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虚词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虚词教学设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八课时文言虚词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虚词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积累重点文言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能力目标 掌握文言虚词答题技巧,能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要点 了解高考文言虚词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掌握判断虚词含义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 把握高考文言虚词命题规律,掌握并熟练运用判断虚词含义的方法技巧。‎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考纲 明确考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 阅读了解考纲 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 典例导引 ‎1.(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1.独立完成典型例题 ‎2.小组交流答案 ‎3.推荐代表展示答案 ‎4.总结纠错 以近年北京高考本考点题目为典型例题,有助于考生迅速了解高考题型及命题规律,培养学生的积极应考意识。‎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其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难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C.而遂杀之 D.伤人者刑 ‎ 后遂无问津者 同予者何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第一个“其”是语气词,因其在句中不需要担当成分;第二个“其”放在句中,是代词,代指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边境这件事。B项两个“之”都是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是结构助词,的。C项两个“遂”都是放在动词的前面,是副词,解释为“于是,就”。D项两个“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解释为“……的人”。‎ ‎【名师点睛】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A项中的“其”就可以从它在句中位置上进行区分。“其”放在疑问句或感叹句的句首,一般是语气词,表反问或表猜测;“其”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是语气词,一般表商量或者命令的语气,“吾其还也”中表商量,“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表命令,“一定”;“其”放在句中的其他位置,一般是代词。依据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解决其他几项,“之”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就相当于今天的“的”,“遂”放在动词的前面,自然是副词。‎ ‎2. (2013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夜。”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风湿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胃曰:“我畸昔常欲新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 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既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更主要的是能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来判断其意义和用法,判断的基础是理解句意。A项,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解作“用、凭借”,前者表引出对象,后者表达一种方式,虽有区别,但比较D项而言,可以排除掉。B项,两句中的“所”字,都是和动词组合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用法一致。C项,两句中的“何”都是作疑问代词,解作“什么”。D项,前一个“之”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后一个“之”,作代词,代曹彬,所以D项中两个“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文言文译文】‎ 曹彬,字国华,周岁时,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么东西。他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食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看,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显德五年,出使吴越,到使命完成就立即还朝。私见(觌:dí)的礼物,一无所受。吴越人用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最终还是接受了,登记清楚后拿回来,全部交给官府。