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教学设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 4 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课 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 题。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 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 识,从而得到启发。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 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 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 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 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 《英才教程》来理解。但效果不好。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 才》让学生来理解。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 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难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古诗三首》其中《出 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 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 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 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全诗仅二十个字, 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 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 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 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 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 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 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教 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 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写作手法,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已具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 能力,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由 于没有切身的经历和情感的储备,缺乏透过文字表面体悟背后的情感,领悟其间的内涵。因 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 思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 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 9 课时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 次 基 本 课型 学习内容 核心能力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 1 课 时 单 元 导 读 课 单 元 导 读 + 课文初读 1.明确单元主题,正确、流 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 主要内容; 2.正确认读 38 个生字,正确 1.单元导读,明确单 元主题。 2.分类识读词语,指 导写字,理解词语。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抄写 25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 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3.熟读课文,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每篇课 文主要内容。 4.关注有新鲜感的 词语和句子。 第 2、 3 、 4 课 时 古 诗 赏 析 课 《 古 诗 三 首》 1.认识本课“塞、秦、征” 等 8 个生字,会写“词、催、 醉”等 10 个生字,理解“但 使、飞将、欲饮、人杰”等 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 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 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 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 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指导学生学习古 诗,探寻方法。 2.引导自学,朗读古 诗,了解古诗的大 意。 3.合作学习,品读诗 句,感受诗人的爱国 情怀。 4.回归整体,积累拓 展。 第 5、 6 课 时 精 读 指 导 课 《为中华之 崛 起 而 读 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文中 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 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 因。理解周恩来为什么要为 1. 初读课文,了解文 章主要内容。 2. 精读感悟,研读重 点语段,抓住关键词 语,体会中华不振。 了解周恩来立志的 原因。 3. 并通过补充资料、 图片展示、语言渲染 等方式,让学生认识 到文字背后所透射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出的“中华不振”这 一现实,从而领会周 恩来立志要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的原 因。 4.引导学生走进周 恩来的内心世界,体 会志向之坚定、可贵 和远大。 第 7 课 时 自 主 实 践 课 《梅兰芳蓄 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梅兰 芳哪几件事,能试着分别用 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能 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梅兰芳蓄须的目的, 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 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 梅兰芳的崇敬之情。 1. 精读课文,思考课 文围绕梅兰芳拒绝 演出一共写了哪几 件事。注意每件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和梅 兰芳的表现,用笔画 起来, 2.读课文第 3—7 自 然段,学习梅兰芳如 何“滞留香港避演” “蓄须明志拒演” “自伤身体”,深入 文章的字里行间去 体会梅兰芳的爱国 情怀。 3.细读“自伤身体” 一事,抓组重点词 语,体会梅兰芳的坚 决与果断。 4.激发学生对梅兰 芳的怀念、敬佩之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情。 第 8 课 时 自 主 实 践 课 《延安,我 把你追寻》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 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 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 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初步整知诗歌 朗 读课文,作者到底在 追寻什么,为什么要 追寻。 2.学习第一小节用 比喻的手法写出了 作者对延安精神的 追寻。 3.自读第二节,思 考、分组讨论、交流: 诗人为什么要追寻 延河、枣园、南泥湾、 杨家岭这些地方。 4.指导有感情的朗 读诗歌通过对延安 精神的歌颂,抒发作 者追寻延安精神的 迫切心情。 第 9 课 时 阅 读 拓 展 课 《 青 稞 饼的故事》, 《祖国,我 终 于 回 来 了》 1.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方法。能够读懂文章内容, 读懂文章背后蕴藏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达到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1. 回顾单元主题。 2. 把握单元重点。 3.自主阅读《青稞饼 的故事》《祖国,我 终于回来了》阅读实 践,概括内容,体会 情感。 4.学以致用,练习写 话。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七单元单元预习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正确认读 38 个生字,正确抄写 25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正确认读 38 个生字,正确抄写 25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三、教学时间:1 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风雨中,与祖国同行,用小家的意识忧患着大家。征程中,与祖国同行,用大家的风范建设着祖国。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最美的声音”。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家国情怀”, 是由《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以及《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组成。现 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最美的声音吧! 2.学生阅读本单元“导语”,说说对本单元及单元主题的认识。 导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自由说一说通过对导语的学习,觉得本单元学习该提升哪些学习能力? (二)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1. 检查生字新词 师:课前大家已经对这一单元进行了预习,不知道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我来检验一下大家的预习效 果。 (1)课件出示,指生认读生字,相机正音,指导书写。 交流:本单元共 38 个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音难读或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方法告 诉大家。