=1时,a1+S1=‎2a1=2,则a1=1.‎ 又an+Sn=2,所以an+1+Sn+1=2,‎ 两式相减得an+1=an,‎ 所以{an}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an=.‎ ‎(2)证明: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ap+1,aq+1,ar+1(pb与ab>c,且a+b+c=0,求证0 B.a-c>0‎ C.(a-b)(a-c)>0 D.(a-b)(a-c)c>a C.c>a>b D.a>c>b 解析:选A ∵a=-=,b=-=,c=-=,‎ 且+>+>+>0,‎ ‎∴a>b>c.‎ ‎5.已知函数f(x)=x,a,b为正实数,A=f,B=f(),C=f,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A≤B≤C B.A≤C≤B C.B≤C≤A D.C≤B≤A 解析:选A 因为≥≥,又f(x)=x在R上是单调减函数,故f≤f()≤f.‎ 二、填空题 ‎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R,ab可以被5整除,那么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那么假设的内容是________.‎ 解析:“至少有n个”的否定是“最多有n-1个”,故应假设a,b中没有一个能被5整除.‎ 答案:a,b中没有一个能被5整除 ‎7.已知点An(n,an)为函数y=图象上的点,Bn(n,bn)为函数y=x图象上的点,其中n∈N*,设cn=an-bn,则cn与cn+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解析:由条件得cn=an-bn=-n=,‎ ‎∴cn随n的增大而减小,∴cn+10或f(1)>0,‎ 即2p2-p-1.‎ 由于x1,x2∈,故x1+x2∈(0,π).‎ ‎∴cos x1cos x2>0,sin(x1+x2)>0,1+cos(x1+x2)>0,‎ 故只需证明1+cos(x1+x2)>2cos x1cos x2,‎ 即证1+cos x1cos x2-sin x1sin x2>2cos x1cos x2,‎ 即证cos(x1-x2)f.‎ ‎3.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c)=0,且00,∴b.‎ 则当n=k+1时,·…·1+>·= ‎=> ‎==.‎ ‎∴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知,对于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n,不等式都成立.‎ ‎(1)当遇到与正整数n有关的不等式证明时,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则可考虑应用数学归纳法.‎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成立,推证n=k+1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采用分析法、综合法、求差(求商)比较法、放缩法等证明.‎ 已知数列{an},an≥0,a1=0,a+an+1-1=a.求证:当n∈N*时,an0,‎ 所以ak+10).同理可得a3=-.‎ 猜想an=-(n∈N*).‎ ‎(2)证明:①由(1)知,当n=1,2,3时,通项公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3,k∈N*)时,通项公式成立,‎ 即ak=-.‎ 由于ak+1=Sk+1-Sk=+--,‎ 将ak=-代入上式,整理得a+2ak+1-2=0,‎ ‎∴ak+1=-,‎ 即n=k+1时通项公式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所有n∈N*,an=-都成立.‎ 71‎ ‎“归纳—猜想—证明”的基本步骤是“试验—归纳—猜想—证明”.高中阶段与数列结合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 角度二:证明存在性问题 ‎[典题4] 设a1=1,an+1=+b(n∈N*).‎ ‎(1)若b=1,求a2,a3及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b=-1,问:是否存在实数c使得a2n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