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把握思想感情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诗歌鉴赏把握思想感情题

ID:88609

大小:25.1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3-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案6 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 学案引语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其设问角度有二: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无论哪种角度,准确把握其感情基调是其核心,“调”定准了,才能对“调”分析。二轮复习就要牢牢抓住这两个环节,集中训练,练出实效。 自学在前 自我诊断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 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 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全国丙)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曹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平生遭 遇:三十年前学习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经为赴国难披上铠甲,即便家里贫困,也不曾卖了宝刀;而今“我”臂力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目光依然敏锐,还能识得许多高明的战阵;昨天夜里庭院前刮起秋风,(寻找秋衣时,)看见了以前的盘花战袍,这让“我”不由得感到无比羞惭。曹诗与辛词题材相似,但曹诗通过追忆以往峥嵘岁月,抒写的是作者虽年事已高,但仍存为国杀敌、报效国家之心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以往抗金的战斗往事,表达的是作者英雄暮年、壮志未酬的悲慨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反思 1.思想感情概括题与分析题这两种题型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准确概括思想感情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做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实在,尤其要善于抓住“抓手”分析,分析的常见“抓手”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答案 批语完善 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原诗见“自学在前”第2题] 现场答案 批语 学生甲   ①该点可从尾联末句直接提取,可惜未注意到“意难堪”三字的情感定“调”作用。或者说,该要点是不规范的,一种情感的规范表达应由“情感理由或情境+情感基调”构成,少了“思乡怀国”的“痛苦”“喜悦”之类的基调词,是严重缺失。 ②该点不知从何而来,起码从尾联中看不出来,想必是看注释乱写的吧?情感概括讲究有依据,不可妄下结论。 最后得分:1分。 学生乙   ①该点直接 从尾联末句提取而出,表述准确、规范。 ②该点与第①点相同,属重复答题。不过,力求答全要点的出发点是好的,且注意了尾联上句,只是不解其意,尤其是未抓住关键词理解深挖。 最后得分:2分。 总批语 该道情感概括题4分,包括两个要点,且为上下句。下句的情感相当明显,提取出来无难度,问题是第二个点是什么,在何处概括。答题到这个地步,就要深挖语言,联系主旨了。该联有个关键词“惟有”,其意是说:只有到了夜晚,猿啼于海树的时候,才是思乡望国之情最痛苦的时候,言外之意,在其他时间并非“思乡望国意难堪”的。再联系前三联对江南的赞美,于是“表达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这一要点就出来了。有些情感较为隐蔽,需要多方挖掘、多联系主旨才能答出。 满分 答案 ①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②表达了思乡望国的痛苦之情。 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原诗见“自学在前”第4题] 现场答案 批语 学生甲   该答案答出了“对友人来访的喜悦”这一层感情,勉强可得1分。所谓“分析”,分开而析。原题 要求分析三、四两句,应将三、四两句各自分析,这样的分析,才叫“分析”。而该答案只是整体“打包”,从表面上看有分析,实则分析太笼统。 最后得分:1分。 学生乙   该答案通过对诗人动作的分析得出蕴含的两种感情。虽说对第四句有点分析的意味,但从该诗主旨看,未免离题太远,缺少紧扣主旨分析的意识。 最后得分:2分。 学生丙   分析,必须结合语言进行。该答案能抓住“欲扫”“贫”等词语来分析,且三点情感都分析出来了,显示了较强的分析意识。只是在抓住显性情语(“贫”)的同时,也要抓住隐性情语,甚至较含蓄的写景语言分析。如第四句中的“青苔”“黄叶”,院子里长满了青苔,落满了黄叶,这不是描述其家的贫穷,而是隐指平时少有人来,透露出诗人平时的寂寞,在此情景下有人不远千里而至能不惊喜吗?可惜该答案未能在此展开深入分析。 最后得分:3分。 总批语 所谓情感分析题,就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分析,概括出包含的情感内涵。该题要分析的三、四两句,包括了一个动作、一个景句。那个动作包含的情感容易分析,问题是景句该如何分析。不少考生受“贫”字影响,写出了作者甘守清贫生活的情感。这不够准确,因为该句的主语不是“贫家”,而是“青苔”“黄叶”堆满“贫家”,这表明了什么?表明作者家中平时少有人来,平时心情较寂寞,这时突然有朋友万里而至,能不惊喜吗?因此,该句透露出作者贫困生活中的寂寞,这种寂寞反衬了朋友到来的惊喜。