‎ 当初, 太祖管领禁兵, 曹彬中立不偏不倚, 没有公事从不登门, 群居宴会, 也很少参预, 从此被器重。建隆二年(961),从平阳被召回朝, 太祖对他说:“往日我常想亲近你, 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曹彬叩头谢罪说:“我是周室的近亲, 又忝任宫内职务, 端正做官, 还怕有过失, 哪里敢妄自交结呢?”‎ 乾德七年, 朝廷准备讨伐南唐。长期的围城中, 曹彬常常缓攻, 希望李煜能归降。十一月, 曹彬又派人晓谕他:“ 事势已经如此, 只可惜一城的百姓如果你能归命, 真是上策啊。”城即将攻克时, 曹彬忽然称疾不处理事务, 诸将都来探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石能治好的, 只要诸公诚心立誓, 克城之日, 不妄杀一人, 就会自动痊愈。”诸将答应下来,一起焚香立誓。第二天, 病情稍微好转。再过一天, 金陵城被攻陷。李煜与他的大臣们一百多人到军营请罪, 曹彬安慰他, 用贵宾礼接待他, 请李煜入宫换装, 曹彬只派几个骑兵等在宫门外。部下暗地对曹彬说:“李煜入宫如有不测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不能果断, 既然已经投降, 一定不会自杀。”李煜的君臣, 最终赖以保全。‎ 当初, 曹彬统领军队, 太祖对他说:“等攻克李煜后, 任命你为使相。”副帅潘美预先向他祝贺。曹彬说:“不是这样,这次行动, 仰仗天威, 遵照朝廷谋略, 才能成功, 我又有什么功劳呢? 何况使相是极品吗?”潘美说:“怎么说呢?”曹彬说:“太原没有平定啊。”回朝后, 献俘虏。太祖对他说:“ 本来要授任你为使相, 但是刘继元没有攻灭, 暂且稍微等待一些时候。”听见这句话后, 潘美偷看着曹彬微笑。太祖发觉后, 于是责问他为什么发笑, 潘美不敢隐瞒, 于是按实情回答。太祖也大笑起来, 于是赐给曹彬钱二十万。曹彬退朝后说:“ 人生何必作使相,好官也不过多得些钱罢了。”‎ 咸平二年(999) , 生病。真宗亲自看, 亲手替他和药, 又赐他白金万两。六月去世, 终年六十九岁。真宗亲自痛哭致祭。‎ 命题规律 总结命题规律:‎ 本考点大致有三种题型:将课外文言选段中出现的文言虚词与课内学过的虚词进行比较,辨析其用法和意义的异同;选择四个选项中同一个虚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选择虚词填空。多是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在作比较的一组中,大多情况下一个是语段中的句子,一个是教材课文中的例子),有时也可以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寻找与示例用法相同的选项。2016年高考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只是,从近年各省市考题出现的虚词情况看,有的省市的命题是超出18个虚词范围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虚词的时候,不能只局限在18个虚词内,也要适当扩大一些范围。 ‎ ‎1.根据典例,自主分析总结命题规律。‎ ‎2.对照规律,自主回顾历年高考题。‎ 考生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考点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技巧指导 总结答题技巧:‎ ‎1.熟悉高考试题,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文言虚词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虚词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文言文的考查热点、考查频率。高考不回避往年考过的内容,且使用频率特别高的几个虚词曾连续考查。如“以”字作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这一义项多次考查到:“因”作为副词,表“于是,就”的义项也常常考查。通过诸如此类的分析,考生在备考中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 ‎2.夯实课内知识,注重积累。纵观十多年的高考文言文虚词的命题,尽管阅读材料取自课外,但所考的知识点都在课内,题目在课外,答案却在课内。所选文言虚词都是课本过的,所以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3.掌握虚词含义和用法判断技巧:‎ ‎(1)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2)语法分析法 ‎“以”字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以”字的后面是名词,“以”为介词;“以”后面是动词,“以”为连词。‎ ‎1.结合自己平时复习情况,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2.小组交流答题技巧,取长补短。‎ ‎3.推荐代表展示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技巧。‎ 考生掌握高考答题技巧,可以有效消除畏难情绪,提高答题正确率。‎ ‎(3)语境推断法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之”字称代内容就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进行确定:“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一句里两个“之”:前“之”用在“饶”(州)与“德兴”(县)之间,州与县是从属关系,故应是“的”意思;后“之”用在动词“送”后作宾语,属代词无疑。‎ ‎(4)全句关照法 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语气“息息相关”。‎ ‎(5)代入检验法 将判断出来的意义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则说明判断不准。‎ 迁移训练 展示下列习题:‎ ‎(说明:重点完成虚词题目,其他题目酌情完成。)‎ ‎1.