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及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ID:88949

大小:11.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收集和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相关知识,并知道他写本诗的背景和目的,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如:涵虚、太清、徒等。 2.要求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意和主题,体会诗歌的语言和节律之美,并且熟背本诗,以此收集和积累更多的优秀古诗词。 3.通过学习本诗,要求学生学习诗人的“自我推荐” 的勇气和精神,勇敢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思路和方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 (教师布置课前学生自主学 习的任务) 1.准确熟练地朗读本诗,对照课文注释或资料书疏通诗意。 2.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关于作者孟浩然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解题。 4.文言词语解释:涵虚、太清、济、端居、耻、坐观、徒有。 二、课堂学习 导入语设计: 1、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后让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朗读水平。(教师作评价和朗读点拨) ,(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欣赏) (2)教师问题设置:谁来为大家提供作者孟浩然的相关文学知识?(让学自荐发言,教师提供资料作补充) 2.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留给后人的有《孟浩然集》。 (1)教师问题设置:谁来为大家指出并解释诗中重要的词语? (让学自荐发言,同学补充)(教师帮助 归纳、整理并补充解释) 3.多媒体展示相关词语解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太清:天空。         蒸:蒸腾。 撼:撼动。 济:渡过。     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          坐观:旁观。    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教师问题设置:谁来解释题意? (教师引导探究与提示):这是一个联合结构短语,由“望洞庭湖”和“赠张丞相”两个述宾短语构成,因此可以初步判定诗歌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望洞庭湖”,着重于“望”,是以描写景物 为主。后半部分是“赠张丞相”,着重于“赠”, 是以表达意愿为主。那么,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首诗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自荐发言)(教师帮助整理并提供参考资料) 4.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教师问题设置:谁来讲述诗歌大意? (让学生自荐发言,同学补充,教师帮助整理提供答案) 5.多媒体展示诗歌大意: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窄小的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虚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为水 面蒸发出来的水气,将整个云梦泽都笼罩了,湖水丰厚的蕴积,使周围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滋养哺育,才显得郁郁葱葱,草木繁茂。而摇撼动荡的湖水极富气势,澎湃动荡,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是观赏洞庭湖的胜地],使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脚下,是何等的豪迈!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过渡]  赏析: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书 .说命上》中有“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表明自己推重对方]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 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做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身在盛世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引用典故]  赏析: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后四句抒怀,含蓄委婉,不落俗套,与写景中表达感情,恰倒好处[明明求人引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慨与渴望。[后来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收为幕僚但依旧没有作官,最终依然失意而归]。 教师问题设置:这首诗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即是“赠”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自荐发言)(教师归纳总结,给出参考答案) 6.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诗人羡慕钓鱼,此处“垂钓者”指进入仕途的 官员,表达了自己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引荐,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帮助。 教师问题设置: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都把诗歌背诵了吗?谁来试试?(学生自荐背诵,教师适当表扬和鼓励,并提出背诵要求) 7.自主学习小结: 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孟浩然的相关知识,并且大部分同学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诗歌,初步把握了诗歌的大意和主题。我们下一步的学习将是在品析诗歌的基础上来欣赏、鉴赏诗歌。 8.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诗 (教师设置学生探究的问题,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 ①诗歌的前四句诗描述了洞庭湖景色,你能用最精练、简洁的文字来概括这幅画面吗? ②请你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句话作简要的赏析。 ③望着滚滚的洞庭湖水,一生怀才不遇的诗人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④诗歌的后四句中,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吗?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样的呢? ⑤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自我推荐的方式呢? ⑥请谈谈你的自我推荐的经历或者感受。 (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后小组推荐或自愿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作引导、提示,最后归纳总结,达成共识。) 多媒体展示归纳总结的参考意见: ①浩瀚无边,澎湃动荡。 ②这句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 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湖的丰厚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都受到湖的滋养和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前面,衬托湖的澎湃动荡极为有力,气势磅礴。 ③洞庭湖波澜起伏、动荡广阔,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诗人会想:我自己空有满腹经纶,空有满腔抱负,而进身无路,求官无门,多么地希望张丞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给我 一个机会,好让我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④诗人的心愿是: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愿。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荐的方式。 ⑤我们除了要欣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还要把古人的精神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孟浩然“含蓄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在今天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里已不再那么合适。我们需要的是\"毛遂自荐\"的精神和勇气,我们应该更直接、大胆的 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要有亮出自己 的所谓“亮剑”精神。请勇敢 地亮出你自己吧,要相信,只有随时随地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勇敢地展示你的才华,你才能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  ⑥略 教学反思 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的学习 有如下几方 面是 值得肯定的: 1.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积极的,课堂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听众”,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 是单纯的接受知识。 2.教师的教学重心由“教”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学”,由 传统的“ 授之于鱼”变 为“授之于渔”,教与 学互利互惠。 3.教学中,我设置了课堂“同步练习”与“自我测 评”这一环节,我认为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法宝就是同步练习与自我测评,通过练习和测评提高学生的学而致用的能力,学 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就会不断得到肯定和加强。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