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学案--文言翻译突破需关注四个关键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学案--文言翻译突破需关注四个关键点

ID:88866

大小:24.1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案4 文言翻译突破需关注四个关键点 【学案略语】 文言文翻译一直是文言文复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但只要突破翻译的四个关键点,就能突破文言文的翻译题,力争高分。本学案就从四个关键点入手,切实帮助同学们解决文言文翻译题。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翻译时,注重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注意“权幸”和“嫉”的意思,“权幸”译为“受宠的权贵”,“嫉”译为“痛恨”。 答案:(傅珪)极力奏陈当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2)又谓珪 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译文:                                                                          解析:注意“忠谠”和“报”的意思,“忠谠”译为“忠实、正直(的话)”,“报”译为“回复”。 答案: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中,授官编修,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的《大明会典》完成,升任左中允。武宗继位,因为东宫的恩赐,升任左谕德,充任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纂修《孝宗实录》。……御史张羽上奏云南灾情。傅珪趁机竭力陈说四方灾变十分可怕。八年五月,又上奏四月出现灾情,于是说:“整个二百四十二年,灾变有六十九事。现在从去年秋天以来,地震雷鸣,天降冰雹,星宿陨落,龙虎出现,地裂山崩,总共四十二次,而且水旱灾害不算,灾祸从来没有像 现在这么厉害的。”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正逢户部尚书孙交也因坚守正义遭到反对,于是阉党就假托帝王诏命让二人辞官。长安和洛阳的谏官上奏恳求皇帝留用他,皇帝不听。傅珪回家三年,御史卢雍称傅珪在位时具有“古大臣”的风范,家里没有储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 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而正逢傅珪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追录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题组一 语段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神龙初,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马。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协。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制棺,饮药而死。 (选自《旧唐书》) (1)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 译文:                                                                          (2)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 译文:                                                                          答案:(1)当时薛季昶劝敬晖等人 借着军队的力量杀掉武三思,敬晖等人不听从,最终因为这个事情失败,此事记录在《晖传》里。(要点:“因”“从”“竟”“语”,句意对。) (2)(薛季昶)等到将要到儋州(做司马),害怕周庆立杀害他,想(奏请朝廷)去广州,但又厌恶楚客,于是长叹说:“我薛季昶做事到了这样的地步!”(要点:“及”“见”“是”,句意对。) 参考译文: 薛季昶,是唐朝绛州龙门人。神龙元年,(薛季昶)凭借参与诛除张易之兄弟的功劳,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担任户部侍郎。当时薛季昶劝敬晖等人借着军队的力量杀掉武三思,敬晖等人不听从,最终因为这个事情失败,此事记录在《晖传》里。薛季昶也因为这个多次被贬,从桂州都督贬为儋州司马。当初薛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和。(薛季昶)等到将要到儋州(做司马),害怕周庆立杀害他,想(奏请朝廷)去广州,但又厌恶楚客,于是长叹说:“我薛季昶做事到了这样的地步!”于是自己置办棺材,饮毒自杀。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看松庵记 宋 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 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译文: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译文:                                                                          答案:(1)章三益身负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帜敲响战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要点:“负”“砺”“植”,句意对。) (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要点:“凌”“易”“厉”,句意对。) 参考译文: 龙泉地区多有大山,它西南一百多里的各山尤为深邃,有四周高耸而中间低洼的,形状像是箕筐,人 们于是称它为“匡山”。山上长满髯松,满眼望去高耸直插云霄,满山新绿照耀如同洗过一样。松树上的薜荔和女萝纷乱地缠绕着,纵横铺开有几十寻,鲜嫩碧绿可以吞咽。松根和茯苓,大的像斗,夹杂着黄精、前胡和牡鞠的幼苗,采集来可以食用。 我的朋友章三益喜欢这里,在山中新盖了茅屋。…… 龙泉有人听说后怀疑道:“章君身负救济世人之志和优异的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边境时,他曾经树起旗帜敲响战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现在竟然用‘看松’命名茅屋,好像是隐居者的做法,是将要远离尘世的纷乱而不接近呢,还是因为这些人不值得交往,而从松中有所获取呢?”金华宋濂私下不认为这样。植物之中 ,生成坚贞刚正之气的,只有松树是最多的。我曾经冒昧地思考:天地之气刚刚舒展,根中蕴藏收敛的,没有不在这一个季节奋起振作舒展开花(繁茂)来显示自己的美丽的。等到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霜露降下后,就都变黄陨落没有剩余的了。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章君的处世,与松树为伍,就卓然屹立能坚持自我;等到他因为时势而出现,刚正坚贞自我克制,不因为众人的批评而转移改变,最终能建立功业恩泽百姓,当初也未曾与松柏相违背。也有人不知道,勉强说章君忘却世情,而在他的出处间提出疑问,可不可以呢?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委,讵论僚吏哉?”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有删节) (1)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委,讵论僚吏哉? 译文:                                                                           (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译文:                                                                          答案:(1)你有宰相的才能,我应该把子孙托付给你,怎能以下属官吏来对待你呢?(要点:“子,台辅器也”,判断句式;“相”,你;“讵”,岂。) (2 )娄公大德,我被他宽容竟然不知道,我不及他远了!(要点:“为所”,表被动;“乃”,竟然;“逮”,及。) 参考译文: 娄师德,字宗仁,是郑州原武人。考中进士科,调任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认为他才能出众(或“与众不同”),说:“你有宰相的才能,我应该把子孙托付给你,怎能以下属官吏来对待你呢?” 狄仁杰没有辅政时,娄师德荐举他,等二人同列(平级)后,(狄仁杰)几次排挤他任外使。武后发觉了,问狄仁杰道 :“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回答说:“做将帅谨于职守,是否贤明我却不知道。”(武后)又问:“他知人吗?”(狄仁杰)答道:“臣曾和他同僚,没听说他知人。”武后说:“朕任用卿,是由于娄师德的推荐,他确实知人。”拿出娄师德的奏章,狄仁杰感到惭愧,事后感叹道:“娄公大德,我被他宽容竟然不知道,我不及他远了!” 题组二 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导学号 53700007)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 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B.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C.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D.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解析:原文标点: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答案:D 5.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谕或责备。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阙”。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解析:C项,苫,草席;块,土块。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所以,“苫块”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服阙”指服丧期满。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 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解析:“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 译文:                                                                                                               (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译文:                                                                                                               答案:(1)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被重复缴纳(赋税)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 (2 )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参考译文: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被重复缴纳(赋税)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李孟坚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李孟坚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对它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聚集多了就按时收购它,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 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皇上意志坚决、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