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课 题
《赤壁赋》
教师
黄启乐
课 型
新授
日期
2016年 12月21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分析文赋的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及赏析古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注释,积累重点字词及句式,提高学生朗读古文及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
3、品味语言之美,并从中体会景、情、理的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
教学难点
1、 初步掌握朗诵的技巧。
2、 品味语言美、情感美。
教学方法
设问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收集资料、制作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在人生暮年他用一首诗评价自己平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大家从中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呢?心如死灰,一生漂泊,工业何在?句句透露着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苍凉之感。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千古美文《赤壁赋》,去了解他在黄州那段特殊时期的心里路程。
二、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1、回顾初中学过的诗词,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
苏轼 《水调歌头》 (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 说说你眼中的苏轼----用几个关键词进行评价
(二) 整体感知
1、诵读全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
(1)解题:(2)检查预习,正字音。
(3)指导学生诵读:节奏快慢、语气轻重、音量高低、情随字迁。
(4)文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变化?
梳理脉络:乐(赏月之美)----悲(感月生悲)----喜(思月悟哲)
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
2、 文言并重
3、 第一段:
(1) 疏通文意(寻错法),讲究“信达雅”。
译文一:壬戌年秋天,七月中旬,我同客人划船游玩在赤壁之下。清风慢慢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举杯叮嘱客人喝酒,让他们先朗诵“明月”诗,后吟唱窈窕一章。过了很久,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星和牛星之间徘徊,水汽横越江面,天空和江面连成一片。纵使驾一叶扁舟也要越过那茫茫江面。好辽阔呀,像凌空飞去,不知将停在哪里;好飘逸啊,仿佛离开人世,飞向仙境。
译文二:壬戌年初秋(清爽宜人),七月十六日(的月光皎洁),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微波。举起酒杯邀客人同饮,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上冉冉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氤氲(笼罩)江面,秋水共长天一色。任凭一叶小舟飘去,越过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多么辽阔,像凌空飞去,不知将停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宛若离开人世,羽化成仙。
(2)探讨:因何而乐?
明确:①良辰、美景(前后意境一样吗?静谧、浩瀚)、赏心、乐事。
(3)学生再次朗诵,并背诵第一段。
三、小结
《赤壁赋》兼具“四美”,而来到黄州时伤痕累累的苏轼心情怎会如此愉悦呢?他是怎样净化内心的悲苦,实现精神突围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四、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一段。
2、 阅读《导与练》中关于苏轼评价的文章。
五、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