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信息筛选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信息筛选教学设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 第9课时信息筛选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筛选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方法技巧。‎ ‎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信息筛选的方法技巧,准确筛选出文中重要信息。‎ ‎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要点 了解信息筛选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 掌握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方法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考纲 明确考纲:‎ 分析和筛选文中信息 阅读了解考纲 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 典例导引 ‎1.(2009年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 (2)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 ‎1.独立完成典型例题 ‎2.小组交流答案 ‎3.推荐代表展示答案 ‎4.总结纠错 30‎ ‎。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 B.①③④ ‎ C.②⑤⑥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识,找到备选项在原文的所在,据上下文读懂大意,再据题干进行筛查。‎ ‎【参考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秦朝时以长于文章,知识渊博被征召入宫,等待任命为博士。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靠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熊心。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叔孙通便留下奉事项羽。汉高帝二年,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侯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也跟了去终于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愈来愈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 以近年北京高考本考点题目为典型例题,有助于考生迅速了解高考题型及命题规律,培养学生的积极应考意识。‎ 30‎ 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所奉事的将近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违心替您办这种事。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鄙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这时正巧是十月,能进行岁首朝会的实际排练。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 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大礼。诸侯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叔孙通出来后,又把赐给他的五百金全部分赐给诸生,于是诸生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圣人,他非常识时务。”‎ ‎2.(2008年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 30‎ 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注释:1历召:一一召请。 2学言:学校。 3不殊:没死。 4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③为百姓对政策的态度,属侧面反映;⑤是说门卒仰慕延寿,与延寿理政无关;⑥亦非延寿理政。【错因】对筛选信息的要求审视不清,比如“直接反映“的要求;对文句语意缺乏把握。‎ ‎【文言翻译】‎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大将军霍光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以前赵广汉做太守,担心当地的风俗,恐怕人们结成朋党,所以让官吏和百姓互相串通,让他们相互指责过失,因此,颍川的官吏和百姓把这当成习惯,百姓之间结下很多仇恨。‎ 30‎ 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亲自向他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可施行。于是和他们商定,嫁女娶妻办丧事祭祀的礼仪和用品,全都依从古时礼仪,不得超越法规的限定,百姓遵从他的教化。又过了几年,调任做了东郡太守,黄霸代替延寿做颍川太守,黄霸沿用延寿的治理方法,颍川社会太平安定。‎ 延寿做官,崇尚重视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乐教感化天下,来到一个地方一定聘任那里的贤能之人,以礼对待任用,广泛征求奇谋秘计,采纳别人的劝谏,重视整治学校,每年春秋两季,都要进行古代的“乡射”之礼,用比赛射箭的办法选拔人才。届时,赛场上陈列钟鼓、管弦,举行隆重的仪式,人们上下赛场时,都相互作揖礼让。到每年检阅地方武装的“都试”举行时,在考场上设置斧、旌旗,命将士们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在那一天纷纷地交纳。又设置里正、伍长,鼓励大家孝顺父母、兄弟亲善,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地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地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很烦,但施行以后吏民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延寿对待下属,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有一个官员违反了法纪,延寿内心非常沉痛,责备自己说:“这是我让他违背了法纪啊,否则怎么会到这地步呢?这个官吏听到后自己也后悔不已,手下的官员自刎,人将他救下,没有死,因此嗓子哑了,不能说话,延寿听说了,对着他哭泣,并派遣属吏看护、医生治疗,对他家很优待,免除了他家的赋税徭役。‎ 他曾经出行,临到上车时,一位骑吏后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等到他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说希望有话对他说。