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把你认为最难写的和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再写两遍,书写时注意写字的姿势。 书写重点强调: 塞:注意下部是“土”,不是“士”。 醉:注意左部是“酉”。 晰:左部是“日”字。 斥:不要忘记加上“丶”。 (3)指生读难读的词语,及时订正读错的字音。 重点强调: 塞外 秦朝 出征 胡须 催促 醉酒 杰出 亦可 鬼魂 英雄 项目 严肃 训斥屈辱 清晰 振动 胸怀 赞叹 效仿 租界 疑惑 A.请一名同学来范读以上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纠正字音; B.小老师教完了,那你会读了吗?同桌互查,互教,要求人人过关; C.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4)四字词语积累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在预习单上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老师也 积累了一些,请同桌互相读一下。 课件出示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5)请大家再来读一读你所积累的词语,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之 间互相交流一下。 A.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B.集体交流: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读一读,想象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 人? 师小结:是呀,可见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不仅可以查词典,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 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读懂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请同学们 自由朗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然后用找、读、悟、写、说等方法来说一说这四篇课文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A.找:朗读本单元的单元导语,用“—”找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B.读:阅读语文书 93 页—106 页一遍,了解教材内容。 《出塞》的作者是(),诗中表现战士思念家乡的诗句是(),表现将士思念良将的诗句是()。 《凉州词》的作者是()代诗人王翰,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出当 时战争的(),反映了将士们生活的()。 《夏日绝句》中表明李清照人生态度的两句诗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 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的含义,从而立志要()。 预设:同学们,这篇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我们要先弄清楚每件事写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 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梅兰芳蓄须》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你从梅兰芳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题目有时能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了他强烈 的爱国思想阿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延安,我把你追寻》改变延安的是什么?它还改变了什么? C.悟:我印象最深的课文是《》,因为()。 D.写:本单元的容易写错的字并组词。 E.说:说一说你的“家国情怀”。 预设:同学们,面对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请把你心中的“歌”说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回答,师适时指导总结。 (三)课内总结 通过单元预习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从中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1.规范、工整地抄写本课生词。 2.搜集爱国的名言、诗句、故事。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六、板书设计 单元预习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找 读 悟 写 说 21 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塞、秦、征”等 8 个生字,会写“词、催、醉”等 10 个生字,理解“但 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 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边塞诗。 四、教学时间 3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模块一:初读古诗,了解诗人 活动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诵读过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的雄伟磅礴;感受过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尘世,怡然自乐; 也体会过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凉孤寂,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 古代战乱纷争的边塞去看看吧! 2.简介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 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3.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了解“塞”的意思(出 征到塞外) 4.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反映边塞生活或战事诗。) 5.简单介绍边塞诗 课件出示: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 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 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 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6.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 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活动二:初读古诗,自学诗意 1.多媒体展示边塞图片,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 2.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预习情况,学习书写“秦”字。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的意思。 但使:只是教:令、使 4.检查读书情况,师范读。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5.课件出示生字 (1)注意读准翘舌音“征”,前鼻音“秦”。 (2)识记生字:生交流识字方法 6.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初步了解诗意。 7.小组交流讨论诗意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 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 情。 8.指导有感情朗读 模块二:品读诗句,感悟诗意 活动一: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一)学习前两句诗 1.课件出示,指名读前两句。 2.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 (1)师范读诗句。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明月、边关) (2)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3)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万里长征) (4)为什么士兵驻守边疆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5)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板书:秦月汉关) (6)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战死沙场 3.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 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 4.指导读这两句诗 (1)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板书:征人未还) 该怎样读呢?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的死去, 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生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生读 (3)师指导生自由读。 5.想一想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 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1)师创设情景: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 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 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3)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 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 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征人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亲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①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 ②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 ③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 (5)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生齐读。 (二)学习后两句诗 1.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学生读诗。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板书:飞将在) 3.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 理解。 4.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板书:不度山) 5.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谁的希望?生谈。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山。 6.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 (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三)总结全诗,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反馈交流: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龙城的飞将 军李广还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3.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英雄,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 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板书:盼望英雄追求和平)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是 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 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 想些什么呢? 1.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出塞》这首诗,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的战场,我们齐读课文,表达对边关战士的敬畏之情 吧! 【教师启发学生体会边关展示生活的艰辛困苦、想念家乡和情人、渴望和平的情感。进一步 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学生齐诵全诗。指名背、齐背。 活动三:总结诗文,拓展延伸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 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 2.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忧国忧民) 3.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 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4.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师补充指导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5.课后作业:背诵《出塞》继续收集边塞诗。 模块三:抓住要点,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塞秦征 1.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2.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3.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塞”——书写时要注意中间三横两竖,第三横长。 “秦”——上大下小,下面是“禾” “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作品。 板书设计: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月汉关 盼望英雄 征人未还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追求和平 飞将在不度山 第二课时 模块一: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活动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一首边塞诗,哪位同学能背给大家听听。 预设:《出塞》 2.简介凉州词、作者、背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凉州当地 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 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 活动二:初读古诗,自学诗意 1.多媒体出示:配乐朗读。 2.同学们觉得读的好不好?你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点学生读完,提醒:要想把诗读的更 好,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情感。) 3.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两遍,读的时候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小组交流诗句的意思。 模块二:品读诗句,体悟感情 活动一: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一)品读前两句 1.出示问题:(1)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人)展示相关画面 (2)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画面)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画面。 预设: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 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这些场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高兴、热烈(板书:热烈)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 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 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二)品读后两句 1.这样热烈的气氛,大家喝着喝着,怎样了?引出:醉(板书: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后两 句诗,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分析“沙场”(1)什么是沙场?在你的想象中,战场是什么样的? 预设:战鼓隆隆、呐喊声、战马嘶鸣,尸横遍野。 (2)这样的战场是怎样的战场?预设:残酷、惨烈 (3)也许这次酒宴之后,将士们又要奔赴残酷、惨烈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死亡(正 如诗的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说的那样) 3.我们来想象一下,他们马上就要冲锋陷阵了,也许许多人就会壮烈牺牲,而他们现在仍然 在高兴的喝酒,这说明了什么?体现了将士们怎样的胸怀?引出: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 外。是啊,这一醉,他们什么都看开了;这一醉,是将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准 备冲锋陷阵的前奏;这一醉,体现了将士们豁达的心胸,豪迈的气概和悲壮之情。(板书:感 情----豪迈悲壮) 4.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 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 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预设: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活动二:诵读感悟,指导背诵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 2.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模块三:抓住要点,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词醉催 1.指名读生字。 2.观察生字,小组讨论书写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3.重点对以下两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醉”——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相当,左面是“酉”,里面有横。 “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练写。 5.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场面 —— 热烈 醉 感情 —— 豪迈悲壮 第三课时 模块一:初读古诗,了解诗人 活动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 2.关于李清照,你了解多少?教师介绍李清照:(1084~约 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 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 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 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 地度过寂寞的晚年。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 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 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 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 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 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夏日绝句》。(板书课题:夏日绝句)齐读课题 活动二:一读古诗,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师范读 3.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 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4.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 5.课件出示生字 (1)注意读准翘舌音“杰、雄、项”。 (2)识记生字:生交流识字方法 活动三:二读古诗,节奏韵律 1.