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及反思(人教版必修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3囚绿记教案(人教版必修二).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囚绿记教案及反思(人教版必修二)》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囚绿记教案及反思(人教版必修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项目 内容 课题 囚绿记 ‎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标:‎ ‎(1)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2)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 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 “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散文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教学 方法 分组讨论法 教学 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故都的秋》,在饱尝了故都的秋味以后,相信大家一定对北平的秋色还恋恋不舍,那么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篇同样描绘北平景色的文章——《囚绿记》,来共同体会作者那深深的“爱绿”之情。‎ ‎2、 介绍作者:陆蠡(li)‎ 陆 蠡,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现代散文家、翻译家。生于1908年,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1942年死于日寇酷刑之下。代表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陆蠡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散文家,他不仅文章写的优美,而他的人品更是受到很多作家的高度评价。‎ ‎(3)其他作家的评价:‎ ‎① 巴金老人在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般的心”, 同他谈话 “ 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② 作家李健吾评价他的散文时说:“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之文,亦如陆蠡之人;而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这篇淡雅的散文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写作背景!‎ ‎3、写作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二、 整体感知 ‎1、 释题 ‎《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叙事性散文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写作手法。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朗读全文。‎ ‎ 注意陆蠡抗日英烈的事迹,加强爱国教育。‎ ‎2、 整体地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全文 ‎(2)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① 将全文划分段落,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段落大意,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多种分法:‎ A、 将文章分为五段: B、将文章分为四段:‎ 寻绿(1—4) 恋绿(1—8)‎ 观绿(5—7) 囚绿(8—12)‎ 囚绿(8—12) 释绿(13)‎ 放绿(13) 念绿(14)‎ 怀绿(14)‎ ‎② 让学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 ‎(3)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 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② 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③ 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都非常好,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已经把握《囚绿记》这篇课文的整体脉络。下堂课我们将进行重点赏析,课后请同学们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同时也掌握了课文的整体脉络。这节课,我们将对课文进行重点分析!‎ 三、重点分析和解读 ‎1、 默读第一部分:寻绿(1—4)‎ ‎(1)“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 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提问: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 ‎ ‎(5)提问: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导出板书 寻绿——热切追求)‎ ‎2、 第二部分。观绿(5—7)‎ ‎(1)、同学带感情朗读第5—7自然段。‎ ‎(2)、通过刚才的朗读 ,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你找出文中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并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 ? 引导学生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而不用其他字呢?‎ 强调作者对绿的喜爱 ‎(“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 , 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 , 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 安慰自己的心灵。)‎ ‎(4)、通过对这两个自然段的阅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爱绿之情,日益变深。哪两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这种心理变化?‎ 同学们,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看到了作者被绿滋润了那颗等焦的心,使他感悟到了绿色对处在逆境中人的重要性。他已经已经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愉快,甚至留恋于这片绿色,那么他现在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喜欢满足)‎ ‎(导出板书 观绿——喜欢满足) ‎ ‎3、 第三部分。囚绿(8—12)‎ ‎(1)、请同学们默读8—12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联系同学,如果同学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 ‎(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长了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 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在第11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决定离开北平时再放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恼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 ‎(导出板书 囚绿——爱绿至极)‎ ‎4、第四部分:放绿(13)‎ ‎(1)、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 ‎“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 突出绿枝条的象征意义,可让学生总结 文章的主旨!‎ ‎(导出板书 放绿——点明主旨)‎ ‎5、第五部分:怀绿(14)‎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导出板书 怀绿——惦念牵挂)‎ 四、总结升华 ‎1、 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导出板书 顽强抗争)‎ ‎2、 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 , 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导出板书 向往光明)‎ ‎3、 请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4、 总结 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 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五、课后作业:‎ ‎《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板书 设计 囚 绿 记 ‎ 寻绿(1—4)      热切追求 ‎   观绿(5—7) 喜欢满足 ‎ 囚绿(8—12) 爱绿至极 ‎ ‎ 放绿(13) 点明主旨 ‎ 怀绿(14) 惦念牵挂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从品位凝聚着作者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