(2016届江苏清江高三上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阅读(19分)‎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 柳宗元 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家江陵。‎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呜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 ‎1.自主完成迁移训练习题。‎ ‎2.小组交流答案。‎ ‎3.展示答案。‎ ‎4.对照标准答案纠错反思。‎ ‎ 选择全国百强校有代表性的最新模拟题,及时进行迁移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强化落实。‎ 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抑又闻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孔子之门,不道管、晏,则谋之为人也,其可度哉!‎ 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以智免,归家江陵    家:居住 ‎ B.问其业益习 习:熟习 ‎ C.触罪摈越、楚间六年 摈:抛弃 ‎ D.蓄其志以周于事 蓄:怀有 ‎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惧禄养之缓 王之蔽甚矣 ‎ B.出则信,入则厚 金就砺则利 ‎ C.后以智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 D.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 何可胜道也哉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进士,两人又相聚,不过他随后又弃作者而去,担任广州从事。 ‎ B.对于柳谋去广州,作者一开始是有疑虑的,但后来发现他的做法合乎士人的行为标准,又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 ‎ C.作者认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他也可以有管仲的“人”的名声,而柳谋的为人,是不能轻易用儒家的标准来衡量的。 ‎ D.作者觉得自己年轻时热衷名誉,以致被贬永州六年,生活艰辛,无所作为,虽然感到惭愧、不安、悔恨,但事已至此,羡慕柳谋的做法也无济于事了。 ‎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足其家,不以非道;进其身,不以苟得。(4分) ‎ ‎②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2分)‎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4分)‎ ‎2.(2016届河北武邑高三三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①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②,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奴使,非为子孙计,爱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国事,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谄谀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①庄宗小字亚子 ② 蒲博:古代的一种博戏,亦泛指赌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王病且革           革:急,重 B.承业一切以法绳之       绳:约束 C.承业奋拳殴宝踣         踣:跌倒 D.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   过:经过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成庄宗之业者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C.庄宗以语侵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不能有一言之忠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哀”是活用现象,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庄宗常兄事承业 B.承业出宝带、马为赠 C.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 D.死国事,不愧于先王矣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原因之一。‎ B.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促耕织,在前线亦能奋勇杀敌,肝脑涂地。他是庄宗最后能成就霸业的最大功臣。‎ C.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拉他的阎宝,其勇气实在可敬。‎ D.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3.(2016届山东青岛一中高三上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叫,玄由是著名。‎ 举孝廉,补洛阳左尉。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②。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部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 “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时多以为讥。后谢病免,复公车征为司徒长史,拜将作大匠。 ‎ 灵帝初,征入为河南尹,转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拜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 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嗔目呼日:“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 ‎(选自《梁书》)‎ 注释:①征:指押解犯人进京。②城旦:刑法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 ‎(1)对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案其奸 案:查究 B.趣嫁其母 趣:通“促”,赶快,急促 C.复以疾罢 疾:痛恨 D.悉收昌宾客 收:抓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 财物无所取 C帝不从,而迁升侍中 青,取之于兰,而青于蓝青 D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 以其无礼于晋 ‎20080418‎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B.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C.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D.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桥玄追究陈相羊昌的罪行,大将军梁冀急发檄文救羊昌,周景也顺从梁冀欲召回桥玄,但桥玄不为所动,且追查羊昌更急,最后用囚车将羊昌押解进京。‎ B.郡人姜歧,守道隐居,名声很大。桥玄召他为吏,姜歧称病不去,惹得桥玄生气,威胁要让他的母亲改嫁,郡内士大夫争相劝谏,桥玄才停做这件事。‎ C.桥玄位列公位时,推荐与自己素有矛盾的南阳太守陈球做廷尉,又奏请皇帝免去与皇帝有旧恩的太中大夫盖升之职并将其关押起来,皇帝没有同意。‎ D.桥玄10岁的小儿子被人劫持,绑匪索要财物,桥玄不许,并催促已包围劫匪的士兵发起进攻,自己儿子遂被杀死。但从此劫持人质的事件再也没有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①景壮玄意,署而遣之。(2分) ‎ ‎②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4分) ‎ ‎③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4分)‎ ‎4.(2016届山东省实验高三上第一次诊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③乡改④正服⑤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十年为一世。③廪廪:犹庶几,渐进。④乡改:更改历法。⑤正服:更改服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先:做榜样 B.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靡:倒下 C.以离寒暑之数 离:遭遇 D.德厚侔天地 侔:比得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 设九宾于廷,臣乃 敢上璧 C.专务以德化民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善人之治国百年 邻之厚,君之薄也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B.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C.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D.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也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①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5分)‎ ‎②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5分)‎ 明确答案:‎ ‎1.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触罪摈越、楚间六年”中的“摈”如解释为“抛弃”,在语法上是讲不通的。回到文中,找到句子所在的语境,“‎ 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从句子来看,主语是“吾”,“抛弃”的对象也是“吾”,故此处的“摈”应有被动的意思,动词本身表被动,应译为“被抛弃”。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聪明,犯罪被抛弃在越地、楚地间六年”‎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惧禄养之缓”和“王之蔽甚矣”中的“之”都处于主谓之间,故都是结构助词,取独。B项,“出则信,入则厚”中的“则”,表示两相对举;“金就砺则利”中的“则”,表示承接,“就”。C项,“后以智免”中的“以”,是介词,凭借;“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介词,因为。D项,“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中的“何”,是代词,什么;“何可胜道也哉”中的“何”,是副词,怎么。‎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时候可以借助两种方法,一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是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的“之”,其用法如下:做代词,一般放在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的后面;作为取独的结构助词,一般放在主谓之间;作为结构助词“的”‎ ‎,一般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后面;作为音节助词,一般放在时间副词的后面,比如“久之”;还可以作为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的标志。