同学们知道吗,古诗如果能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就能感染别人,谁能根据 老师的提示试一试? 2.明确押韵:你不仅读出了停顿,还读出了韵味。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二四行的最后一 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的字我们把它叫做押韵,把押韵的字读得 稍微长而响亮一些,就可以读出诗歌的韵味。 3.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面。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4.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模块二:品读诗句,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 活动一:小组合作,再读学习 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 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 2.补充“人杰”、“鬼雄”、“江东”等词意思 3.个人自学开始。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活动二: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一)学习前两句诗。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 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 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 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 容自刎,时年 31 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 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 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 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 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4.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 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 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活动三:三读古诗,体悟情感(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 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 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活动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 2.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指名配乐朗诵。) 3.全班一起朗诵。 模块三:抓住要点,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杰雄亦项 1.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2.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3.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杰”——书写时要注意“四点水”的写法。 “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四横。 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作品。 6.过关评价。 六、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人生观 --做人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忆项羽---怀古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 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本课生字新词,规范书写“惩”;以自己的方法理解“租借”“铿锵有力”“衣 衫褴褛”等词的意思。在初步的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图、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四、教学时间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巧解课题,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位伟人,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老师板书课题,相机 理解“崛起”“之”之意,明晰课题含义。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2.就题质疑。归纳总结: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环节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二)明确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已有识字经验,先扫清一部分“拦路虎”: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 绿、热闹非凡、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 汇报,将不认识的列举下来,在读文中进一步扫除。 2.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思考: 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补充两组组词语: 第一组:帝国主义列强租界 第二组:耀武扬威衣衫褴褛 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4.解决问题。(周恩来因为“中华不振”,才立此远大志向。) 5.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 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6.其余学生边听边思,画出令自己感到中华不振的语句。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研读重点语段,深入感悟。预设: 1.第 7 自然段,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 与狗不得入内”。 2.第 8 自然段。 (1)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深入体会“中华不振”,完善板书,添加感叹号。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 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 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 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 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2)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洋人”形象,想象、体会妇女的不 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 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 _只能________。 (3)抓住“惩处”,再理解“中华不振”。 4.指导写字:学习“惩”字,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5.抓住“惩处”进行感情朗读指导。 6.出示图片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7.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洋洋?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读写训练 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 来。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第二课时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直击“中华不振”,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少年周恩来立志为国读书的故事,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当时的中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出“中华不振”并板书。) 3.“中华不振”深深震撼着少年周恩来的心,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脚步走进租界, 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 环节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紧扣“中华不振”,研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 7-8 两个自然段,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汇报交流: 3.透过字里行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对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 (1)引导学生抓住“哭诉”一词体会妇女的不幸、悲伤和可怜。 A.对于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 B.这位妇女的亲人被轧死,不但——得不到伸冤,反而——遭到训斥,你能体会她当时 的心情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C.听得出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替她鸣不平。(师范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自 由练读、指名读) (2)引导学生抓“得意洋洋”一词体会洋人的可恨。 A.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请你读。 B.补充材料,丰富感知。 师:洋人轧死了人,不但不——赔礼道歉,反而——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这都是因为 ——中华不振(在中华不振后加一个“!”)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洋人才敢在中国的土地上胡 作非为、横行霸道。