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诗经》氓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
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难点
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活动设计
一、新课导入(1分钟) 唐诗宋词被人们竞相传诵,人们在品味其优美时,有多少人会记起这些诗歌的源头?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着生活的原貌了,这些作品有的被保留下来,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典范,这就是《诗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的优秀篇章。
二、《诗经》文学常识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诗经·氓》
1.充满感情地齐读课文,初步感受《氓》,
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三节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 概括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卫风·氓》表现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
学生展示
学生补充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3.提问:这首叙事诗写了这对男女婚姻过程的哪几个阶段?
第一部分(1~2章节):回忆追述恋爱生活。(恋爱)
第二部分(3~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婚变)
第三部分(6章):自我伤心后的感受、决心。(决绝)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4、重点字词
通假字: 于—→吁 说—→脱 泮—→畔 匪—→非
实词:将 即 愆 渐 爽
体 咎 贿 德 遂
5.品味全诗
第一章:追叙了氓向她求婚的情形。
求婚:氓之蚩蚩 送子涉淇
将子无怒 悲剧开始
第二章:女子怀着一片痴情与氓结婚的经过。
结婚:泣涕连连 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以我贿迁 走向悲剧
第三章:悔恨自陷情网。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第四章:怨恨负心遗弃。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走入悲剧
第五章:婚变自悼孤苦 至于暴矣 咥其笑矣
第六章:与氓彻底决裂。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决绝反抗
6、鉴赏手法《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比兴。以桑起兴,引发下文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几句诗又以桑设喻,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变为痛苦。
其中,“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
7.试分析诗歌中女子的形象她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温柔、坚强;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
四.布置作业(1分钟)背诵诗歌
小结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