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节选)》《秋水》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非攻(节选)》《秋水》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ID:88928

大小:17.7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目标: 1、掌握和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有系统地整理各类文言现象; 2、梳通文字,探讨寓意; 3、了解庄子及其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碰到的语言障碍; 2、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寓意; 3、初步了解庄子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1、发放《庄子•秋水》中的几则故事及庄子介绍,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庄子。 2、发放预习作业,包括三部分,第一是要求学生完成给文章加注释的任务,第二是让学生从语言、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第三是调查学生对庄子了解的程度。 一、了解庄子 投影: “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蜮(yù)’的哲人身上啊!”(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他是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是幽默大师,是故事大王,是心理医生,是穷光蛋,是常常感到寂寞的隐士,是藐视权贵的奇才,是淡泊名利的高人,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是滔滔不绝的辩士,是好抬杠的朋友,是田园诗人,是经常援引神话的无神论者,是喜欢异想天开的理想主义者,是濮水边的渔翁,是田间的歌者。然而,这一切仍然不足以概括他。”(李怀宁《忙里偷闲读庄子》) (学生齐读后)问1:这两段话中的他是谁?那么庄子到底是何许人也?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 (可以结合课前发放的故事,引导学生从《濮水之钓》中读出庄子的追求自由、回归自然,从《鼓盆而歌》中读出庄子的安时而处顺,从《濠梁之辩》中读出庄子的物我合一。) 问2: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庄子从来不一本正经地和人讲大道理,他通过什么方式让大家领悟他的思想?(写故事,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里,这就是寓言的写法。有同学问《秋水》是不是寓言,它就是寓言啊。庄子故事里的主角常是花鸟虫鱼,这正体现了庄子的大智慧,他能从一草一木中得到启示,能以慈悲的情怀去关照一花一叶。) 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秋水》篇的开头一段文字,和庄子来个“零距离”接触。 二、诵读体会 1、 个别诵读,纠正字音 2、 教师范读 3、 集体诵读 三、解决字词 问题1:“于是焉”中的“焉”是什么用法? 师提示:这个词在这里没什么意思,就是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乎” 问题2:“莫已若”参考书上翻译成“莫若已”,是为什么?“我之谓也”是什么句式? 师提示:这是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以前咱们学过这种句型吗?举个例子: “我之谓也”怎么翻译?“说的就是我”,也就是“谓我也”,这是什么句式,是宾语前置,以“之”作提宾标志。 问题3:“野语有之曰”中的“有之”如何翻译? 师提示:“之”在这里作代词,代后面的俗语,可以理解为“这样的说法”。 问题4:“北海”怎么解释? 师提示:就可以理解为“北方的大海”,联系上下文,应该指黄河东端北面的大海,有些同学考证说是不是北冰洋,或者说是不是东海,我觉得不必这样去做地理上的考证了。这不会防碍我们理解文章的。 问题5:大方是什么意思? 师提示:在现代汉语里大方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指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一是指专家学者;内行人。咱们根据上下语境来选择一下,该是哪一 种? 问题6:“伯夷之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师提供资料:伯夷,商朝末年诸侯孤竹君的长子。他认为武王伐纣是不义的,商朝灭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义,饿死在首阳山上。所以古人称他为义士。 四、文本研习 问1:这篇文章出现了哪两个人物?谁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书:河伯                      北海 喜 叹 问2:河伯看到什么景象后“欣然自喜”?用原文句子回答 板书:百川灌河不辩牛马 问3:不辩牛马说明黄河的什么特点?(板书:雄壮开阔) 问4:如果在这段描写中,去掉“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那么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看到自己雄壮开阔,有欣喜的感觉是正常的,但是加上“自喜”并且还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这样就难免显得      ?(参考:妄自尊大、夜郎自大、洋洋自得、踌躇满志等) 问5:见到大海后,河伯为什么要望洋兴叹呢?从原文找出答案。 板书: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问6:不见水端说明大海的什么特点?(浩淼无边) 当河伯怀着洋洋得意的心情顺流而东行,来到北海,触目所及的是无边无际的茫茫海水,这种浩淼无边的气象和自己的“不辩牛马”有天壤之别,河伯百感交集,发出了深沉的感叹,但在他感叹之前,先有一个动作“旋其面目”,问7:怎么 理解这个词?这里表现出河伯什么样的心态?(顺带解释“望洋兴叹”这个成语) (参考:对“旋其面目”的解释历来有争议,传统的解释是“旋”,“掉转”的意思,“面目”,是“脸”的意思,整个词是“转过头”的意思。还有一种现在很流行的解释,认为“旋其面目”是“改变神色”的意思,把“旋”理解为“改变”,把“面目”理解为“脸色,神色”。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一喜一叹,河伯的心理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叹”,显示了河伯认识到自己很渺小之后的反躬自省精神。(板书:个人渺小,天地无穷) 但是面对浩淼无边的大海,河伯仅仅感到自己很可笑吗?他有没有得到更深刻的启发呢?请同学集体把河 伯感叹的话读一遍,然后将这段话口头翻译给同桌听,注意思考,这段话内部有什么问题。 咱们班的陈婧忆同学(3班)在课前提出了一个很有水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 幻灯投影:“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与“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两句之间有什么联系。看到大海的广阔无边与先前不相信有轻视孔子和伯夷的人有什么关系?” 分解难点1:思考河伯对“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到底是什么态度?开始是“弗信”,那么看到北海之后呢,应该是信了,那么他“信”的又是什么呢? (预想1:学生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河伯是崇拜孔子和伯夷的,认为他们是天下最有学问和最有仁义的人,认为小看他们的人是狂妄自大的,世上不可能有这样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后来看到大海后,想想先前自己也曾自满自足,不正和那些小看孔子和伯夷的人一样吗?所以相信世上的确有这样轻狂的人,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另一种一开始河伯不相信有小看孔子和伯夷的人,对这种人持否定态度,因为他认为孔子和伯夷就是天下最有学问和最有义的人,但是后来他看到了大海,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所以明白孔子和伯夷都不是天下之最,所以相信有小看他们的人存在,并且对他们持肯定态度。) (预想2:有可能学生只能得出前一种理解,而得不出后一种理解。师可以先出示“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问:根据这段话,再反观前一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理解?然后归纳得出: 理解一: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终于相信了天下的确是有这样轻狂的人存在,而我就是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啊!)