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案(苏教必修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案(苏教必修三)》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教案 科目: 高一语文 主备人: 邱志红 备课日期: ‎ 课 题 拿来主义 ‎ 计划 2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 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3.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 ‎ 一、检查作业。指名回答课文后〔思考与练习〕一、二、三题,请1--2名同学到前面面对大家谈谈“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略) 二、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过上一节课,大家都明确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 ‎1.提问: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这一个方面,请同学们归纳本文中心。‎ 提示:最后要明确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①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政策,②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③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三、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  (一)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 关键 点拨 加工 润色 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 请同学们阅读第8、9两段,想想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启发:如果将第9段内容改写为“拿来主义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占有、挑选。对其中的精华要全部吸收。对那些精华、糟粕互见的,要区别对待的部分,应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中的有害的旧形式应当废除,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为反面有害的教材,文化遗产中腐朽的东西则要彻底抛弃”,和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不难发现第8、9两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师明确: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 ‎(二)请同学们阅读第3段,想想这段是否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学生议论。老师明确: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的方法。它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 ‎(三)请同学们重新阅读8、9两段,想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除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启发: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为什么还要分析“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 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指名回答。明确: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四、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一)请同学们说说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1.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 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2.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学生很容易品味出其中的讽刺、幽默的韵味(举文中其他类似的例子)  (二)教师小结: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 本文的语言特点:‎ ‎1.犀利 ‎2.讽刺幽默 ‎ ‎ ‎ ‎ 作业 布置 ‎1.完成〔思考与练习〕第四题。‎ ‎2.思考:如何看待我国每年引进外国大片这一现象。‎ ‎ ‎ 学习 心得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