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回延安》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ID:88475

大小:16.6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朗读激趣式诗歌教学模式简介: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词学习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朗读激趣式诗歌教学力求使学生在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在教师引导下炼字品句感知诗词图画美,通过简介背景来理解诗情。 设计思路 主要采取朗读激发兴趣模式教学。必须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特别是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学生对于那段历史比较陌生,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更多的去了解延安的历史和陕北的风土人情。诗人贺敬之的经历与创作的特色,也要进行前期的调查。  可以说这节课上得成功不成功,关键看前面的铺垫和课上朗读的细致指导。 这无疑也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备背景,备朗读,备情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情真意切,明白晓畅。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齐读、分小组读等,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真挚而热烈的感情,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深刻领会“延安精神”以及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 2、 体会诗中运用比兴方法和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现力量; 3、 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深刻领会“延安精神”以及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 课前准备 欣赏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相关视频,了解陕北风土民情。 查找资料,了解革命圣地延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请学生欣赏“信天游”歌词,谈一谈信天游。 小结“信天游”的基本特点: 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③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贺敬之:(学生查找和交流作者的经历成就,能更好的走进作者,体会作者的情感。) 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yì)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对贺敬之创作活动产生巨大影响的是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贺敬之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不少歌词,传唱至今的歌曲《南泥湾》就是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为慰劳三五九旅而创作的。 贺敬之是个在艺术上进行着不倦探求的诗人。从他的第一本诗集《并没有冬天》,到《乡村的夜》、《朝阳花开》、《放歌集》,到近作《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其艺术逐步走向成熟,并呈现出自己的风格。代表作:《放歌集》《贺敬之诗歌选》 你了解延安那段历史吗?请搜集整理交流。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在这里,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受  1、教师范读。 注意:朗读时要有充沛而适当的感情,恰当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学生边听边圈画不理解的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2、梳理诗歌各个部分的基本意思: 第一部分,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第二部分,回忆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第三部分,写与延安亲人欢聚时 的热烈场面;第四部分,写今天在延安看到的新貌;第五部分,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然后讨论确定。 小结:回,忆,话,看,颂。  四、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诗歌第一部分,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的。  2、请学生标注出这一节中的动词,提问:你认为,诗中最能表现出作者激动心情的动词有哪些? 明确:此类动词有:抓,贴,搂,扑等。  3、品味:如果将上述动词做如下改动,体会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  手捧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抱定宝塔山。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拥在亲人怀…、、、  明确: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的意思。“贴”是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延安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 “抱”和“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扑”,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 亲人时极度的兴奋和喜悦。而“拥”字显现出的是一种柔情而已。  五、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学生齐读诗歌第二部分。 2、提问:这一节中直接表现过去生活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过去生活的句子有: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这些内容,表明延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哺育着作者长大成人,这就揭示了作者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3、学生展示朗读诗歌第二部分。  六、学习诗歌第三部分  1、教师朗读诗歌第三部分。  要求:在教师朗读时,学生想像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聚时的情景。  2、指名学生讲述自己所想像的作者与延安亲人相聚时的情景。  要求学生注意从情景的特点、环境的渲染、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表达。 学生复述后,教师引导学生点评。  3、 教师补充:作者在表现这些内容时,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 ①环境的烘托与渲染:“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写出延安人的热情好客。 ②形象典型。诗 歌选取了三代人的典型代表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 ③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方法。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侧面反映了双方相聚畅 谈的热闹气氛。 (提示笔记) 4、学生齐读诗歌第三部分。 七、学习诗歌第四部分  1、男生齐读诗歌第四部分。 思考:最能表现这一部分中心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关键词语是什么?  明确:表明中心意思的句子是:母亲延安换新衣。关键词语是:新  3、延安的新面貌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朗读这一部分中的相关诗句加以回答。  明确:具体体现在: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4、学生自由诵读这一部分内容,体会作者感受到延安变化之后的喜悦之情。  八、学习诗歌第五部分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诗歌第五部分。  2、要求学生画出其中的地名。 思考:作者突出这几个地点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因为和这些地点相关的事物分别是“红旗”“脚印”和“灯”,这些事物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作者将这些连接在一起,体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进一步从革命历史的角度歌颂延安的功绩,使读者在这些形象中感受到巨大的革命力量。  3、诗歌结尾写道:“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再”与标题和开头部分的内容形成呼应关系。同时,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诗人与延安的深厚情谊。  九、小结  1、“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补充明确: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这种民歌形式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节(或一段)只有两句,长的可以接连 数十段,同用一曲调反复演唱,正所谓“信天游,不断头”。短的只有一节。无论长短都是本节押韵,因而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常采用比兴手法,多用叠字、衬 字、铺排等表现手法。诵读歌唱时,有一唱三叹回环飘转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2、体会诗歌中各种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  明确:诗中多处运用了比兴、夸张、拟人和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对表现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感情都有很不错的效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分析。  十、朗读全诗  1、 朗读提示: 要注意两句一韵的特点,读出韵味,每小节停顿适当。 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速度较快,以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 激之情;第三部分,注意节奏的轻快,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部分,注意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部分,注意朗读时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 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音量要适中。 既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特色,又要注意整体上的联系和内容上的对照、比较,在朗读时体现出诗歌内容的层次和感情的 层次。  2、结合朗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学生朗读。可以只读其中的某几节或某一节,不必全读。读后教师进行点评,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内容和感情。 最后可以编排朗读展演: 分段安排:第一部分——男生。第二部分——女生。第三部分——教师,第四部分——全体同学。第五部分——师生共读 全诗情感提示: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逛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头扑进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作业 朗读《桂林山水歌》,就诗歌的内容、形式、感情的方面进行对比阅读。 《桂林山水歌》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呵!此山此水入胸怀,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此时身在独秀峰!心是醉呵,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室珠久等叩门声……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襟,此景此情战士的心——江山多娇人多情,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七星岩去赴神仙会,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随我来!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红旗万梭织锦绣,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春光万里到故乡。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意满怀呵,情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呵!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 补充材料: 贺敬之作为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向以“量少质精”著称于世。诗作善于把握和表现重大题材,具有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浓烈的时代精神。 《桂林山水歌》既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诗的开篇就把读者引向一种让人神往的艺术境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神姿仙态,如情似梦,山环水绕,令人陶醉。诗句既抓住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特征,又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诗人为探索我国新诗发展的道路曾采用过多种诗体形式。他的政治抒情诗大多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式”和热情奔放、约束较少的自由体,抒情短章则常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体。《桂林山水歌》歌咏桂林山水,显然适于采用清新明快、委婉抒情的民歌体,以构成一种近于咏叹调的形式。诗人娴熟地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调子,可与另一名篇《回延安》相媲美。一赞南方桂林山水,一赞北方革命圣地,同曲异彩,令人颂倒。诗句均由两行一节组成,语言自然流畅,有如行云流水,音韵节奏和谐,便于吟咏歌唱。此诗因其意境、音韵俱佳、思想、艺术均有独到之处,在贺敬之的抒情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