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要说什么,门卒说:“明府公说今天一大早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大人,恰逢(正好)这时明府公出来上车。一个人因为尊敬自己的父亲却被处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回到舍邸,召见了门卒。门卒本来是儒生,听说延寿贤德,没有机会引见自己,所以暂时做了门卒,延寿于是款待并重用了他。‎ 在东郡做官三年,令行禁止,审问的案子锐减,是全国最少的。‎ 30‎ 命题规律 总结命题规律:‎ ‎“信息筛选”常涉及表现人物行为举止、性格、主张、思想道德、志向、才智、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息要素等。2009年以后北京卷在这一考点一直没有单独设题。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文本就是筛选分析信息的过程,而且对文意理解类题目是每年高考试卷的必考题,也就是说将这一考点与分析综合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选出能体现人物(或事物)某种品质(某种特点)的一项;②主观表达题,答出能体现人物(或事物)某种品质(某种特点)的内容。2016年高考将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 ‎1.根据典例,自主分析总结命题规律。‎ ‎2.对照规律,自主回顾历年高考题。‎ 考生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考点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技巧指导 总结答题技巧:‎ ‎1.转变阅读观念,用读现代文的方法来读文言文。要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进一步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文言文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筛选信息类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文筛选信息类试题命题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3.由课内而课外,做好能力迁移。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文言文的复习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4.了解六种主要命题方式:‎ ‎(1)对象错位 ‎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例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A 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①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②于是渐不信孤 ‎ C.①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②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 D ①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②‎ ‎1.结合自己平时复习情况,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2.小组交流答题技巧,取长补短。‎ ‎3.推荐代表展示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4.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技巧。‎ 考生掌握高考答题技巧,可以有效消除畏难情绪,提高答题正确率。‎ 30‎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原文: ‎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 “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库。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 分析:根据语境“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可知,B项句①是写王生的,而命题人却将它“嫁接”到了郭生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 ‎(2)方法错位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 例2:( 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原文:‎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②‎ 30‎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 分析:①句①是通过写“法”的“不能……”来衬托“礼义教化”的“能……”这句都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要求。句③是通过写“越人风俗”使人“苦而有荣”来衬托“礼义教化”使人“无苦而有名” ,这句又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句⑤则是通过“风”的比喻来写“礼义教化”的作用。 所以答案应为C项。‎ ‎(3)概念错位 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是隐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例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 ① 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 ‎ ② 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 B.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 ‎ ② 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C.①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 ②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① 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 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原文:‎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五子,善人最少,姓醇谨,A ①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A ②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②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C②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 30‎ ‎,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瑯公至孝,B 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D.