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3课《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3课咬文嚼字 ‎                                         ‎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曾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后改名为《中学生》)杂志。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大学任教。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等职务。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作品 ‎  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著: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莱辛的《拉奥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 评价 ‎  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二)人物轶事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先生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座右铭共六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 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从朱光潜先生三立座右铭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不渝的伟大形象。‎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一)背景链接 ‎《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二)常识整理 ‎1.古代重量单位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现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隋书·说苑》云:称(同秤)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2.古代容量单位 才高八斗。‎ 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斗、石为古代容量单位。中国古代容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撮,抄,勺,合,升,斗,石。十撮一抄,十抄一勺,十勺一合,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3.古代创作称谓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付梓:古代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就先把青竹简放到火上炙烤。人们把这个工序叫作“杀青”,也叫“汗青”“汗简”。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流涎(xián)       2.憎恶(zēng)‎ ‎3.茗烟(míng) 4.斟酌(zhēn zhuó)‎ ‎5.箭镞(zú) 6.鲁莽(mǎnɡ)‎ ‎7.剥啄(zhuó) 8.意蕴(yùn)‎ ‎9.清沁(qìn) 10.词藻(zǎo)‎ ‎11.灞桥(bà) 12.付梓(zǐ)‎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嚼 (2)浒 ‎(3)晕 (4)藉 ‎(5)累 (6)落 ‎2.语境辨析法 ‎(7)他说话恶(è)气,真叫人恶(ě)心,周围的人都憎恶(wù)他。‎ ‎(8)《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zǎi)了一个载(zài)歌载(zài)舞的姑娘。‎ ‎(二)写准字形 ‎1. 2. ‎3. 4.尺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2.索然无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3.不即不离: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4.点铁成金:原指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的法术。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 ‎5.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6.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7.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鲜见有咬文嚼字掉书袋的。‎ 当说起几年来的创业经历时,王强自鸣得意,同学们都啧啧称赞。‎ 辨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咬文嚼字”使用正确。“自鸣得意”为贬义,可改为“踌躇满志”。‎ Ⅱ.易混辨析 锱铢必较vs睚眦必报 课本 ‎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原句 辨析 ‎  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侧重小气,气量不大。‎ 睚眦必报: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侧重心胸狭窄,不够包容。‎ 即境活用 ‎  他这人小气出名,不论亲朋故交,只要与他财利交往,他便锱铢必较,一点情面都不留。而且脾气又大,爱骂人,睚眦必报,没人愿意与他交朋友。‎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中空缺处,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段落层次 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 ‎(1~4段)‎ 论述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 ‎(5~6段)‎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7段)‎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提出要求和希望。‎ ‎2.“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含义和词典上的含义一样吗? ‎ 答:  ‎ 明确:不一样。“咬文嚼字”在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作者的意思是: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讲的是文学作品语言的锤炼。‎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1.学习本文举例论证的方法。‎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理解本文的说理技巧,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 ‎(一)研习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作者由举例子开篇,有什么作用?‎ 答:  ‎ 明确:作者由举例子开篇,先举改字改得好的例子,进行分析;接着举出一个改得不好的例子来相对照,发人深省。而且两个例子均出自文学大家郭沫若笔下,就更加耐人寻味、非同凡响了。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第2自然段中,“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这两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 明确:这是一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转入“炼字”的话题和对上面两例的分析。‎ ‎3.作者举《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答:  ‎ 明确:①举《水浒》的例子是以《水浒》里的用语为依据,强调“你这”句式带有强烈的憎恶色彩,对“你这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细致入微。