把握了这些内容,再来解决这一题,就没有问题了。‎ ‎(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A项,“后来柳谋考进士”有误,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第一段,原句是“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可见柳谋“一再不胜”,弃考进士。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再不能考中,担心俸禄供养的迟缓,放弃(考进士)离开(长安),担任广州从事。又在邕州做辅佐官员,接连获得举荐做到御史,后来凭借智慧免职,回去居住在江陵”。‎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答案】①(4分)使他的家富足,不凭借不合正道的手段;使自己得到提拔,不凭借苟且的手段得到。(一句一分)‎ ‎②(2分)像柳谋,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一句一分)‎ ‎③(4分)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都在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到那里。所以,不是有志气的人是不能到达的。(一句一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本句中,主要抓重点词,“足”,使动用法,使……富足;“以”,凭借;“非道”,不合正道的手段;“进”,使……提拔。第二句中,人名“谋”;重点词,“出处”,出仕和隐退;句式“庸……欤”‎ ‎,哪里……呢。第三句中,“非常”,古今异义,不一般,不平常;“险远”,形容词做动词,险阻僻远的地方;“焉”,那里。‎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我和柳谋,(长辈)从曾祖的父亲(那代起)而不同。柳谋比我小两岁,往日在长安,住得相距不远。我和柳谋都很年轻,唯独看见柳谋在众人中很少说话,喜好经书,心中觉得他与众不同。这以后我担任京兆从事,柳谋来参加进士考试,又与他相见,更加知道柳谋广泛地写文章,(经常)向(京城)外通家书。一再不能考中,担心俸禄供养的迟缓,放弃(考进士)离开(长安),担任广州从事。又在邕州做辅佐官员,接连获得举荐做到御史,后来凭借智慧免职,回去居住在江陵。‎ 大凡读书人,居住在家里孝顺长辈、敬爱兄长、恭敬节俭,担任官吏恭谨而严肃。出外就守信用,回家就宽厚。使他的家富足,不凭借不合正道的手段;使自己得到提拔,不凭借苟且的手段得到。时势要退就退,尊敬老人,(使他们)没有汲水舂米的劳苦。和睦安详增延寿命,兄弟相互友好。不谋求粮食而使粮食充足,不设法寻求道义而使道义彰显。那么柳谋不考进士到远方担任从事,开始我对此感到疑惑,现在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分别九年在此相会,看他的相貌更伟岸,问他的学业更熟悉,询问他的志向更坚定。唉!我的家族不振兴已经很久了。有见识的人说:如今的世上稍稍有(所谓的)“人”了。像柳谋的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有人问到管仲,孔子说:“(他是)‘人’。”‎ 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是)他为道没有谬误,也可以有这种名声。抑或又听说圣人之道,学习它一定要学成,柳谋的学业(本来已经)很好了,而(现在)又增长了学问;志向已经很专一了,而又像不足的样子。孔子之门,不称道管仲、晏子,那么柳谋的为人,难道可以衡量吗?‎ 我不聪明,犯罪被抛弃在越地、楚地间六年,用杂草盖房子,在湘水西面种菜,挖掘池塘可以养鱼,种植黍子可以酿酒,甘于一直做永州的百姓,又遗憾白白地花费俸禄却没有什么报答的,对下愧对农夫,对上愧对朝廷官员。盘算思索往日的过错,日日夜夜再三考虑,没有一样吃的东西是安于口平于心的。像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因为年轻时喜好名誉,(就像)嗜好厚重的味道(反而)受到毒害,而至于这样吗!因此更加觉得柳谋不考进士担任从事来使他的家富足,自始至终孝顺长辈、敬重兄长是贤能的,现在虽然想要羡慕他,难道再能够做得像他这样?柳谋在南方有美好的名声,他的作为一天天地为人所知,我担心柳谋不幸又做出我后悔的事情,想要中止它而不能够办到,怎么办?然而柳谋凭借着诚实敦厚说话不多,怀着他的志向来周密地做事,虽然踏着我的足迹,将不会犯下我的罪过,那么柳谋有什么好后悔的呢?如果能够这样,即使至于大富大贵,又害怕什么呢?振兴我们宗族的人,大概只能指望你了! ‎ ‎2.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过:拜访。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①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②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③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④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⑤根据字形推断词义。⑥语境分析推断。本题可用语境分析推断出答案,“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如“过”译为“经过”,则与后文“慰劳之”意思不衔接。由此可判断出D项错误。而A.B.C三个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代入原文中均符合文意,可知这三项是正确的。‎ ‎(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两个“之”均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A.连词,于是/副词,竟然;B.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 关系;C.