分析是要联系主旨,以语言为“抓手”的。 满分 答案 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平时贫居无人登 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 借题发挥 突破题点 一、准确定“调”,多方挖掘 1.准确定“调” 所谓准确定“调”,就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准确抓住所给语言材料的感情基调——是愁是喜,是爱是憎等。“调”定准了,后面的许多任务都好完成了。准确定“调”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情语定基调 从标题、正文里找到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情语”)。这是最主要、最管用的办法。(具体内容参见《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那些直接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自然要好好关注,不过,我们也绝不可忽视那些饱含作者情感态度的形容词、副词及其他虚词,如“空”“惟”“还”“又”“更”“再”等。 (2)景物色彩定基调 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一种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3)人物举止定基调 诗 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心情绪的反映,而作者有意选取人物的行为举止或事情入诗,肯定与表情达意密切相关。找出人物举止一类词语加以揣摩,就能把握住情感基调了。 (4)用典褒贬定基调 古诗少不了用典。用典,作者自然要表明自己或褒或贬、或伤或讽的态度,于是可以从中窥探作者的感情基调。如2016年全国乙卷古诗《金陵望汉江》引用的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典故,作者对当时太平盛世的赞美溢于言表,而任公子“善钓”才能不用了,又隐含了自己的无限失落,这样,“高兴夹杂着失落”的感情基调就把握住了。 2.找出情由 在抓住感情基调后,就要进一步找出作者愁喜悲乐的原因。大体而言,作者感情产生的原因不外乎外在环境与作者自身两种。外在的环境主要有时令变化、社会治乱等,作者自身因素主要指身体、人生遭遇(或贬谪,或离合)和理想抱负等。这些原因,都可以从诗句中找 到,注释也能暗示。 边练边悟1 (1)阅读下面这首词,请用“直接情语定基调”法把握其情感,并找出作者情感产生的原因。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千秋岁:词牌名。②西池:即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飘零”——漂泊之苦,“离别”——离别之痛,“空”——思念却不能相见的失落,“忆”——对往昔美好情景的回忆,“携手处,今谁在”——聚散难定、人生无常之感,“朱颜改”——人生老去的无奈悲哀,“春去也”——惜春伤春之意,“愁如海”——愁。 ②原因:从注释中可以看出是作者被贬处州。 (2)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中间两联寄寓的情感,并指出产生的原因。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颔联有寒山、斜阳、落叶等黯淡景物,虽有“新月”之亮丽 景色,却与落叶组合在一起,也带有了凄凉之意;颈联有烟水、远鸿、霜风、残菊等朦胧、萧瑟的景物。由这些景物的悲苦色调及暮秋(时令)色彩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多么忧伤、孤单、落寞。 ②原因:秋暮,人暮。 (3)阅读下面这首词,找出人物的行为举止词语,分析其中的情感,并指出情感产生的原因。 阮郞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②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 ①作者一说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最后两句,“整顿着残棋”,说明主人公棋未下完,联系上文,应是因愁绪而停止;“应劫迟”,说明主人公心有所思,心不在焉,因而反应迟钝。这两句叙事,写出了主人公心事重重、心绪烦乱的状态。 ②原因:春去,人别。 特别提醒: 每一种情感内涵的表达主要由“情由”加“感情基调”组成,少了哪一项内容,都不是规范的表述,考试中是要扣分的。 3.多方开掘 情感把握题不仅要把握准确,更要全面。也就是说,情感要点往往不止一个,要答足答全情感要点。而考生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多方开掘,即从不同方面、角度、层次充分开掘情感要点。 (1)细分层次 情感把握题要求概括分析的材料有:一两个词语、一两个句子、一联或两联、上片或下片,乃至全篇。不同的层级,包含的情感要点不同,如两句(一联),情感要点有两个,两句都要分析,如果只分析其中一句,就有可能要点不全。至于两联、上下片乃至全篇,更是如此。为此,要特别区分层次、划分层次,有几个层次就要尽可能作几个层次的情感概括或分析。 (2)联系全篇 有的词句,单看其身,自然能概括分析出。可是如果把它与全篇联起来看,它还有一层情感要点。所以,我们有时不能忘记把它放在上下文中看,放在全篇中看,这样才能不少答情感要点。 (3)注意“双向” 有不少古诗,古诗中有不少词语,它们的情感自身具有“双向性”,作答时不能只答出“一向”。 ①咏物诗、怀古诗的情感双向十分明显。咏物诗的情感一关乎“物”,一关乎“志”,回答情感时要“物志兼有”;怀古诗的情感一关乎“古”,一关乎“今”(己),回答情感时要“古今兼有”。 ②闺怨诗有的有寄托,有的没有。如有,则情感一关乎“闺”,一关乎“寄”。 ③诗中 的“风雨”“春天”等词语一般都有单向性,但也有双关义(象征义)。如有双关(象征),随之而来的情感可能“双向”。 (4)内外关联 有的情感题目所给的语言材料如从诗的内部看当然有情感内涵,如果与诗外的写作背景、诗人生平联系起来看,则另有一层情感内涵。