②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以《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的话为依据,进一步阐明“你是”式句子在一定语境里也有讽刺性,对“你是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全面透彻。‎ ‎4.作者举《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这一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语句加以概括。‎ 答:  ‎ 明确: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二)研习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5.试赏析第5自然段中“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里,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一句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答:  ‎ 明确:将字的直指义比作“月轮”,形象生动地说明直指义的特点是“明显而确实”的;将字的联想义比作“轮外圆晕,晕外霞光”,以此来说明字的联想义是“变化莫测”的,不是明显而确实的。‎ ‎6.第6自然段“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一句中的“作”有何含义?这句话对你有何启示?‎ 答:  ‎ 明确:“作”‎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字的含义就是运用创新的思维去创作,就是匠心独运地创作,而不是套用的。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有创新的构思,要从创新的语言开始,如此才会有新的思想和情感。‎ ‎(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7.“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作者真的是“随便”举的文中的几个例子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 明确:作者不是随便举的几个例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前几个例子是文字修改方面的,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后几个例子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说明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即怎样咬文嚼字。‎ 因此,这几个例子并非随便列举的,而是根据文章论述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列举的。‎ 议论文写作如何运用举例论证 ‎[写法领悟]‎ 文章开篇以郭沫若“炼字”的例子点出题目“咬文嚼字”,随后亮出自己的观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然后提出理由:“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接着用王若虚“李广射虎”的例子正面阐述、说明这一理由。接下来用贾岛“推敲”的例子反面论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的道理。“李广射虎”一例强调“意味”(意思、趣味)的变化,“推敲”一例侧重“思想情感”的更动,一正一反,角度有别。‎ 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是议论文写作最重要的论证手段,如何更好地运用举例论证呢?‎ ‎(1)例前有导语 就是在举出事例之前要有关于观点和事例的联系的话语,不能在观点之后很突然地举例,造成了内容的不连接,语言的不流畅,所以在举例之前要有一两句简短的过渡语,让观点和例子有机地联系起来。如下文:‎ ‎(观点句)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样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过渡句)如果人们不能多角度多方面统筹看待问题,同样会闹出笑话。(例子)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董事会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的,而西边的人说它是黄的。当桌子两边的人互换座位以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观察,只看到了布的一方面。(观点句)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总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本段第一句是观点句。第二句则是一个过渡句,有了这一句就使观点和事例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不会使人觉得举例很突然,全段就形成了整体。‎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叙例有方法 如果是单个材料的叙述,应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如果是多个材料的叙述,可采用列举的方式,一口气铺陈若干个事例,形成流泻奔腾的气势,这成为高考作文常用手法。也可运用事例对比法进行论证,让读者更清楚地分清真与假、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而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3)叙议显事理 事例的使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把事例叙述完再议论是常用的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边叙述事例边议论,形成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 ‎   下面是一段文字的论点,请你在后面添加两个事例论据。要求上下文衔接、连贯。‎ 人皆愿己成才,于是,就有人羡慕那些一鸣惊人之才。其实,一鸣之前必有百鸣、千鸣、万鸣,只是未使人惊而已。(观点)‎ 答:  ‎ ‎  ‎ ‎  ‎ ‎  ‎ ‎  ‎ 参考答案: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之前,作画何止万千,据说他画蛋就画了好几十天。莫泊桑的成名小说《羊脂球》发表前曾被退稿四十九次,稿纸堆起来有书桌般高。‎ ‎                                         ‎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怀疑 ‎1.从教材中积累 韩愈对“推敲”的意见几乎成了定论,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但朱光潜先生并没有因此就轻易同意这种观点和看法,而是敢于怀疑,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相反的看法,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可以说没有怀疑就没有改变,没有创新。‎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从历史中积累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勇于创新,通过科学实验的思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说”,打破了“燃素说”,掀起了一场全面的“化学革命”。‎ ‎3.从现实中积累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大胆怀疑,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从名言中积累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3)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5)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宪章(清)‎ ‎5.从佳作中积累 生命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正是有了怀疑的精神,才嘹亮动人;生命如画,或浓淡或素雅,正是有了怀疑的精神,才美丽动人;生命如酒,或浓烈或清香,正是有了怀疑的精神,才醇厚诱人。