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学情分析 了解植物的特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热爱大自然这些都是学生于生俱来的兴趣,如何将兴趣与语文学习的能力有效结合,是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研究的问题。所以课前实地察是了解植物的直观方法,课上通过学生朗读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习惯,习作方法,并能迁移运用让学生会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植物,并写出特点。老师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目标:1、学习地三、四、五自然段,说出爬山虎叫的特点。2、背诵第三、四自然段。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边事物的习惯。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自学、读文、同伴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爬山虎脚的特点。任务二: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背诵三、四自然段。任务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环节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环节二品读课文
(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3、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 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二)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1.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爬山虎的脚长的什么样。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这里的最后一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你知道“这”是指什么吗?(细丝)2.这一段的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进行认真仔细观察了呢?(注意)13.过渡:那么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根据以下几方面小组合作学习: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B找出爬的动词,在底下画上标记。C演示爬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小组汇报,指名一人到前面来演示爬的过程,其他同学跟着演示。师朗读给以提示。师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问:它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怎么知道的?预设: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4.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我们赶紧来看一看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男女生分句读。交流:(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5.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段)作者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齐读这两段)(完成目标一、二)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这个意思,作者进行了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说说你的学习体会。(完成目标二)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匀称整齐 绿得新鲜 嫩绿 叶子美:嫩红脚的位置、形状、颜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萎了 脚的变化: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