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请看……(出示相关图片及资料) 小结: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旧中国的土地上上演着,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3)引导学生抓“训斥”一词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恶。 A.想象巡警会怎样训斥那个不幸的妇女? B.好一个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巡警。带着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 (4)引导学生抓“紧握”一词体会围观的中国人的无奈与愤怒。 A.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B.这一拳砸出去了吗?为什么呢?(在中华不振后加一个“!”) C.是呀,中华不振,所以围观的中人人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他们能做的——也只能劝 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是一种无奈,女生读。这更是一种悲哀,男生读。 (5)扣“大不相同”,体会“中华不振”: A.学生谈感受 B.图片对比,体会“中华不振”。 C.激情引读。 师:在旧中国的地地上,同一片蓝天,竞有着两处截然不同的景象,中国别处的街道破 烂不堪,冷冷清清,这里却是——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别处的大街上行走的大多数是衣衫褴褛、面黃肌瘦的中国人,而这里大多是——这一切 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在中华不振后加一个“!”) (三)回归整体画面(配乐引读 7、8 自然段)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不堪回首的一幕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只见租界里的一条条街道——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只见人群中——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中国巡警—— 师: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围观的中国人—— (三)看着这样的一幅幅画面,此时你最想做什么?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学以致用 (三)走进内心,回归“崛起” 1.走进内心,体会情感。 师:看得出同学们个个都义愤填膺,但是处在当时的社会,在租界内能这样做吗?为什 么?同样,在场的周恩来也是敢怒不敢言,但这一个个画面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清晰地印 在他的脑海里,从租界回来后,他经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少 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这一幅幅画面深深刺痛了你、我,也深深刺痛了少年周恩来,他在思考:我能做些什么, 才能振兴中华,不让中国人民再受欺凌?只有十二岁的我能做什么呢? 2.回扣课题,激情引读。 预设 1:要想不受外国人的欺侮,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大。 所以在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 预设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让我们清晰而坚定地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让我们铿锵有力地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四)拓展延伸,学文明志。 从此,民族的振兴,国家的荣辱,成了周恩来学习的动力。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引读临别赠言和抒发救国抱负的诗篇。 2.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出示周恩来勤奋苦学的资料) 师: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周总理,从这个伟人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起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手中的笔,写下你的收获。 3.齐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师:听你们的肺腑之言,老师真的很感动。是啊!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正 像梁启超所说——(齐读《中国少年说》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 国无疆!) 师: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祖国的再辉 煌而读书! (五)总结提升,日积月累 1、摘抄有关立志的名人名言。 2、进一步了解周恩来这位伟人,将你所了解的周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办手抄 报等形式,展示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立志 23* 梅兰芳蓄须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梅兰芳哪几件事,能试着分别用课 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能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兰芳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梅兰芳蓄须的目的,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难点:理解课文讲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搜集梅兰芳京剧视频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梅兰芳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梅兰芳。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四、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1.欣赏梅兰芳京剧《贵妃醉酒》片段,学生交流欣赏之后的感受,交流对梅兰芳的认 识。 2.课件展示梅兰芳资料,简介梅兰芳。 师:美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 家”。 师:旅居苏联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除了一两个喜剧演员外,西方有哪一位演员能 比得上梅兰芳!” 师:从这些名人的评论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 (这是世界名人对梅兰芳精湛的京剧艺术给予的中肯评价,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京剧界的代表 人物。) 3.过渡:同学们,这样一位视艺术为生命的表演艺术家,在他的一生中,却有几年留 着胡须,拒绝登台演出,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梅兰芳,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 受这位伟大的人物。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蓄须”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课件展示要求: (1) 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批注。 (2) 自读之后,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小组之间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请 教老师。 2.检查自学效果。 (1)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有目的指导。 (2)课件展示本课词语,再次指导朗读和理解。 (3)多音字指导:“宁可”中“宁”本课应读(nìng),不读(níng),“要求”中“要”在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本课中读(yāo),不读(yào)。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指导: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 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不断地“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 一切办法拒绝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梅兰芳拒绝演出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课件提示:在思考的过程中,注意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 来,然后展示,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可以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结。 2.学生交流汇报,适时指导。 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上海沦陷—藏身租界—避居香港—香港沦陷—返回上海 板书:拒绝登台卖房度日香港拒演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前两件事写得十分简洁,比较详细地写了后面三件事)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指导方法:用恰当的词语把每件事情连缀起来, 并加上一些准确的过渡词语。) 环节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四)精读课文,把握形象 深入学习后三件事 师:“卖房度日”“拒绝登台演出”前两件事的基础上,同学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 3—7 自然段,学习梅兰芳如何“滞留香港避演”“蓄须明志拒演”“自伤身体”,深入文章的字里行 间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活动一:合作学习“蓄须明志”一事 1.合作交流: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 3 自然段 (2)讨论:想一想,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蓄须意味着什么?不蓄不行吗? 交流汇报: 预设 1: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预设 2: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 预设 3: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名角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的事情呀!