吾非 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理解二: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终于相信了,仲尼之见闻,伯夷之仁义的确不是天下之最,我不该盲目崇拜他们啊!)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师发表看法:《秋水》的主体是河伯和海神的七次对话,课文不过是开头的一小段,下面还有很长的对话。河伯对事物的认识是随着谈话逐渐深入的,我在下文海神的回答中发现了一句话:“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与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意思是伯夷辞让君位 以成就好名声,孔子大谈天下事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他们的自满,不就好像你刚才在秋水面前洋洋自得的样子吗?在海神眼里,孔子、伯夷这两个天下之最是不存在的,这里体现出海神的无限相对思想,这是一种大智慧。但我想在一开始河伯决认识不到这一层,所以还是取第一种理解较符合逻辑,但能领悟出第二种意思的读者却是和海神一样有着大智慧的。应该赞扬。但是不管是那一种心理活动,他们最后得出的认识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天地是无限的,在这里河伯由慨叹天地无穷又进一步想到了学海的无涯,正如庄子所谓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啊。(板书: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有同学课前提问,说这里的“河伯”是不是儒家门徒的化身,庄 子是不是借“海若”给儒家门徒上课。还有同学说,庄子写这篇寓言是不是为贬低孔子啊?这种理解是有一定的道理,在儒家门徒看来,孔子是天 下第一博学之人,而伯夷是天下第一大义之人。但在庄子看来,这两个“最”是不存在的,是站不住脚的。在《秋水》中的孔子是被奚落的形象。但是,庄子写《秋水》可不是专门来贬低孔子的,只是让儒家门徒领悟他的思想。在其他篇目中,庄子也常常借孔子之口宣传道家的思想,这时孔子的形象就是光彩照人的。 分解难点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是危险的意思,大家想想看,河伯如果没有看到大海,他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危险性存在? 小有成绩辄沾沾自喜,妄自尊大 ,这是人性之大弱点之一。生活中,像河伯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何其多,河伯先前的沾沾自喜又是多么普遍的人类心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井底之蛙”“夜郎自大”这些成语。但是河伯这只井底之蛙,跳出了井台,看到了天地之大,能勇于自省,自我剖析,没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这是很可贵的精神。看来,庄子的智慧之水,不仅洗清了河伯的双眼,更荡涤了他心灵中的尘埃,让他成了一个明智的人。 河伯先前的自满是因为他只看到过黄河,“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后来看到了大海,有了比较,才明白自己的浅陋的,从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一点: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要发现和认识自己,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基础之上的。(板书:有比较才有鉴别) 六、探讨寓意 1、读了《秋水》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吗? (参考: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让人固步自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2、有好几位对庄子有些研究的同学说,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均可相互转化的,但这似乎与本文的寓意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读的是《秋水》的开头一节,采用的是断章取义的读法,虽然这也不失为一种阅读方法。但是毕竟和庄子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我真要表扬这几位提出异议的同学,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读过完整的《秋水》,但是他们的确说出了庄子在《秋水》里要表达的思想: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河伯认为大海是大的,而自己是小的,所以有惭愧心理,但在大海看来,却并不是这么回事。请大家根据庄子的无限相对思想,想像一下海神若会怎么回答河伯呢?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翻译)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像大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像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 五、总结 读了海神若的回答,我们更领略了庄子的大智慧。南怀谨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儒家思想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多少年来,道家的无为思 想,构筑起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后院,多少不得意的文人,在这个后 院里,被老庄的潇洒无为,温情的安抚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老庄的生活哲学仍可以做为我们精神疾病的良药,但是任何药都是有副作用的,需要我们把握好其中的分寸。 六、拓展阅读 1、  《庄子•秋水》全文 2、  鲲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 可走的时候》 3、  蔡志忠漫画系列《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4、  于丹《〈庄子〉心得》 附:板书设计 河伯                                     海神 喜  百川灌河不辩牛马(雄壮开阔) 妄自尊大 叹       自愧不如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浩淼无边) 悟:   个小渺小,无地无穷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有比较才有鉴别 作业设计:知识归类 分组归纳几类文言现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5、 一词多义 之  ①泾流之大    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结构助词   的 ③野语有之曰       代词,一种说法 ④我之谓也          提宾标志 若  ①望洋向若       海神名 ②以为莫已若者   比得上 闻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听说;    见闻,学识 而   ①顺流而东行      表修饰 ②东面而视        表修饰 ③望洋向若而叹曰  表承接关系 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表并列关系 6、 词类活用 秋天时至     时, 按时令  名词作状语 顺流而东行   东,向东, 名词作状语 东面而视     有多种理解:一说东是名词作动词,向着东方;一说东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少,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小看,轻视。 7、 古今异义 于是       古:于,在;是,这个时候。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至于      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东面      古:面朝东;今:东边 8、 通假字 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往 不辩牛马   辩,通“辨” 9、 特殊句式 闻道百   定语后置 以为莫已若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非……则……        不是……就……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