体味生命的价值,品味人生的意义,正是有了敢于怀疑、坚持真我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 ‎(二)这样运用素材 ‎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个人只有在不断质疑中才能有所建树,质疑精神乃是照亮人类文明的自由之光。袁隆平质疑“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一世界性“金科玉律”,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成就他“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朱光潜质疑韩愈几成定论的“推敲”意见,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凭借渊博的知识和谨严的治学态度,成为我国赢得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要探疑。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质疑这把钥匙,去开启五彩缤纷的未来之门吧!‎ ‎[领悟] 片段论述的中心是“一个人只有在不断质疑中才能有所建树”。为了使朱光潜质疑韩愈的例子更具说服力,作者进一步点出朱光潜“渊博的知识和谨严的治学态度”,这样就更准确地论述了中心。由此观之,我们在借用课文素材时,切勿生搬硬套,要结合论述中心灵活自然地对素材进行加工升华。‎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近年来,《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在我看来,这一举措无疑会让文学成为一方净土,还传统文化与正史文化一份本真与圣洁。因此,咬文嚼字,必然会令文化之花更加绚烂。‎ 所谓咬文嚼字,便是纠正语言文字,乃至文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试想,倘若就连被尊称为经典的书籍当中也有小儿科的知识性错误,那么谁还会保持对文化原有的那份敬畏,又有多少人会被误导?由此观之,咬文嚼字功莫大焉。‎ 再看当下,在出版界、影视界,各种颠覆戏说之风方兴未艾。诸葛亮成了营销高手,潘金莲成了形象大使,而各种切割、拼凑的另类图书也总能在畅销热卖区找到一席之位。然而其背后却是传统教育与历史教育的缺失,人们在娱乐中贱卖着自己的灵魂。可见,咬文嚼字不仅应当消除名家作品中的错误,更应当驱除用以掩饰内心浮躁的荒诞的颠覆,还文学作品一份可信度,令文化之树常青。‎ 将咬文嚼字进行到底,若想这一行动顺利进行,只靠区区一份杂志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正如梭罗所说:“人睡觉醒来,不是要靠机械的帮助,而是依靠内心对于黎明的呼唤。”而我要说:“消除文学领域的谬误,不是要靠咬文嚼字的督导,而是要靠内心对于文化的敬畏,自己改错,咬文嚼字。”‎ 当代网络写手层出不穷,但最终如烟火璀璨之后又归于沉寂,为何?人们也许短时间内会使鼠标青睐那无厘头的作品,但人们内心却无法长久忍受文字背后的浮华与短视。这一现象应当使作者警醒,使其领悟到对于自己的作品咬文嚼字的必要性,唯其如此,作品方可受到一致好评,流传于千古而不衰。可曾想过曹雪芹十年语《红楼》,司马公三十年著《史记》?可曾想过余秋雨在撰写《文化苦旅》时耗费诸多日夜?这为何?正是他们咬文嚼字,对自己的作品反复琢磨,才时耗如此之长,但也因此为我们呈献了一份知识的大餐,涵养了我们的心灵。‎ 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实则出于一份对于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责任,出于一份对于文化的敬畏,从而使人们寻到人格坐标的原点,令文化的百花园纷繁却不显杂乱。‎ 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令精神荒原春暖花开,令世界灵动自然。‎ ‎(原载山东省考试院《现代教育》2013年9月刊) ‎ 佳作赏析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作者有着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对改革发展和转型期的中国文化现象体察极深,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依赖于每一个普通民众的觉醒,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拥有的文化自觉。本文作者选取了当下的一些社会文化热点,让人倍感亲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文章开篇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直击现实,从反面现象入手,反衬自己的观点。然后举出司马迁、曹雪芹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照,材料与论点相得益彰。‎ 写作借鉴 ‎1.学安排结构 开头就起笔不凡,鲜明提出了“咬文嚼字,必然会令文化之花更加绚烂”的观点,接着,作者用感性和理性兼备的笔触形象诠释咬文嚼字的精神其实是“纠正语言文字,乃至文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进而诚恳地提出:“消除文学领域的谬误,不是要靠咬文嚼字的督导,而是要靠内心对于文化的敬畏,自己改错,咬文嚼字。”‎ ‎2.学有文采 文章用词恰当准确,文采飞扬,刻画深刻,脉络清晰,意境深远,让人心情豁然开朗,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例如:“可曾想过曹雪芹十年语《红楼》,司马公三十年著《史记》?可曾想过余秋雨在撰写《文化苦旅》时耗费诸多日夜?”突出“咬文嚼字”的作用和意义。‎ ‎3.学引用 作者精妙的引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第一处引用卢梭的名言,“人睡觉醒来,不是要靠机械的帮助,而是依靠内心对于黎明的呼唤”,并顺水推舟,引出了自己的观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处引用荣格的名言收束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出处:吾生也有涯,而知①也无涯。以有涯随②无涯,殆③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④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注释:①知:知识。②随:探求,探索。③殆(dài):危险。④无(wú):通“毋”,不要。‎ ‎[翻译]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世间的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探求无限的知识,就会使身心疲惫;明知会是这样的结果还要去探求,那就危险了!做善事不能贪图名声,做了所谓的坏事却不至于遭受刑罚。顺应自然之道,可以保全自身,可以保全天性,可以让父母安乐,可以颐养天年。‎ ‎[明理知义] 只有“保身”,才可以“全生”,进而“养亲”“尽年”。过多地追求功名利禄,只会令人身心疲惫,而于有涯的生命却一点好处都没有。‎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截竿进城 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笑林》‎ ‎[注] ①执:拿。②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译文:  ‎ ‎  ‎ 参考答案:我并不是圣贤,只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人拿着长长的竹竿进城门,起初竖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为此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终被樊锦诗扣了下来。‎ 初到敦煌之时, 樊锦诗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樊锦诗在敦煌待了这么多年,壁画病害防治、崖体加固、环境监测、风沙治理……‎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但凡涉及敦煌保护的领域,她均精心钻研,从普通的研究人员一步步成为敦煌研究院院长。半个世纪的坚守,被誉为“敦煌女儿”的她说得朴素又幽默:“我人傻,我来了,爱上这里,所以我留下。”‎ ‎[人生教益] 北京繁华的霓虹和敦煌苍凉的黄沙,境遇可谓是天壤之别。当短暂的人生遇上永恒的敦煌,如何取舍的确考量着人们的内心。樊锦诗半个世纪的守正笃实,诠释了她人生最大的价值。‎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