介词,用/介词,因为。据此可判断出答案为D项。‎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①词性分析法。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②位置分析法。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③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④语境判定法。要理解一个虚词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⑤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⑥标志识别法。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本题中D选项可通过“标志识别法”判断出两个“之”字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知用法相同;A项可用“温故求新法”来判断,第二个句子是课本内容,“乃”的意思是“竟然”,这个解释代入到第一个句子“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是不通顺的,可知用法不同;B项,可用“位置分析法”来判断,第一个句子前后“而”前后的内容是顺承关系,第二个句子“而”前后的内容是转折关系,可判断出用法不同;C项则可采用“语境判定法”来分析。‎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例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哀”,为动用法,为之哀伤。A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B出:动词,拿出。C私:动词,私自给人。D死:为动用法,为国而死。由此可判断出答案应为D项。‎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属于实词考查的一部分,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常见的实词活用情况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掌握实词活用的常见类型,注意识记和累积,学会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语境分析法等方法来推断。如本题中A项可根据课文《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而推断出来;B项可用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可知,该句意思是“张承业就拿出宝带、马赠送给继岌”,“出”应是“拿出”的意思;C项可用语境分析法判断出,此处应为“不能私自给人”的意思,可推断出“私”为动词;D项可根据课文中“死国可乎”推断出来。‎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信息主要在文章第二段,从这一段内容来看,张承业是后方最大的功臣,未提及奋勇杀敌的情况。‎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解答时,考生只需将各选项中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对应起来,回归到原文中,即可得出答案。B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张承业,字继元,是唐朝僖宗时的一名宦官。晋王出兵攻打王行瑜,张承业多次出入兵间,晋王很喜欢他的为人。等到昭宗被李茂贞逼迫,将出走太原,就先派遣张承业到晋阳说明去意,于是任命他担任河东监军。后来崔胤诛杀宦官,出使在外的宦官,全都下令各地杀掉他们。晋王怜惜张承业,不忍心杀他,把他藏到斛律寺。昭宗死了,才放出张承业,又做监军。‎ 晋王病重,把庄宗托付给张承业说:“有劳各位辅佐他(庄宗小字亚子)!”庄宗平常像敬重兄长一样对待张承业,一年中时常到他家去拜望他的母亲,非常亲近器重他。庄宗在魏地,与后梁在黄河一带交战十多年,国内一切事务全交给张承业,张承业尽心不懈。积贮钱财粮食,招兵买马,鼓励农耕,于是能够促成庄宗大业的事情,张承业的功劳最大。从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到各位公子,所有在晋阳的人,张承业全部按法律约束他们,有权势的豪门大户都自觉收敛,害怕张承业。‎ 庄宗每年常从魏地回来探亲,想要些钱赌博和赏赐伶官,可是张承业掌管钱库,要不到钱。庄宗于是在钱库旁摆酒席,酒兴正浓时,庄宗就让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助兴,舞毕,张承业就拿出宝带、马赠送给继岌,庄宗指着钱堆,喊着继岌的小名对张承业说:“和哥缺钱用,你可以拿一垛钱赏他,何必用宝带和马呢?”张承业拒绝说:“这是国家的钱,不是我所能够私下给的。”庄宗就用话挖苦他。张承业生气地说:“我,是先王的老奴,我并不是替子孙考虑,吝惜钱库的钱,是为了帮助你成就霸王大业罢了!如果你要用钱,又何必来问我?钱花光,士兵就会各自逃散,难道只是我遭受灾祸?”庄宗回头对元行钦说:“拿剑过来!”张承业起身拉着庄宗的衣角哭着说:“我接受先王的重托,发誓要报仇雪恨。今天能为大王珍惜钱财而死,死也无愧于先王了!”阎宝在一旁拉开张承业的手要他走,张承业使劲一拳把阎宝打倒在地,骂道:“阎宝,你是朱温的死党,蒙受晋王的厚恩,竟然没有一句忠诚的话,反而讨好、奉承取悦于人!”太后听说后,派人把庄宗叫去。庄宗生性非常孝顺,听到太后召见,非常害怕,于是倒了两杯酒,向张承业道歉说:“我酒后失态,将会被太后怪罪。希望您喝了这杯酒,替我分担过错!”张承业不肯喝。庄宗进去宫里,太后派人来向张承业道歉说:“小儿触犯了您,我已经鞭打了他。”第二天,太后和庄宗一起到张承业的府上拜访,慰问安抚他。‎ 卢质好酒贪杯,高傲无礼,从庄宗以下到几位公子多被他轻慢过,庄宗非常嫉恨他。张承业找了一个机会试探庄宗说:“卢质好酒无礼,请让我替大王杀了他。”庄宗说:“我现在正招纳贤才来助我成就功业,您怎么说出这样有失分寸的话来?”张承业起身祝贺说:“大王能够如此爱惜人才,平定天下不在话下!”卢质因此免于一死。‎ ‎3.