梅兰芳为了爱国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2.同学们想象一下:梅兰芳一方面顶着恶势力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他长期不演戏,收 入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梅兰芳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结合内容相机理解“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 房子。”体会日本侵略者的蛮横无理和梅兰芳的生活窘迫悲惨境地。 (1)品读句子,想想,这句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读?(前面低缓,后面激昂) 指生读。 (2)想象,完成下面的句子。 他宁愿________________,还宁愿________________ ,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 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3)多种方式朗读第 3 自然段,个别读,比赛读。 3.补充资料:长期不演戏,没有经济来源,一家老少怎么生活呢? 据说,当时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银行,但日寇把这笔高额存款全 部冻结,无法取出。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登台演出之后,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他, 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曾经卖过画,出卖自己多 年的藏品,卖掉自己的房子,甚至举债度日,虽然这样,梅兰芳一直坚持民族 气节。 4.引导学生齐读第 3 自然段,读出敬佩之情。 活动二:自学第四自然段 1.梅兰芳回到上海后要买房子,别人给了他怎样的优厚的条件? (指名读) 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面对这样优厚的条件,梅兰芳是怎样做的?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3.从他“卖房维持生活”这件事中,哪句话使你体会深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 艺术家,是一个有精神节操的艺术家。 4.你能根据梅兰芳的事迹,用“……宁可……也……”说一句话吗? 生自由答。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活动三:品读 5—7 自然段 1.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一部分中哪些词一下子打动了你的心? 2.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当然”进行理解。 汇报交流:“斩钉截铁”说明了什么?(他态度很坚决) “斩钉截铁”这个词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坚决与果断) 我们感受到:梅兰芳爱____,更爱________,他视_________________利益高于一切。 他的行为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师:谁能读出这种坚决与果断之情?(点名读) 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不惜冒险注射伤寒针的敬佩之情,读出他斩钉截铁的态度吧。(齐读) 过渡:是呀,梅兰芳坚持大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啊! 环节四:品读“高尚气节” 1.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 “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体现梅兰芳终于走出了困境,终于走上了自己热爱的 艺术舞台?(用“盼望、喜悦的语气读”。) 2.师总结:梅兰芳用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丑陋行径, 课文中也体现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啊! (五)升华情感,直抒胸臆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对梅兰芳先 生的怀念、敬佩之辞表达出来吧!(可以用对联、诗句、歌词、也可以用颁奖词等形式) (生写,课堂交流,及时鼓励)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总结课文,积累运用 1.课堂总结: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中华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 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千秋万代。现在,就让我们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课: 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2.师: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对梅兰芳先生发出这样的慨叹:“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伶’,有几人欤?”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念念这首小诗,感受并继承梅先生不屈不挠的刚强骨 气!(齐读) 3.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查阅、搜集有关梅兰芳的故事、画传、照片,办一份小报,自己命题目。 【板书设计】 拒绝登台 卖房度日强烈的爱国之情 23* 梅兰芳蓄须蓄须明志 卖房拒演崇高的民族气节 自伤身体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笋”“茅”等生字,读准生字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3.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延安革命圣地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延安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单元导语,教师诵读,导入新课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一)教师诵读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请你听完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配乐) (二)初步认识延安 1.同学们,你们想学习这首诗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读祈念曾的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齐读课题)。 2.你知道延安是什么地方吗?(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3.介绍延安的资料 师:(教师出示课件)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 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 动手、丰衣足食的特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 发展到成熟的圣地。 环节二、预习分享,实记字词,初读课文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导朗读 师:要想读好诗歌,必须知道诗的韵脚,才能朗朗上口,铿锵有力。韵脚就是韵文(诗、词、 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请你画出本诗的韵脚。 3.学生自读汇报:全诗押的是 ang 韵。学生尝试朗读 4.师:(教师出示课件,划分诗句节奏,教师范读)想读好一首诗也要读出正确的节奏,请你 根据老师给你划分的节奏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环节三、合作学习,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一)初读课文,体会心情 1.导语:请同学们自读第一小节并思考:课文第一小节运用了什么方法?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2.学生自读交流 预设:比喻迫切的心情 总结: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的向往和追求。作者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 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3.师:你能把这种对延安的追求读出来吗? 4.学生师范读,教师评价。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5.过渡:诗人对延安的追寻非常迫切,对延安非常向往。那么诗人都追寻了哪些地方,你能 找出来吗? 6.预设: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7.师: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8.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汇报。 9.师:(出示多媒体图片和简介)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 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 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 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 120 师 359 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 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 359 旅的。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 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 10.师:这些地方是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们代表着什么? 预设:代表着一种精神,革命的精神。 总结: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二)整体感知,小组自学 1.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 2.师:(出示幻灯片)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诗中还有哪句话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 的是什么? 3.预设:“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4.