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三单元
时间 课题 页码
第三周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54~55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56~57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58~59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58~59
第四周-第五周 《核舟记》第一课时……………………60~62
《核舟记》第二课时………………………....…… 60~62
《诗经》二首第一课时…………………….... 63~64
《诗经》二首第二课时…………………….... 64~65
《写作》《写好读后感》第一课时………………66
《口语交际 应对》第一课时……………………....75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堂教学“121”模式教案
第 1 周 星期 一 下午 第3、4节 2019年 2月18日 第1 课时
课 题
9 .桃花源记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
过程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知识与
技能
掌握本文结构和基本内容。
教 材 分 析
重点
学习本文以渲人行踪为线索,理清课文思路,掌
握课文内容。
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教具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121”
中的
第一
个
“1”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近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又因他的洁身自好,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陶渊明是晋宋时代著名的大诗人、辞赋散文家,所著诗文一并流传于世,有集八卷。《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饮酒》组诗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学生借助注解完成
“121”
中的
“2”
三、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豁(huò)然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
垂髫(tiáo) 邑(yì)人
四、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下列问题,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
2.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人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
3.人们根据渔人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
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
教师范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五、梳理结构
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全班深入讨论,明确答案。
[点拨]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121”
中的
第二
个
“1”
六、课堂小结
作者写出了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对理想社会的无比向往,反映了东晋时人们希望摆脱苦难过上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的愿望,因此,本文既有逃避现实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板书设计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辅导》第1--7题
教学后记
本堂课我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我用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很快能领会文章的意境之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课堂教学“121”模式教案
第 1 周 星期 二 上午 第3、4节 2019年 2月19日 第2 课时
课 题
9 .桃花源记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
过程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知识与
技能
掌握本文结构和基本内容。
教 材 分 析
重点
学习本文以渲人行踪为线索,理清课文思路,掌
握课文内容。
难点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教具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121”
中的
第一
个
“1”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二、预习导学
1、文言虚实词语的解释
2、指名背诵课文
3、全班同学一起背诵
请四位同学分别背诵一个段落,比比看,谁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简要点评)
“121”
中的
“2”
三、合作探究
一、写作意图
[学生活动]分组朗读或自读课文,互相探讨思考。
1.联系第一节课的内容,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查看上节课的内容)
2.诵读课文,说一说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境况。(查看上节课的内容)
3.现实社会那么动乱和黑暗,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却这么美满,想一想,作者写《桃花源记》的意图何在?
[点拨]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4.概括课文的主题思想。
[点拨]课文通过记叙和描绘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境况,
学生自主学习
回顾梳理,提出疑难问题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
四、写作特点
[学生活动]分组研讨,交流发言,教师予以点拨引导。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请简要说明。
[点拨]以时间为顺序。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出而复寻桃花源。
2.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淡淡几笔便突出了形象,请具体说明。
3.本文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故事回环跌宕,一波数折,引人入胜。请具体说说跌宕波折处。
五、写作特点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请简要说明。
[点拨]以时间为顺序。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出而复寻桃花源。
2.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淡淡几笔便突出了形象,请具体说明。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121”
中的
第二
个
“1”
六、课堂小结
联系作者的经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谈一谈你对“桃花源”式社会的认识。
[点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否定作用;具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教学后记
运用“读”、“说”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课文,品味课文,体悟课文意境。课堂气氛活跃,有热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能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去发现知识,抒发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课堂教学“121”模式教案
第 1 周 星期 三 上午 第1,2节 2019年 2月20日 第1 课时
课 题
10 小石潭记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方法与
过程
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知识与
技能
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教具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121”
中的
第一
个
“1”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2.积累文言词汇
学生借助注解完成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21”
中的
“2”
三、合作探究
1)重点实词
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覆盖着;缠绕着;飘动着;连结着。
可百许头:大约。
(2)一词多义
乐: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
教师范读
'
四、文体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五、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交流点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交流点拨:阳光直照到水底,水底的石头上有鱼的影子,呆呆的,静止不动。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交流点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交流点拨: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21”
中的
第二
个
“1”
六、课堂小结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交流点拨: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板书设计
1)重点实词
(2)一词多义
乐: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3)词类活用
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辅导》第1--7题
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121”模式教案
第 1 周 星期 二 上午 第3、4节 2018年 9月4日 第 2 课时
课 题
11、 核舟记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方法与
过程
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语,
知识与
技能
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教 材 分 析
重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
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方法教具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21”
中的
第一
个
“1”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
二、作者链接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三、读准字音
三、检查预习
器皿(mǐn) 罔(wǎnɡ)不因势象形
贻(yí) 八分有(yòu)奇(jī)
二黍(shǔ)许 篛(ruò)篷辑的《虞初新志》
学生借助工具书了解作者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21”
中的
“2”
四、疏通文意
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结合课文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3)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五、教师点拨
◆通假字
1.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零头。
2.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
◆一词多义
1.奇: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同义词
1.约——可:大约
2.历历——了了:清清楚楚
3.状——然:……的样子
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1)结合课文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121”
中的
第二
个
“1”
六、拓展延伸
联系原文考察古汉语中数词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1.找出文中的数词并分析其特点
①长约八分有奇。②左右各四,共八扇。③船头坐三人。④横卧一楫。⑤为字共三十有四。⑥苏、黄共阅一手卷。