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疾:疾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前“与”,介词;后“与”,连词。B前“所”,表被动;后“所”,所字结构。C都是转折连词,“但是,却”。D前“以”,介词;后“以”,连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奏请皇帝免盖升职是在桥玄任尚书令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答案】①周景钦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他到陈国去。(2分,应注意“壮”“署” 两词的翻译) ‎ ‎②桥玄认为国家正弱,自己考虑个人的能力无处所用,就称病给皇帝上奏章,援引国家出现的许多灾祸弹劾自己。(4分,每一分句1分) ‎ ‎(3)凡有劫持人质的,都一同杀掉,不得用财宝赎回人质,开启奸贼犯罪之路。(4分,每一分句1分,注意对“不得赎以财宝”这一倒装句的翻译。)‎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①句中,关键词“壮”译为“敬佩”、“署”译为“任命”。②句中关键词 “以”译为“认为”。(3)句中关键词“皆、并”译为“全部”、“以”译为“用”。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桥玄年轻时做过县功曹。当时豫州刺史周景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到了梁国,桥玄谒见周景,伏地陈述陈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做总领陈目从事的官,彻底查究羊昌的罪行。周景钦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遣他去。桥玄到达陈国后,全部抓捕羊昌的宾客,具体拷问贪污罪行。羊昌向来为大将军梁冀所推重,梁冀急发文书救羊昌。周荣秉承粱冀意旨想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文书不为所动,拷问羊昌更急。羊昌最后被囚车押解进京,桥玄从此出了名。 ‎ 桥玄被举为孝廉,补洛阳左尉。这时粱不疑任河南尹,桥玄因公事当到府里接受问询,不想受粱氏的羞辱,弃官回到乡里。后来四次升迁做了齐相,因事犯罪被罚为城旦。刑期满后,被征召,升为上谷太守,又做了汉阳太守。这时上郡县令皇甫祯有贪污罪,桥玄把他抓起来剃去头发用竹板痛打,皇甫祯死于冀县集市,一境都被震动。同郡人姜岐,守道隐居,名声传遍西州。桥玄召他为吏,他称病不往。桥玄很是生气,勒令督邮尹益强迫他,说:“姜歧如果不来,赶紧让他的母亲改嫁。”尹益坚持求情,桥玄不允。尹益就急忙告诉姜岐,姜岐坚决卧床不起。郡内士大夫也争着劝谏,桥玄才停止了这件事。当时的人颇有些讥讽他。桥玄后来谢病免职,又被公车召为司旋长史。 ‎ 灵帝初年,桥玄被征召为河南尹,转任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升为司空,转任司徒。桥玄素来与南阳太守陈球有矛盾,自己在三公之位后,便推荐陈球做廷尉。桥玄认为国家正弱,自己考虑个人的能力无处所用,就称病上疏,援引国家出现的众多灾祸来弹劾自已,于是被免职。一年以后,被拜为尚书令。当时太中大夫盖升与皇帝有旧恩,以前做南阳太守,贪污数亿以上。桥玄奏请免去盖升之职并将他关押起来,没收其贿赂所得,皇帝不同意,反而提拔盖升为侍中。桥玄称病免职,拜为光禄大夫。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升任太尉。几个月后,又以病罢免,拜为太中大夫,回到家中就医。‎ 桥玄的小儿子年10岁,一个人在门边玩耍,忽然有三个人拿着木棍劫持他,跑入桥玄房舍,登楼,向桥玄索要财物,桥玄不给。一会儿,司隶校尉阳球率领河南尹、洛阳令赶来,围攻桥玄家。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杀害桥玄的儿子,不想逼迫劫匪。桥玄瞪着眼睛喊叫道:“奸人没有王法,桥玄难道因一个儿子的性命而放掉国贼吗?”催促命令兵士前进。兵士们于是进攻,桥玄的儿子因此死了。桥玄于是到朝廷谢罪,请求下令天下:“凡有劫持人质的,都一并杀掉,不得用财宝赎回人质,开启奸贼犯罪之路。”于是朝廷用诏书发布了这个命令。自安帝以来,法禁渐渐松弛,京城劫持人质,不避权贵之家,而从此之后就再没有了。桥玄在光和六年(公元183年)死去,时年75岁。‎ ‎4. (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B项,“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中的“靡”如解释为“倒下”,在整个语境中讲不通,联系后面的句子“死者天地之理”可以知道,这句话应是说“万物没有不死的。死是世间的常理”,故“靡”应解释为“没有,不”。还可以联系《诗经·大雅·荡》中的句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或者联系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句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第一个“与”是介词,和;第二个“与”是动词,结交。B项第一个“乃”,于是,就;第二个“乃”,才。C项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连词,因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时候可以借助两种方法,一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是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的“以”,其用法如下:“以”后跟名词或代词的时候,“以”是介词,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一般解释为“用、凭借、把”;如“以”后跟的是动词或句子,“以”就是连词,一般解释为“来、用来、因为”等;如与“为”连用,一般理解为“把……当作”“认为……是”。比如“之”,在句子末尾,一般做代词;主谓之间,无义,取独;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结构助词“的”。