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及反思(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及反思(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 利用文中的对比展开讨论,层层剥茧,领会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 1.介绍作者。‎ ‎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 6‎ ‎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 怠 叩问 绮秀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 ‎ 1.指名学生朗读。‎ ‎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 六、布置作业:‎ ‎ 熟读背诵课文。‎ 第二、三课时 一、检查课文背诵:‎ 二、重点词语归类:‎ ‎1.词性活用: 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 名词作状语) ‎ 6‎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名词作状语) 2.通假字: 四支僵劲(“支”通“肢”)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都是借的意思) 3.句式解析: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4.难句解析: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生,年青人。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以,凭借。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故,特意。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三、内容主旨: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 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 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 第2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 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段是发议论。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 第3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四、思考探究:‎ ‎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 (学生分小组讨论。) ’‎ ‎ 要点提示:‎ ‎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 ‎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五、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 1.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6‎ ‎2.这篇赠序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 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例如吃的方面,“廪稍之共”与“日再食(每天只吃两顿),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穿的方面,“葛裘之遗”与“缊袍敝衣”对比;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为求学)行深山巨谷”对比;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而且“未有问而不告”的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这些对比之后,结论使自然得出了:在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 六、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写在读写笔记上。‎ 附:板书设计 24 送东阳马生序 ‎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不敢稍逾越 ‎ 求学勤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东阳马生 ‎ 余: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 无鲜肥滋味之享 ‎ 求学艰 口体之奉不若人而不知 对比 ‎ 同舍生: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烨然若神人 艰苦求学--------------卒有所获 勤奋学习(自励;励人)‎ 教学后记:‎ 学习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辞官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授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对文中的重点句的翻译、重点文言词进一步掌握,并教给学生分类整理古文笔记的方法。要求 6‎ 学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学习宋濂的学习态度和精神。课堂中学生学习劲头很大,气氛很好。‎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