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也就是说,数词+名词。而现代汉语中则有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形式。
2.小结数量词的用法
(1)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2)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教师点拨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一(幅)手卷 一(个)人
板书设计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同义词
◆小结数量词的用法
(1)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2)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辅导第1-8题
教学后记
运用“读”、“说”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课文,品味课文,体悟课文意境。课堂气氛活跃,有热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能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去发现知识,抒发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课堂教学“121”模式教案
第 2 周 星期 二 上午 第3、4节 2018年 9月9日 第 课时
课 题
12 、《诗经》二首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方法与
过程
朗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知识与
技能
朗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 材 分
重点
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析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难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教具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121”
中的
第一
个
“1”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
一、 导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
二、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完成
“121”
中的
“2”
三、初步感知
1、学生初读全诗,对照注释,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全诗。
2、学生交流,教师可出示以下译文,与学生的译文比较译文:雎鸠啼鸣,荇菜参差,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捞右边捞。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四、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全诗共5个小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五、主旨探究
《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学生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121”
中的
第二
六、小结并背诵全诗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个
“1”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关雎
作业布置
堂上背诵全诗
教学后记
本诗格律工整,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而“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课堂教学“121”模式教案
第 2 周 星期 二 上午 第3、4节 2018年 9月11日 第 2 课时
课 题
12、诗经两首(二)《兼葭》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方法与
过程
朗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
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知识与
技能
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 材 分 析
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2.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学方法教具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121”
中的
第一
个
“1”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晞(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晞:干。
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完成
“121”
中的
“2”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交流点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点拨]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二)主旨探究
《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学生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121”
中的
第二
(三)写法探究
1.《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
教师点拨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个
“1”
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2.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四、教师小结: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概括主旨
板书设计
《蒹葭》
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教学后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因此我们在学习诗歌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品。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课堂教学“121”模式教案
第 2 周 星期 二 上午 第3、4节 2018年 9月9日 第 课时
课 题
12 、《诗经》二首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方法与
过程
朗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知识与
技能
朗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教 材 分 析
重点
了解五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难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教学方法教具
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121”
中的
第一
个
“1”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
一、 导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
二、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完成
“121”
中的
“2”
三、初步感知
1、学生初读全诗,对照注释,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全诗。
2、学生交流,教师可出示以下译文,与学生的译文比较译文:雎鸠啼鸣,荇菜参差,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用现代汉语写出诗句的意思。
[交流点拨]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捞右边捞。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四、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全诗共5个小节,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五、主旨探究
《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学生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121”
中的
第二
个
“1”
六、小结并背诵全诗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教师小结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关雎
作业布置
堂上背诵全诗
教学后记
本诗格律工整,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而“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课堂教学“121”模式教案
第 1 周 星期 二 上午 第3、4节 2019年 2月19日 第2 课时
课 题
作文(一)学写读后感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
方法与
过程
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 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知识与
技能
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教 材 分 析
重点
养成读书、观影后常写读后感的习惯,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经验,并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难点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经验,并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方法教具
朗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
“121”
中的
第一
个
“1”
授课内容
师生活动
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下之意,多读书对写 作大有好处。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 其实,读书还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的感悟,才能让每一本书真正发挥作用,成为我们成长旅途中的路灯。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抽查个别同学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21”
中的
“2”
二、写作要求
1.选定课文或名著后,再仔细读一读相应的片段,能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能概括叙述材料内容,写出自己独特、新颖的感受,要 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来谈,避免脱离原文和生活实际任意发挥。
三、技法点拨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 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 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合作探究的问题。
2、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由小组长组织,引领同学积极发言,并作好相关记录工作。
3、教师作适当的巡视与点拨。
4、教师作点评,并明确探究问题和答案。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四、范文引路 解读泥土 ——观鲁藜的《泥土》有感
有这样一种味道:香香的,而又涩涩的,我们都很熟悉;有这样一种感觉:塌实温暖,而又平凡,我们都不曾离开;有这样一种情怀:魂牵梦萦,终生不舍,而又甜蜜美妙……这一切,都源自泥土!
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明确
学生展示成果。
“121”
中的
第二
个
“1”
五、
1.当堂作文。
2.推荐 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 。(2)教师点评。
同桌间互换作文修改
板书设计
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
注意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来
作业布置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教学后记
写读后感同学们并不陌生,也觉得不是很难,但如何把读后感写好却是一直困扰同学们的问题。这次写作教学,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很高,在课堂上互动也很活跃,从学生们当堂写的作文来看,确实有所收获。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