①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C.①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D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分析:“乐善好施”是指“爱做好事,喜欢施舍”。它的特定内涵是:施舍的对象必须是“外人”,施舍的原因必须是“穷困”。 A项中句②的“人产计口给食”说的是对家人按人口定量供应粮食,它的对象是“家人”,原因是“勤俭持家”, 所以不能称为“施舍”。 “孝道”是指“奉养父母的准则”。它的特定内涵是:奉养的对象是“父母”。 B项中句①对待的是“诸兄弟”,所以不能称为“孝道”。 D项第一句先祖因其父“颍川公”丧而悲“哀毁”,体现“孝道”;第二句的“慷慨”是情绪激昂之意,从“不避艰险”可以看出,故不是“乐善好施”。 所以答案应为C项。‎ ‎(4)主旨错位 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红线,那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与“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相合。而传统美德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选文中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美德是个筐,事事往里装”,命题人看准了这一点,往往在“某一种”传统美德的“点”上命题,制造出“主旨错位”的误区。‎ 例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 ④故吏赙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30‎ ‎ A.①②⑥      B.①③⑤    ‎ ‎ C.②⑤⑥      D.③④⑤‎ 原文:‎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③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 ‎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④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兗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旨是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句②的上文是“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该句表现了王戎的勇敢镇定;句④的上文是“父浑,凉州刺史……及浑卒于凉州”,该句则表现了王戎的清廉高洁。 所以答案应为B。‎ ‎(5)事件错位 ‎ 人物传记类文章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必须悉心揣摩语境,洞察人物言行举止背后的“隐情”,千万不能脱离语境,就事论事,否则,极易落入命题人设计的陷阱。‎ 例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A.①天子宁有种邪 ‎  ②重荣箕踞慢骂 B.①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 ‎ ② 屈中国以尊夷狄 30‎ C.①重荣诱之入塞 ‎ ‎  ②而充无厌之欲 ‎ D.①重荣怒,执拽剌 ‎ ②此晋万世耻也!‎ 原文:‎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A.①天子宁有种邪? B.①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B②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 C②而充无厌之欲, D②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 C.①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 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 D.①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分析:A项②如果就事论事,似在“非诮高祖”。但根据语境“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可知,“箕踞慢骂”是安重荣在自己的属地针对“契丹使者”的倨傲无礼之举。C项①句根据语境“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可知,安重荣此举的真正意图在于制造契丹内部分裂,削弱契丹实力,而绝非“怀异志”。考生如果不能洞察这些隐情,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筛选误区。A项的“天子宁有种邪”和B项的“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均是重荣在高祖自藩侯得国后对别人说的话,虽然并未有所行动,但正可表明他的心怀异志;C项①“重荣诱之入塞”和D项 ①“重荣怒,执拽剌”两句,是重荣与契丹使者打交道时的行为,与心怀异志无关。B项② “屈中国以尊夷狄”、C项② “而充无厌之欲”、D项② “此晋万世耻也”三句,均是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奉契丹愈谨,重荣为此很是愤怒的情况下说的话,均表现了他对高祖的讥讽。由此看来B项正确。‎ ‎(6)关系错位 ‎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之间既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也有时序上的阶段界限。而命题人有时会将“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或将“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从而使事件的进程发生混乱,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 30‎ 例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②即为孙叔敖衣冠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A.①③④ B.①⑤⑥ ‎ C.②③⑤ D.②④⑥‎ 原文:‎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⑥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分析:②③④⑤⑥五句说的都是优孟为孙叔敖之子向楚庄王求取封赐一事,但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②③④句为前期准备阶段, ⑤⑥句为实施讽谏阶段。题干要求表现的是优孟“以谈笑讽谏”,筛选的信息应该是优孟实施讽谏阶段的句子,而不应该是讽谏之前准备阶段的句子。所以②③④句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答案应为B项 ‎5.掌握筛选信息基本方法:‎ ‎(1)抓住题干,准确把握题目信息。