‎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说孔子这话真是千真万确,汉朝建立,到孝文皇帝已经历了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孝文帝)已逐渐走向更改历法、服色和进行封禅了,由于他的(谨慎)谦让,(改制)至今尚未完成。于是据此理解断句,同时还可以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判定句读。也可以抓句中的句末语气词“也”“矣”,同时应关注名词,比如“汉”“德”。‎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 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②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中“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错,选项所对应的文字在倒数第二段,文中原句是“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而孝文皇帝亲自实行了。他的功德显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广施,遍及四海,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可见应是说“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即可发现问题所在。‎ ‎(5)【答案】①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判断句、产、奉、羞、“何以台为”,每点1分)‎ ‎②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每句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看主语,“百金”“吾”;再看特殊句式,“百金中民十家之产”是判断句,“何以台为”,“何以……”是固定句式,意思是“还要……干什么呢”;最后对译重点词,“产”,产业;“奉”,承受;“羞”,使……蒙羞。第二句中,“得复供养于高庙”,被动句;重点词,“明”,贤明;“其奚哀悲之有”,宾语前置句,意思是“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 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而文帝却把尉佗的兄弟召来,(加官进爵)使他们显贵,用恩德回报他们,尉佗于是取消了帝号,向汉朝称臣。汉与匈奴相 约和亲,匈奴却背约入侵劫掠,而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意给百姓带来烦扰和痛苦。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关怀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而文帝总是(宽容)采纳。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把他们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文帝专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留下遗诏:“我听说天下万物萌芽生长,最终没有不死的。死是世间的常理,事物的自然归宿,有什么值得过分悲哀呢!当今世人都喜欢活着而不乐意死,死了人还要厚葬,以致破尽家产;加重服丧以致损害身体。我认为很不可取。况且我生前没有什么德行,没有给百姓什么帮助;现在死了,又让人们加重服丧长期哭吊,遭受严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为我悲哀,天下的老幼心灵受到损害,减少饮食,中断对鬼神的祭祀,其结果是加重了我的无德,我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呢!我有幸得以保护宗庙,凭着我这渺小之身依托在天下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依靠的是天地的神灵,社稷的福气,才使得国内安宁,没有战乱。我不聪敏,时常担心行为有过错,使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蒙受羞辱;岁月长久了,总是担心不能维持始终。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将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孝景皇帝元年十月,下诏给御史:“‎ 孝文皇帝治理天下,开放了关卡桥梁,处处畅通无阻,边远地区也是一样;废除了诽谤有罪的法令,取消肉刑,赏赐老人,收养抚恤少无父母和老而无子的贫苦人,以此来养育天下众生;他杜绝各种嗜好,不受臣下进献的贡品,不求一己之私利;处治罪犯不株连家属,不诛罚无罪之人。废除宫刑,放出后宫美人,对使人断绝后代的事看得很重。我不聪敏,不能认识孝文皇帝的一切。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做不到的,而孝文皇帝亲自实行了。他的功德显赫,比得上天地;恩惠广施,遍及四海,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 太史公说:孔子曾说“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这话真是千真万确!汉朝建立,到孝文皇帝已经历了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孝文帝)已逐渐走向更改历法、服色和进行封禅了,由于他的(谨慎)谦让,(改制)至今尚未完成。啊,这难道不就是仁吗?‎ 布置作业 展示如下作业要求:‎ ‎1.积累考纲规定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2.强化练习,落实课内所讲方法技巧。‎ 按要求完成作业 文言虚词积累不是一日之功,布置这个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勤于积累,尽快提高。‎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