因此,我们有时“内”“外”联起来看,才能全面把握。如2016年全国甲卷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一诗,通篇赞扬了曹霸的画技。如果与作者联系起来看,诗中何止是赞美,其情感内涵要丰富多了。 边练边悟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建康作 赵鼎[注] 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 注 赵鼎(1085—1147),山西闻喜县人,南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 全词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孤独(凄凉)之感,②寂寞思乡之情,③忧郁(忧愁)茫然之意。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注]珙 吴 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 御带:官名。 下片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友人的依依不舍,②对友人未来的关切和担忧,③对友人报国无门被迫辞官的痛惜,④对朝廷不重用人才的悲愤。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滂①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②、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 ①毛滂: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②陶令:陶渊明。 下片中“问陶令、几时归去”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以陶渊明自比,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要像陶渊明一样保持高洁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怀;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思乡归里、向往田园生活的急切心理。 二、善用“抓手”,对“调”分析 1.把握分析原则 (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 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句论句。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先对全诗的主旨情感基调有个大致的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方能展开分析。分析时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 2.善用三个“抓手” (1)译句析 直接把所给材料的语句大意翻译一下,点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这叫“译句析”。这个“抓手”分析运用较普遍,多用于对某联、某片或全篇的情感分析。运用“译句析”,不必像文言文翻译那样直译,只要译出大意即可。 也不必句句皆“译”,只“译”出那些蕴含感情的句子即可。 边练边悟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朝中措 [南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 ,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请简要分析“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所蕴含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归去的途中,随手折了一枝杨柳,可是把它插向谁家呢?表达出天涯游子无家可归(或“国破家亡” )的悲苦、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2)手法析 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表达技巧这座桥梁,因此在分析诗歌情感时,不能孤立起来,一要通过具体的语句来思考,二要结合表达技巧来思考。这样,答案才会完备。 边练边悟6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叶梦得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寄声聊为诉离忧。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乐圃”句设想朋友登高远望之景,表现对朋友的牵挂和思念;“寄声”句直抒胸臆,表现与朋友离别的忧愁;“桂丛”句运用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归故里和朋友相聚的情感。 (3)捕象析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古诗中的形象,尤其是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物。从形象,尤其从典型意象切入来 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这叫“捕象析”。此法多用于咏物诗或写人诗的情感分析题。 边练边悟7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 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馀芳待使君。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作者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