须读全、读准题干。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明确题目要求,是选对还是选错,是考查局部还是考查全文。‎ ‎(2)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阅读时考虑四个问题:‎ ‎①文章写了哪些人哪些事,②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如何,③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④文章说理的依据是什么。‎ 记叙性文章:理清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的前因后果 传记性文章:理清记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那些性格特点 议论性文章:抓住论点、论据 30‎ ‎(3)题文对照,逐项检查。依据文意,仔细分析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题文对照明辨正误。‎ 迁移训练 展示下列习题:‎ ‎(说明:信息筛选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 ‎1.(2016届江苏淮海高三上9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林运使墓志铭 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①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②,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③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注释:①猘zhì,狂犬,猛犬。②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③闑,niè ‎1.自主完成迁移训练习题。‎ ‎2.小组交流答案。‎ ‎3.展示答案。‎ ‎4.对照标准答案纠错反思。‎ ‎ 选择全国百强校有代表性的最新模拟题,及时进行迁移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强化落实。‎ 30‎ 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以闻 闻:让……知道,报告 B.故事戍者既行 故事:旧例,惯例 C.有旨趣公入奏 趣:趋向,奔赴 D.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 竟:事毕,结束 ‎(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 B.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 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D.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3)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3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3分)‎ ‎②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3分)‎ ‎③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4分)‎ ‎2.(2016届江苏徐州一中、运河高三暑期学情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故歙州刺史邢君墓志 唐 • 杜牧 亡友邢涣思讳群。牧大和初举进士第,于东都一面涣思,私自约曰:“邢君可友。”后六年,牧于宣州事吏部沈公,涣思于京口事王并州,俱为幕府吏。二府相去三百里,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钜细合宜。后一年,某奉沈公命,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往来留京口。并州峭重,入幕多贤士,京口繁要,游客所聚,易生讥议,并州行事有不合理,言者不入,涣思必能夺之。同舍以为智,不以为颛;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某曰:“往年私约邢君可友,今真可友也。”‎ 卢丞相商镇京口,涣思复以大理评事应府命。今吏部侍郎孔温业自中书舍人以重名为御史中丞,某以补阙为贺客,孔吏部曰:“中丞得以御史为重轻,补阙宜以所知相告。”某以涣思言,中丞曰:“我不素知,愿闻其为人。”某具以京口所见对。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 会昌五年,涣思由户部员外郎出为处州。时某守黄州,岁满转池州,与京师人事离阔,四五年矣,闻涣思出,大喜曰:“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涣思罢处州,授歙州,某自池转睦,歙州相去直西东三百里,问来人曰:“邢君何以为治?”曰:“‎ 30‎ 急于束缚黠夷。冗事弊政,不以久远,必务尽根本。”某曰:“邢君去缙云日,稚老泣送于路,用此术也。”复问:“闲日何为?”曰:“时饮酒高歌极欢。”某曰:“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复问曰:“日食几何?”曰:“嗜彘肉,日再食。”某凡三致专书,曰:“《本草》言是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嗜之者必病风。”数月,涣思正握管,两手反去背,仆于地,竟日乃识人,果以风疾废。舟东下,次于睦,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语及家事,曰:“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盖壮未期病,病未期死,今病必死,未死得至洛,幸矣,妻儿不能知矣。”‎ 大中三年六月八日,卒于东都思恭里,年五十。‎ ‎──《樊川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日夕闻涣思佽助并州                佽:帮助 B.急于束缚黠夷                            黠:狡猾 C.言涩不能拜                               涩:苦涩 D.盖壮未期病                              期:料想 ‎(2)下列句子中,全都说明邢涣思“可友”的一组是(  ) (3分)‎ ‎①北渡扬州聘丞相牛公  ②并州以为贤,不以为僭侵  ‎ ‎③公事宴欢,涣思口未言,足未至,缺若不圆  ④后旬日,诏下为监察御史  ‎ ‎⑤急于束缚黠夷  ⑥为官俸钱,事骨肉亲友,随手皆尽 A.④⑤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在洛阳一见邢涣思就认为是个可以做朋友的人,后来作者在宣州侍奉吏部沈公,邢涣思在京口侍奉王并州,都担任幕府中的小吏,相同的际遇使得他们终于成了好朋友。‎ B.京口繁华且地处要道,是商旅聚集的地方,王并州在那里任职,为人严厉,办事不合理的时候,一般听不进他幕府里诸多贤士的话,只有邢涣思是个例外。‎ 30‎ C.孔温业在任御史中丞时,叫作者把所了解的人才推荐给他,作者推荐了邢涣思,并详细地把自己在京口知道的邢涣思的事告诉了他,没几天,朝廷就任命邢涣思为监察御史。‎ D.作者知道邢涣思一天吃两顿猪肉后,多次专门写信拿《神农本草经》上的话提醒他,说这种肉会让血脉不通,筋骨衰弱,加重风气病的症状,可见二人交情之深。