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下 册第 六单元,第 62—64 页【课程标准】《认识角》这一课时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内容分析】 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平面图形上的角,是一个平面图形。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看到角学生会在脑海里出现一角两角的角、角落等,而这节课学习的角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再学一个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接触到,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评价题目
设计意图
1、交流式评价
在针对教材的情境图中,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如:圆和其他图形不一样的原因。
检测目标一的达成(主要检测学生的观察能力)
1、表现性评价 2.选择性反应评价
通过实际观察,讨论来完成
检测目标二的达成(主要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
1、表现性评价2、选择性反应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的活动。
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教学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四个不一样,他是谁呢?生:圆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 生:圆没有角。师:(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问题1: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学生讨论回答。问题2:老师也有几个物体,让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上面有角吗?(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地方发现了角?让学生指出来。问题3: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呢?(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学生讨论: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问题4:红领巾的角呢?教师总结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问题5:同学们仔细观察角的共同特点?生: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师:你们说的真好,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定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问题6:老师拿出三角板,摸摸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说说有什么感觉?师总:角有一个定点两条边。问题7: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个角吗?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师: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生:老师想给其中的一个角标出各部分名称,你想先标哪个?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 )”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你想标出哪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大声叫出它的名字。我们一起来标出各部分名称。板书:顶点、边、边。
实物能让学生更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通过摸角的动手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提高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63页练一练第1题,2题2.64页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理解,检验学生是否对角完全掌握)
课堂小结
请大家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想想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来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