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复习教案(沪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复习教案(沪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主备人: 初审: 合审: ‎ 班级: 姓名: ‎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1. 知道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 能正确认识到二氧化碳作用的重要性 ‎3.掌握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4.掌握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概念 提升要求:1. 认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归纳二氧化碳对生活、生产的作用。‎ ‎ 2. 体会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占到 。尽管含量很低,二氧化碳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你能举例说明吗?例如 ‎ ‎2.近年来,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由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异常也时常出现。温室效应由大气中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引起。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 ‎3.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 溶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 。‎ ‎4.“干冰”是 的俗称,它可用于 。它在升华时 (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便形成了雨水。‎ 教学过程:‎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 写出其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 活动一:(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变 色)‎ ‎ 现象: ;‎ 反应的文字式: ‎ 结论:二氧化碳不仅能溶于水,还能与水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有或无)明显现象,‎ 活动二:碳酸分解(将活动一中反应后的液体进行加热)‎ ‎ 现象: ;‎ ‎ 反应的文字式: ;‎ ‎ 结论: ‎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 2‎ 文字表达式 。‎ ③.二氧化碳不能 ,一般也不能 ‎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的原因: , ‎ ‎3.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 (A + B → );‎ ‎(2)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 (AB → + )。‎ 目标检测题:‎ ‎【基本教学要求题】:‎ ‎1.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 ( )‎ ‎ A.井底放出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不溶于水 ‎ C. 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 ( )‎ ‎ ①燃料燃烧 ②光合作用 ③动植物呼吸 ④微生物分解作用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 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 C.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水 ‎ D.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 ‎ ‎4.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5.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 ‎ 色的变化 ( )‎ ‎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提升教学要求题】:‎ ‎1.将干冰放置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 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 )‎ ‎ A.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汽 ‎ ‎ B.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 ‎ C.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 ‎ D.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2. 将盛有二氧化碳的大试管倒插在澄清石灰水中(如图),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1)_____ ;‎ ‎ (2)__ 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写出A、B两装置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A装置:现象 ;‎ ‎ 验证的性质 。‎ B装置:现象 ;‎ 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