‎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游客贤不肖,不能私谕议以一辞。(3分)‎ ‎②涣思果不容于会昌中,不辱吾御史举矣。(3分)‎ ‎③邢君不喜酒,今时饮酒且歌,是不以用繁虑而不快于守郡也?(4分)‎ ‎3.(2016届四川雅安高三9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 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节选自《宋史》)‎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契丹内寇               寇:侵犯 B.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简:挑选 ‎ C.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 发:发兵     ‎ 30‎ D.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 阳:假装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3分)‎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耶 ②准不发,饮笑自如 ‎③出遇高琼于屏间 ④众议皆惧,准力争之 ‎⑤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 ‎⑥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A.②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契丹围困了瀛州,寇准分析敌我双方疲劳和安逸的形势,认为有胜利的把握,皇帝不应去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 B.寇准退敌心切,在皇帝不愿亲征的时候,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实是大胆。‎ C.在皇帝不肯过河的情况下,寇准力排众议,并争取太尉高琼的支持,最终使皇帝欣然渡河。‎ D.皇帝亲临前线,果然使宋朝军队士气大振,踊跃欢呼,契丹军队也不战而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 ‎②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4.(2016届甘肃嘉峪关一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质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30‎ ‎。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孙寿,梁冀的妻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裁能书计 裁:通“才”,仅仅 B.商以让冀 让:退让 C.融自刺不殊 殊:死 D.讽洛阳令收考授 讽:暗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3分)‎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冀阴险狠毒,残暴放纵。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梁冀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梁冀居功自傲,骄矜跋扈。桓帝因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而欲礼遇梁冀,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梁冀贪婪成性,富甲天下。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库,因此减免了百姓一半的租税。‎ 30‎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5分)‎ ‎②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5分)‎ 明确答案:‎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有旨趣公入奏”中的“趣”如解释为“趋向,奔赴”,这句话就翻译成“有圣旨奔赴林公入朝向朝廷禀告”,显而易见在语义上是讲不通的;故此时就应该联系“趣”的其他义项,《史记·陈涉世家》中有句子“趣赵兵亟入关”,此处的“趣”同“促”,意思是“催促”,把这一义项代入文中翻译就讲得通了。故此处的“趣”,通“促”,催促。‎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C项,“夫晋,何厌之有”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A项,“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中的“之”代指本文的传主“林世传”;B项,“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中的“之”代指“闹事最凶的人”,D项“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之”代指百姓。本题中的“之”可以借助其在句中的位置进行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0‎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虚词的时候可以借助两种方法,一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是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的“之”,其用法如下:做代词,一般放在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的后面;作为取独的结构助词,一般放在主谓之间;作为结构助词“的”,一般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后面;作为音节助词,一般放在时间副词的后面,比如“久之”;还可以作为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的标志。把握了这些内容,再来解决这一题,就没有问题了。‎ ‎(3)廉洁自律,公正严明,果敢善断,体恤百姓(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注意审题,审清要求,比如本题“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这里给出了限制性的条件,比如“为官”,考生可以依据这一条件缩小范围,把不是“为官”时期的事情排除在外,比如第一节即可排除。然后找出林运使所做的事,再概括其特点。有一些现成的词语,也可以拿来使用。第二节突袭贼人,体现其做事果断;第三段,处理闹事的边卒,体现其严明从容;第四段,处理疫情,体现其体恤百姓;最后一段捐献官费收入,体现其廉明。还可以找出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太守器其详整”,说明他处事周详完备;第三段的开头“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体现其决断精明;最后一段“公自律清苦”体现其廉洁自律。‎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回归原文,找到答题的区域。然后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概括。