教师点拨:“破旧的茅屋”“老牛破车”说明过去地生活非常贫困,生产条件非常落后,效 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你能说说这两句话的意 思吗? 预设:我们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总结:是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 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 5.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6.过渡:延安精神如此重要,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预设:(教师课件出示)“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 翅飞翔?” 7.师:这是一个什么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8.预设:这是反问句,意思是:如果一旦失去你,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不能向美好的未来 展翅飞翔。 总结: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这样的人当然没有美好的未来, 我们的国家也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9.师: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预设: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10.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五、六小节。 环节四、回归整体,总结拓展,积累升华 1.总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 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必须发扬艰苦 奋斗的创业精神。 2.全班配乐读文。 3.学生自由谈谈怎样在生活中发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板书设计: 延安 我把你追寻 延河 追寻枣园延安精神 南泥湾 杨家岭 萦绕在心间的家国情怀 ——部编语文教材四(上)第七单元拓展阅读 一、教学目标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拓展阅读《青稞饼的故事》《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文章,能够读懂文章内容,读懂 文章背后蕴藏的情感。 2.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读懂文章内容,读懂文字、文章背后蕴藏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相关拓展文章 学生:熟读课文 四、教学时间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单元主题 1.同学们,谁还记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家国情怀) 2.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爱国画卷: 有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有现代慷慨激昂的延安精神。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抒 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21、王昌龄的《出塞》; 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王翰的《凉州词》; 表达了将士们豪爽的性格及征战之前悲壮的感情。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表达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24*梅兰芳蓄须 赞美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3.是啊,让我们再一次朗读那饱含深情的文字,感悟作者对祖国的感情吧!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 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梅兰芳蓄须》: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 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 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 《延安,我把你追寻》: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二)讨论交流,把握单元重点 1.谁还记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 预设: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说说本单元几篇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学生复习学过的课文。 (2)小组讨论交流。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汇报: 预设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少年时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 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 和远大志向。 预设 2:《梅兰芳蓄须》: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 的丑恶行径,就不断地“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 绝了。 3.讨论: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哪些? 预设 1:将主要自然段的段意连接起来,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预设 2:找“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就出现在课文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或内容上的重点句。只要我们反复地诵读,稍加整理和巧妙引用,我们就能抓住主要内容。 预设 3:抓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快速浏览课文后, 我们可以提取这几个基本要素,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串联成一句通顺的话,这句话就是课 文的主要内容; 4、知识归纳: 叙事为主的文章:交待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人为主的文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写景状物的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景物哪些特点 (三)阅读实践,概括内容,体会情感。 1. 自主阅读《青稞饼的故事》,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 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进入草地第七天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此刻,他迈着艰 难的步履走着。那匹小马,他让因缺药而致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 浮现出严肃的神态: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路”旁。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拍战士的肩头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 眼前这位瘦削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他默默从干粮袋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 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花,问:“他是 谁啊?” “不知道。”另一位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又是三五天过去了。一天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 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 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是那几小块青稞饼。 (1)学生自主阅读,圈画。 (2)汇报交流:首长为什么把青稞饼送给小战士? 小战士为什么没吃呢? (3)阅读文章,概括其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讲一个你知道的长征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主阅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完成习题。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了 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 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 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 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 年 9 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 美国航空公司。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 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 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 10 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 能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近 15 千克。 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 们募捐 15000 美元,把钱学森从拘留所里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 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 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了 5 年。