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课 题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课 型 ‎ 自读课 课时 一课时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自传性质的科普文,课文是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来谈的。因此,叙述的顺序主要是历时性的。但是,作者开头就说“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而“童年的两件趣事”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共时性的叙述。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既脉络清楚,又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一名理论物理学者的风格。语文课学习科普文章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学习科学知识。课文中的有些知识如高维空间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教学重点是文章内容,而不是相关的科学知识。相关知识教师有所了解,能帮助教学课文即可,不必教授给学生。学习文章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学习探究、创新、批判的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本文要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文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由于是自读课文所以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学。本文结构清晰,就让学生抓住其中的两件事展开讨论,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成功之路。‎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体会科学的精神。‎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能够让学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培养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学会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 学情简析 本节课是科普文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对科普文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掌握了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本文比较容易,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7‎ 培养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和手段 自主、合作、探究,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投影.具体采用阅读法、设疑研讨法。‎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了解有关作者加来道雄的作品及其为人,了解课文涉及到的一些宏观宇宙学的理论,了解一点相关的理论物理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谈及未来的理想,那时候我们常常无畏地说:“我要做一名科学家”,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少有人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极其艰难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著名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的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得到点启发吧!‎ 了解作者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研究探讨课文内容,完成重难点的学习:‎ 学生作好笔记,识记基本的文学常识。‎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筛选梳理文中有效信息,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7‎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握全文脉络。‎ ‎2、文中“童年的两件趣事”是什么?除了这两个趣事,作者还写了成长中什么事例?‎ ‎3、检测自学情况 ‎①字词注音检测 ‎②检查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情况和梳理课文思路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品读鉴赏。‎ ‎【问题探讨】‎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体会本文“明确的对象”和“清晰的顺序”。‎ 小组抢答:‎ 1、 鲤鱼世界的幻想 爱因斯坦故事 建立实验室 ‎ ‎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全文总纲,点明后面的写作内容。 ‎ ‎ 第二部分(2—11段):主要叙述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 ‎ ‎ 第三部分(第12—18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 学生讨论,分组抢答:‎ 参考提示: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 引导学生初步明了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标志性语句,梳理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从结构上去把握文章内容。‎ 7‎ ‎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学生讨论,分组抢答:‎ 参考提示:2、“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学生讨论,分组抢答:‎ 参考提示:3、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使作者产生对同一场理论的兴趣,好像侦探一样给予找到故事的线索和结局 通过探讨研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把握文章的主旨。‎ 7‎ ‎3、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的呢? ‎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 合作探究,分组抢答。‎ 参考提示:(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 ‎(3)实验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 ‎ 参考提示:作者进行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人要想有所成就仅仅空想是不行的,要有严谨、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基础做起,重在实践。‎ 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联系实际生活谈收获。‎ 7‎ 四、研究探讨:(开放型题目)‎ 作者的成长历程给你什么启示?成为一名科学家需要那些素质?请你举出几个和作者成长历程相似的科学家?‎ ‎(五)总结 ‎ 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成长历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大胆的想象、怀疑和猜测,不要固步自封;兴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要达到成功的彼岸离不了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或许是作者要告诉我们后辈的,希望大家能踏着他的脚步,一步一步取得进步。‎ 应具备下列品质:奇特的想象力;探究的精神;实验的精神;自主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固步自封;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例如华罗庚、爱因斯坦、钱学森、牛顿、瓦特、居里夫人等。‎ 板书设计 童年 青年 成年 鲤鱼世界的幻想(想像)‎ ‎ 建立实验室 (实践) 理论物理学家 7‎ 爱因斯坦故事(兴趣)‎ 科学精神: 想像力 乐趣 实验精神 作业设计 ‎ 作者关于“鲤鱼科学家”的幻想十分有趣,如果我们以动物的眼光来观察人类,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假如有一位动物(狗、猫、鸡、燕子等)科学家,专门研究人类的某些行为,他写了一篇“科普文”:人类行为之谜。你替这位“动物科学家”做一回代笔人怎样?(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换相思维)‎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自传性质的科普文,课文是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来谈的。教学过程是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谋篇布局的特点,探讨“教育历程”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了解科学,认识要成为一位科学家,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具备哪些品质。‎ 教学反思 本文不象其它的科普文章向我们介绍大量的科学知识,而是通过对童年的两件对自己启发很大的事情的追溯,告诉了我们走上科学的道路的一些必备的因素(敢于质疑、对事物充满兴趣、做事有毅力),思路很清晰,主要围绕两件事展开 ,所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结构上去把握文章内容,期盼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学生通过本文应该学会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和梳理文章的主旨。‎ 我认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所以能让学生发现的,能让学生说的,都尽量把机会留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对学士的发言给予鼓励,对他们说的不准确的地方,及时予以引导纠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己投入到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读课文教学时应注意的。‎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