同时要有抓分的意识。‎ ‎(4)①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每句1分。“使”“张”都译对得1分;“保”1分;“且……况”1分)‎ ‎②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每句1分。定语后置句1分;“属”1分;“靡”1分)‎ ‎③(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每句1分。“辞”1分;“顾”1分;“乐”1分;最后一句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应先找出不需要翻译的内容,比如“贼”“州”“邑”,再确定重点词,“使”,表假设,假使;“张”,发动袭击;‎ 30‎ ‎“保”,保全。最后要关注句式,“且……况”,尚且……,更何况……。第二句中,确定重点词,“属”,交付,交托;“一”,全部;“靡”,没有。再看特殊句式,比如“讼有积岁不决者”,这是定语后置句,应为“有积岁不决(的)讼”。第三句中,重点词“辞”,辞掉;“顾”,反而;“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特殊句式,“非人臣义”,否定判断句。‎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林公名孝泽,字世传,是莆田人。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没有不推崇举荐的。宣和六年,考中进士。‎ 建炎初,调任南剑州顺昌县尉。恰巧有人报告某贼想要侵犯城邑,林公不跟同僚商讨,不发檄文请求援助,独自谋划认为可以(在贼人)为发动袭击之前就先擒住敌人,他带领士兵趁夜出发,黎明到达贼人所在的地方,贼人正杀牛斟酒,聚集在神祠中,于是林公等人突然袭击他们,没有一人幸免。没过多久,遭遇他母亲的丧事,应当论定功劳,却有个郡僚阻止此事,通判吴建说:“假使让贼人发动袭击,州郡尚且可能不能保全,何况小小的城邑呢?这不能不奖赏!”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服丧期满,林公被授予左承事郎,监管建阳县麻沙镇税务。任期届满,调任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重他处事周详完备,有多年都不能决断的案件,全都把它们交付给林运使,没有不迅速决断的。人们心里很佩服他。‎ 担任漳州知州,林公年龄越大,决断越精明。北边有战事,林公在漳州征兵来守边。前太守税收匮乏,按照旧例戍边的人出发后,家里人可以补贴些餐钱,但州郡却不能按时给予。那些守边的人聚集在庭下不肯离开,有狂怒神色,林公不为所动,缓缓地说:你们想要造反,就先杀了我。餐钱肯定寥寥无几,唯独不能以强硬方式取得。林公大声呵斥他们回到军营,将其中一、二个闹事最凶的人按军法处置,令他们按月赔偿,众人都很佩服他从容(处置突发事件)。‎ 30‎ 有一年发生大的疫情,林公准备了稀粥、药物,在各地区救济百姓。已经死亡不能掩埋的,官府提供棺材收殓。督察人员上报考核林运使为最优,提拔林公为提点广南东路刑狱,林公竭力推辞不上任。天子重视他,改任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说:守法循理的官吏是我所看重的,知道满足的人是我所尊敬的,秘阁重臣的正直是我所爱惜的。朝廷正推行综合考核管理的政策,对贪官污吏切齿痛恨。有人对丞相说:林公虽然年纪大了,在乡部为官,扫除障碍,难道不可以么?丞相认为他说得很对,向皇帝报告,让林公担任本路转运副使。诏令下达,八郡惊恐说:这是真正的监司啊。林公就以乡里避嫌请求退避,有圣旨催促林公入朝向朝廷禀告,林公对了解内情的人说:(前面)广南的任命已经辞掉了,反而接受现在的任命,推辞远处的任职而愿意近处就职,这不是做臣子应有的节义。奏章两次呈上,朝廷知道不能用强力使他上任,又使他担任祠禄,这一年是乾道六年。第二年正月十八日生病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林公本性淡然,没有别的嗜好。和人交往,坦诚无私;一旦有事务要处理,就凛然不可侵犯。南康、临漳每年倚靠山泽收入来增加官费,林公将它全部捐献来帮助百姓。遇到经过此地的公差,林公用酒食款待他们,既节俭又恭敬,宾客们也很高兴满意。林公为官自律,清廉节俭,一天晚上办理公务结束,有人举着蜡烛送林公到大门口,林公说:这是公家的蜡烛,让他赶紧拿走。‎ ‎2.(1)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C项:涩:迟钝。结合上文“两扶相见,言涩不能拜”,是说“邢涣思由两人扶持着与我见面,言语迟钝,不能下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D ‎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注意审题,“全都说明邢涣思‘可友’的一组”,然后依据题干给出的条件进行选择。要特别抓住“邢涣思”“可友”这两个条件。①写的是作者向北渡河到扬州拜访丞相牛僧孺。④写的是邢涣思因作者推荐被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这类题目可以用排除法做,从反面入手比较好做。‎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A ‎【解析】‎ 试题解析:A 项“相同的际遇使得他们终于成了好朋友”‎ 30‎ 错。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这类题目多是对文中原句进行很小的改动,往往是学生容易理解错的地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带入到文中一一对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①来来往往的人无论有没有才能,都不能私下用一句话议论他的不对。(评分建议:共3分。“贤不肖”1分,“谕议”1分,“以一辞”介宾短语后置1分)‎ ‎②邢涣思果然不能被会昌年间的朝廷容纳,算是不辜负我对他任御史的举荐了。(评分建议:被动句1分,“辱”1分,句意通顺1分)‎ ‎③邢涣思不喜欢喝酒,现在又喝酒又唱歌,这不是因为他由于有很多要操心的事而对当太守不高兴吧?(评分建议:“是”1分,“以”1分,“用”1分,“于守郡”介宾短语后置1分)‎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贤不肖”:有没有才能;“谕议”:议论;“以一辞”介宾短语后置。第二句中,“不容于会昌中”被动句。“辱”,辜负。第三句中,“是”:这;“以”因为;“用”由于;“于守郡”介宾短语后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逝去的友人邢涣思名讳为群。我在大和(827年─835)年初年考取进士,在洛阳见过邢涣思一面,私下里自己估计道:“邢先生是值得结交的。”六年后,我在宣州侍奉吏部沈公(沈传师),邢涣思在京口侍奉王并州,都是担任幕府中的小吏(幕僚)。两地相距三百里,我整天听说邢涣思帮助王并州,大小事情都处理得当。一年后,我奉沈公的命令,向北渡河到扬州拜访丞相牛僧孺,往返途中在京口停留。王并州为人严厉,进他幕府的有很多贤士,京口繁华且地处要道,是商旅聚集的地方,容易产生讥讽批评。王并州办事不合理的时候,听不进劝告者的话,邢涣思一定能改变王并州的心意。同僚认为他有智慧,不认为他专断;王并州认为他有才能,不认为他僭越冒犯;商旅们无论贤能与否,都不能私下议论一句话。处理公务或宴饮娱乐的时候,如果邢涣思不开口说话,或没有参加,就有所欠缺而好像不够圆满。我说:“从前私下认定邢涣思值得结交,今天看来,果真值得结交。”‎ 30‎ 丞相卢商镇守京口,邢涣思又以大理评事的身份接受丞相府的差遣。今天的吏部侍郎孔温业因为很高的名望,由中书舍升任御史中丞,我以补阙的身份去祝贺,孔温业说:“御史中丞要靠御史来影响朝局,您应该把所了解的人才告诉我。”我把邢涣思告诉了他,孔温业说:“我一向不了解他,希望听你讲讲他的为人。”我详细地用在京口见到的事回答了他。