他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 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 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 年,美国政 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 9 月 17 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 月 8 日,他含着幸 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这样,他坚持斗争了 5 年。他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 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 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 年,美国政 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 9 月 17 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 月 8 日,他含着幸 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 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1)学生自主阅读,圈画。 (2)汇报交流: 钱学森想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 美国当局百般阻挠,钱学森为什么还要执意回国呢? (3)阅读文章,概括其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钱学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以致用,练习写话。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再读短文,说说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可以结合《青稞饼的故事》或《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的一个关键语句来谈体会。 (2)汇报交流。 2.交流课下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预设: (1)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3)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biān sàicháng zhēng cuī cù táo zuì jié chū yán sù qīng xī xiōng huáiyí huò xùn chì 2.把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若()所() 斩()截()视()如() 志存()()()忠()国铁面()() 造句: . 3.选择题,将合适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正确的一组是()。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飞将 jiāng 出塞 sài B.宁要 níng 破绽 dìng C. 崛 jué起仿效 xiào D.明媚 meí土炕 kà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A.英雄震奋 B.骚扰延安 C.签订忘想 D.春笋矛屋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博:A.多,丰富 B.宽广 C.取得 2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 ②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 ③叶圣陶老先生知识渊博。() (4)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一组是()。 ①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里静静地流过。 ②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③这就是我日夜思念的小溪。 ④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⑤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A. ③①④②⑤ B. ②④①③⑤ C. 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②⑤③ (5)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繁茂繁荣繁华 1 我喜欢这绚丽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 ②这儿原来是荒滩,现在成了()的商业区。 ③现在正是枝叶()的季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4.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改成反问句) . 2 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③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④美丽的荷花随风摆动。(改为拟人句) . ⑤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 二、根据积累填空。 1.王昌龄的《出塞》中,写到了______代的大将军______,当时的匈奴称其为“______”。本 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日绝句》是代写的,其, 两句表达了诗人远大的人生志向。 3.周恩来是为什么读书呢?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展现了其非凡的抱负和胸怀。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 1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片段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规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 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而()的回答道:“()”。 ……………………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立的志向是,他立此志向的原因是。 3.在“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效”是的意思,“此生”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短文 2 (二)勇气 19 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 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愿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领子,劈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头盖脸地打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 痛得呲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求饶。 旁观的学生或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嘻笑,或者胆战心惊地一走了之,除了一个外表文弱 的男生。他看到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 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着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的骂道: “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承受一 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那两个 新生也成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 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少年,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 伦。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柔弱()接受()恶行()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1)俩人之间情投意合,非常要好。 (2)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3)一点也不害怕。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文中合适的词语填空。 面对欺负弱小的一幕,有的人因为害怕和畏惧而;有的人因为事不关己而;有的人因为幸灾 乐祸而;只有那个外表柔弱的男生,这个人叫。 4.仔细读一读文中划有横线的句子,你觉得这个高个子同学此时会想起什么?为什么? . . 5.读了本文后,对你有什么启示和帮助?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 短文三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 年,宋庆龄 15 岁,就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 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 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 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 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 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 她仍然用(温和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 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 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振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 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坚艰) 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 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和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估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 . 四、习作。 书信曾经是人们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请你参照书信写法, 来给远方的亲友或其他人写一封信吧!题目自拟,字数在 300 左右。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