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离子反应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一、教学分析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教科书通过对[实验21]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与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然后,通过四组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最后通过[实验22]总结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没有介绍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则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以及对初中学过的中和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建议
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是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教学时,在让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做好演示实验,把实验和学生讨论密切结合起来。本节实验是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本质的最好途径。例如,通过[实验21]、[实验22]进行讨论,可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两部分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其核心是离子反应。电解质的概念是离子反应的基础,离子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掌握教科书内容的深广度。例如,不要把电解质的分类扩大,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仅限于复分解反应。
4.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初中教科书附录“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4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义。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演示初中已做过的实验:“物质的导电性实验。”
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一、电解质
推进新课
师: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师:展示氯化钠电离的动画。
生:思考,讨论。
结论:在水溶液中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师:什么叫电解质?
[板书]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师:电解质包括哪些类型的物质呢?
学生作答,教师板书。
2.类型:酸、碱、盐
[例题剖析]
(例1)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 ②NaOH ③H2SO4 ④H2O ⑤盐酸溶液 ⑥小苏打 ⑦Fe ⑧Ca(OH)2
生:①②③; ①②③④; ①②③④⑤; ⑥⑦; ⑥⑦⑧;……
教师精讲:电解质属于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混合物。所以,⑤⑦不属于电解质。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属于电解质。
答案:①②③④⑥⑧
师:请一位同学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师:那么什么叫电离方程式呢?
4
生: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板书]3.电离方程式
师:请同学们写出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师:查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正。
[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阅读P31第一段,并提出问题。
生:课本介绍了酸的定义,即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也可以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师:请同学讨论给出碱和盐的定义。
[板书]4.酸、碱、盐的定义
[知识拓展]
电解质
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酒精等。
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等因素。例如,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10-4g),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溶于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钡却几乎完全电离(20 ℃时硫酸钡饱和溶液的电离度为97.5%)。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从结构看,对其他难溶盐,只要是离子型化合物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尽管难溶,也是电解质。
氢氧化铁的情况则比较复杂,Fe3+与OH-之间的化学键带有共价性质,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钡还要小(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9.8×10-5 g);而溶于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胶体,其余亦能电离成离子。氢氧化铁也是电解质。
判断氧化物是否为电解质,也要作具体分析。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们是共价型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导电,但也不是电解质。因为这些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能导电的物质,溶液中导电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电离,而它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电解质。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可见,电解质包括离子型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非电解质包括弱极性或非极性共价型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可以离解成离子。至于物质在水中能否电离,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因此,由物质结构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问题的本质。另外,有些能导电的物质,如铜、铝等不是电解质。因它们并不是能导电的化合物,而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类型:酸、碱、盐
3.电离方程式
4
4.酸、碱、盐的定义
活动与探究
重金属离子有毒。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Cu2+和 B.Cu2+和Cl-
C.K+和 D.Ag+和
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化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氨气是电解质
B.将硫酸钡溶于水,不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C.氢硫酸溶液中,c(H+)=2c(S2-)
D.醋酸在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
答案:D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