十天后,诏书颁下,任命邢涣思为监察御史。‎ 会昌五年,邢涣思从户部员外郎的官职调任处州剌史。当时我任黄州太守,满一年后调任池州,阔别京城的人物和事务,已经四五年了,听说邢涣思出任,很高兴地说:“邢涣思果然在会昌城中容不下了,算是不辜负我对他任御史的举荐了。”邢涣思被免了处州剌史后,被授予歙州剌史,我从池州转任睦州,与歙州东西相距仅三百里,问从歙州来的人说:“邢涣思靠什么来治理歙州?”来人说:“抓紧管束险恶的少数名族。繁冗的事务和不良的政令,不因为由来已久(而放任),一定致力于铲除弊政的根源。”我说:“邢涣思离开缙云的那天,无论老幼都在路上哭着相送,就靠着这样的治理方式。”我又问:“空闲的日子他做些什么?”他说:“经常很欢乐地饮酒唱歌。”我说:“邢涣思不喜欢喝酒,现在又喝酒又唱歌,这不是因为操心太多造成郡守当得不高兴吗?”我又问来人:“他每天吃多少?”来人说:“他爱吃猪肉,一天吃两顿。”我一共三次专门写信给他,说:“《神农本草经》说这种肉会让血脉不通,筋骨衰弱,加重风气病的症状,好吃猪肉的人一定会生风一类的病。”几个月后,邢涣思正执笔写字,两手向背后反转,倒在地上,一整天后才有了知觉,果然因为风病成了残废。我乘舟东下,停留在睦州,邢涣思由两人扶持着与我见面,言语迟钝,不能下拜。他跟我谈到家事,说:“当官得到的俸禄,用来供至亲和朋友花费,随便就花光了。因为我壮年没料到他生病,生病也没料到会死。现在病得快死了,我还没死,得以到达京城,很幸运了。妻儿如何处理,就不能知道了。”‎ 大和三年六月八日,邢涣思在东都思恭里去世,年龄五十岁。‎ ‎3.(1)C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C项“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饮笑自若”中的“发”如解释为“发兵”则与前面的“急书”讲不通,不合语境了;“急书”是“发”的宾语,所以“发”意思是“打开”。 ‎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一种办法,从结构上辨析。“发”的宾语是“急书”,故应是动词,译为“打开”。而选项把它解释为“发兵”就讲不通了。A项的“契丹内寇 ”中的“寇”的意思运用语法结构可以判断出;B项,‎ 30‎ ‎“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中的“简”可以联系语境进行理解,既是“挑选”。D项,“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可以联系“而箕子被发阳狂”进行解决。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到题干提取有效信息,题干问的是“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然后到文本中找相关的内容,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内容包括人物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他人的评价。可以先找“寇准”所做的事,然后再看作者和他人对其的评价。‎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以避免错论;如是后者,则需要遗漏细节,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题是考查人物的形象特点,与现代文中的做法一致。人物的塑造主要有两大方法,一是正面描写,二是侧面衬托。正面描写就是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侧面衬托就是借助环境和他人对主人公进行衬托。本题问的是“全都表现寇准‘刚正直率’”,可以先找现成的句子,再与选项对比,②是自信;③是遇到高琼;⑥是致胜条件。‎ ‎(3)A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与之比较,常有以下几个误区: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位、曲解实虚词等等。B“竟以不再见皇上相威胁”说法错,C“皇帝欣然答应”说法错,D“契丹军队也不战而败”说法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一、牢记常见设错类型:张冠李戴(人、地、时间故意错位)、错解关键词、强加因果、无中生有、评价人物时任意拔高等。二、巧用已知,把握中心:筛选信息的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中心”‎ 30‎ 往往是阅读材料的中心,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分析和概括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大体一致。这样的题目一般一错三对。先阅读文意分析概括题这两个题目,利用其中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抓记叙的要素, 抓关键句、找时空词,理文章层次。大都是记叙性材料,要抓记叙的要素。如全文中心人物是谁,这个人物何时、何地、何种场合,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他的职务有何变化;还写了哪些人,他们与中心人物是什么关系,是如何评价他的。(哪些人,做过哪些官、哪些事,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分层依据,一个人的多件事。 四、比对原文,注意细节,检验确定: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快速固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 ‎(4)①皇帝很久就打算让寇准做宰相,(只是)怕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相、患、独任各1分,大意2分)‎ ‎②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不安了,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取得威信、决定胜利的行为啊!”(固、危、慑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①“相”,宰相;“患”担心;“独任”独自担任。②;“固”,坚决;“危”,不安;“慑”惊惧害怕。‎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参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做法。文言文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皇帝很久就打算让寇准做宰相,(只是)怕他性格刚直,难于独自担任。景德元年,任命毕士安做副宰相。过了一个月,一起任命他们两人都做了宰相。寇准兼任集贤殿大学士,职位在毕士安之下。这时候,契丹入侵,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轻侮我们啊!要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 30‎ 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紧急的军报一个晚上送来了五封,寇准不开封(看紧急军报),饮酒谈笑,和平常一样。第二天,同列的人把这件事报告了皇帝,皇帝大吃一惊,向寇准问这件事,寇准说:“陛下想结束这件事,不超过五天就能办到。”并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同列的官员害怕起来,想要退兵。寇准阻止了他们,叫他们驾车侍候皇到澶州去。皇帝对这件事很为难,打算回到宫里去。寇准说:“陛下回到宫里,我就见不到您了,国家大事可就完啦!请您不要回宫,还是到澶州去吧!”皇帝这才召集群臣商议亲自出征的事,问有什么计策。‎ 不久,契丹围困了瀛州,一直侵犯到贝州和魏州,朝廷内外都震惊恐慌起来。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请求皇帝到金陵去;陈尧叟,是蜀地人,请求皇帝到成都去。皇帝问寇准,寇准心里知道这两个人的阴谋,却假装不知道,说:“谁是替陛下筹划这个计策的人?他的罪可以杀头。现在陛下是神明威武的皇帝,武将和文臣都很团结,如果您亲自领兵出征,敌人自然而然就会逃跑。不这样,(那就)出奇兵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消磨敌人的士气,使敌人困乏疲惫。从疲劳和安逸的(敌我)形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太庙太社,到楚蜀这样边远的地方去呢?问题在于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住吗?” 就请求皇帝到澶州去。‎ 于是到了南城,契丹的军队正在强盛的时候,大家都要求御驾暂时停留,观察一下军事形势。寇准坚决请求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人心就更加不安了,敌人也不会惊惧害怕,这不是取得威信、决定胜利的行为啊!况且,王超领着强劲的兵力驻扎在中山,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李继隆和石保吉分列强大的阵势,扼住了敌人的左右手臂。四方各地军事长官赶来增援的每天都有。为什么疑虑而不前进呢?”大家议论起来都害怕(敌人),寇准极力争辩,总是偿能决定下来。寇准出来在屏幕间遇见了高琼,对他说:“太尉您受了国恩,今天有意报答国家吗?”(高琼)回答说:“我是军人,愿意拚命。”寇准又入殿见皇帝,高琼跟着站在庭下,寇准厉声厉色地说:“陛下不认为我说的对,何不问一下高琼等到人?”高琼立即仰起头来进奏道:“寇准说的是对的。”寇准说:“机会不可错过,应当赶快驾车出发。”高琼立即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 ‎4.(1)B ‎【解析】‎ 试题分析:“让”,古文中的意思是:“让”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1.动词,责备、责问;2.形容词,退让、谦让,——引申为推让、拒绝接受;3.动词,让给、让位给;4.动词,亚于、比。这里根据语境,应解释为“责备”。‎ 30‎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惜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用排除法,①②所陈述的事情,均在梁冀封为大将军之前。所以选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A ‎【解析】‎ 试题分析:梁冀派人刺杀了吕放,又担心梁商知道,就嫁涡给吕放的仇家,并请求让吕放的弟弟吕禹任洛阳令,然后让吕禹前去捉皇吕放的仇家,把仇家的整个宗族及一百多个宾客全都杀掉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1)(他们)各自派遣自己的宾客去登记属县富人的名单,然后把其他的罪名给这些人加上,把他们抓到监狱严刑拷打,让(他们)出钱赎出自己,给钱物少的人甚至被处死或流放。(两处省略各1分,介词结构后置1分,“被”1分,句意1分。)(2)梁不疑喜好儒家经典,善待士人,梁冀私下里十分痛恨他,就通过中常侍劝说皇帝,让他转任光禄勋。(“阴”1分,“疾”1分,“因”1分,“白”1分,句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中,两处省略为:“各”前省略(他们)、“使”后省略“他们”、关键词“被”:表被动,被加上;“被以它罪”是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它罪被”;(2)中,关键词“阴”译成“私下里”、“疾”译成“痛恨”、“因”译成“通过”、“白”译成“劝说”。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梁冀,字伯卓。他两肩上耸,像鸱鸟栖止一样,眼睛像豺一样竖立,斜眼,眼光总是直勾勾的,说话口紧闭又含糊不清,勉强能写字计数。他从小就是显贵皇戚,四处游乐,自我放纵。章帝永和元年,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梁冀在任期间残暴放纵,做了许多违法的事,他的父亲梁商所亲信的宾客洛阳县令吕放,稍稍和梁商说了梁冀的一些缺点,梁商因此责备梁冀,梁冀就派人在路上刺杀了吕放。又担心梁商知道,就嫁祸给吕放的仇家,请求让吕放的弟弟吕禹任洛阳令,前去捉拿吕放的仇家,把他的整个宗族及一百多个宾客全都杀掉了。‎ 30‎ 梁商去世还没有下葬,顺帝就任命梁冀为大将军,任他的弟弟侍中梁不疑为河南尹。质帝年幼却很聪慧,他知道梁冀骄横,曾经在群臣朝会时,盯着梁冀说:“这是专横跋扈的将军。”梁冀听了,非常痛恨他,就让侍从把毒酒加到汤面里给质帝吃,质帝当天就死了。然后他又拥立汉桓帝,并屈杀了李固和前任太尉杜乔,天下的人都叹息恐惧,这事在《李固列传》里有详细的记载。‎ 梁冀听从孙寿的话,剥夺了许多梁家人的职权,对外给人一种谦让的感觉,实际上抬高了孙氏宗亲的地位。他们当中假托他人名义担任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等官职的有十几个人,都十分贪婪残忍、凶暴荒淫,(他们)各自派遣自己的宾客去登记属县富人的名单,然后给这些人加上其他的罪名,把他们抓到监狱严刑拷打,让他们出钱赎出自己,给钱物少的人甚至被处死或流放。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孙奋只借给他三千万,梁冀大怒,就向郡县告状,指认孙奋的母亲是他过去守库的奴婢,说她偷了十斛白珠、一千斤紫金,反叛主人;于是就把孙奋兄弟抓起来拷打,打死在狱中,把他们一亿七千多万的财物全部没收了。‎ 元嘉元年,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就召集朝中全部公卿,共同商议对待他的礼遇。于是有关官员上奏说梁冀可以入朝不小步快走,可以佩剑穿鞋上殿,谒见皇帝可以不自称名,享受和萧何同等的仪礼规格。梁冀还觉得他们奏请的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他专横行事,玩弄权势,一天比一天凶残放纵,各种大小的机要事务,没有一件不是先征询他的意见才做出决定的。‎ 梁不疑喜好儒家经典,善待士人,梁冀私下里十分痛恨他,就通过中常侍劝说皇帝,让他转任光禄勋。梁不疑因为兄弟之间有裂痕,感到很可耻,就辞去官职回到家中,和弟弟梁蒙一起闭门自守。梁冀不想让他们与宾客来往,暗地里派人穿着便服到他家门口,记下和他们来往的人。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第一次上任前,拜谒梁不疑,梁冀就暗示州郡的人以其他的事情来诬陷他们,结果他们都被剃光头发遭到毒打并被流放到朔方去。马融自杀未遂,田明就死在路上了。‎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通过小黄门徐璜,向皇帝陈述出现了日食等异常灾害,责任在大将军。梁冀听说后,暗示洛阳令逮捕了陈授,在狱中将他拷打至死。桓帝因此发怒了。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布置作业 展示如下作业要求:‎ ‎1.加强文言文阅读,熟悉各类文体信息分布特点。‎ 按要求完成作业 30‎ ‎2.强化练习,落实课内所讲方法技巧。‎ 信息筛选考点在文言文阅读理解各个环节均有体现,布置这个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在平时加强阅读,勤于练习,尽快提高。‎ 3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