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全套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
《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
法》。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
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
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
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
《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
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
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
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
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
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
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
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
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把时间流逝这种人们
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写得令人
感动,发人深省,表达了作者对
时间流逝的惋惜无奈,启发世人
1.创设情境,引导
学 生 联 系 生 活 实
际进行大胆想象,
领 悟 作 者 所 表 达8.匆匆 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重点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
秀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
方法。
2
的情感。
2.运用小组合作学
习的方法,引导学
生 揣 摩 优 美 语 句
的深刻含义,能主
动 探 究 作 者 运 用
的写作方法,仿照
课 文 写 出 自 己 对
于“时间之流”的
感触。
9.那个星期天
本课通过写“我”第一次盼
望出门的经历,细致刻画了一天
之中“我”心情由兴奋期待到焦
急难耐再到绝望失落的心理变
化。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体会“我”心情的变化,探究作
者是如何在细致具体的叙述中,
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
2
1.指导学生运用多
种形式读文,体会
主 人 公 在 一 天 之
中的心理变化,理
解 其 丰 富 而 敏 感
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析课
文,学习作者运用
多 种 描 写 表 现 人
物心理的方法,并
能 结 合 自 身 生 活
实际,进行仿写。
交流平台与初
试身手
“交流平台”是对前两篇精
读课文学习后的总结、归纳与提
升,回顾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
“初显身手”通过设置情境,让
学生就心情“好”与“不好”这
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
情感。重点是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体验情感,初步运用。
1 1. 充分调动学生
自主、合作学习,
在 交 流 中 总 结 习
得的写作方法,教
师 进 行 简 单 的 指
导。
2. 创设情境,引导
学 生 联 系 生 活 实
际,感受心情不同,对 身 边 事 物 的 感
受也不同,学习借
景抒情的写法。
习作:让真情自
然流露
以《别了,语文课》和《阳
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为
例,引导学生继续感受作者在文
章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以及进
行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重点是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忆生
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运用所学
到的写作方法,真实自然地表达
自己的情感。
2 1.通过游戏创设情
境,学生初步获得
不同的情感体验,
再 采 用 谈 论 交 流
法 让 学 生 畅 所 欲
言,激发写作兴趣,
搜索写作素材。
2.结合习作例文,
指 导 学 生 领 悟 作
者 表 达 情 感 的 方
法,并能运用到自
己的习作当中去。
课题 8.匆匆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
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
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
重点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
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
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重点学习第 1、2 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教具
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
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
【出示课件 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
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
基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
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 50 年,现在就让我
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
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出示课件 3】
借助学生耳熟能
详的珍惜时光的名言、
诗句,感受时光飞逝的
无奈,较为容易和学生
产生共鸣,为下文的学
习做好了铺垫。
关注写字教学,培
养学生细致观察、用心
书写的良好习惯。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
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匆匆》《背影》《荷塘月
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
著称于世。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出示课件 4】
2.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出示课件 5】
4.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出示课件 6】
预设:
(1)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交流:“涔涔”指流汗状,“潸潸”形容泪流不止。为什
么作者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无
奈与悲伤)
(2)出示: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交流:什么叫“挪移”?(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
移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挪移”就是慢慢地移
动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写“挪”字,上下不平齐,左、中、右三部
分要写得同样宽。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
阳蒸融了。
交流:“蒸融”这个词比较难以理解,可以用组词法,“蒸”
就是“蒸发”,“融”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蒸发融化 ”
的意思。
从怎样把难句子
读顺的指导到对生字
新词的释疑,再到对写
字的训练,扎实地上好
语文课。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再读课文,整体入手
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出示“品读助手”【出示课件 7】: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师提示: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悟
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
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
短语写在黑板上。
(二)局部赏读,深入体会
1.学习体会第 1 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
悟?
2.重点句子点拨【出示课件 8】: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
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
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
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
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
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板书: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指导背诵第 1 自然段。(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
语文《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
来背)
3.学习体会第 2 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 1 自然段的方法,理解
第 2 自然段。
4.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出示课件 9】: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板
书:具体说明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2)对话交流:“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
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 1898 年,《匆匆》写于 1922 年 3
月 28 日,时年 24 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 24 年。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
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
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
分无奈的情绪。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
情。
(4)指导背诵
教师点拨:对于 1、2 自然段的背诵,可以借助排比、反
问、比喻的特殊句式来背,还可以结合作者表达的对时光
逝去的无奈的感情来背诵。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回顾本文出现的生字:挪、蒸,交流“蒸”的写法。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 1、2 自然段。
本文的课后习题
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
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
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
背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注音。
涔涔 潸潸 赤裸 徘徊 遮挽
蒸融 伶俐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确乎:
涔涔:
潸潸:
徘徊:
三、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中。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
四、填空。
《匆匆》是一篇 (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 。文章紧紧围绕“ ”
二 字 , 细 腻 地 刻 画 了 。 他 写 过 的 同 一 体 裁 的 作 品
有 、 。
【答案】
一、chén shān lūo pái huái zhē wǎn zhēng róng líng lì
二、略三、1.比喻 2.拟人 3.反问 4.排比 5.设问
四、散文 朱自清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 《春》《背影》等。
课题 那个星期天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
“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
重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
写作方法。
教学
难点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媚、蚁、叨”等 1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
“蚁穴、念叨、原谅、惊惶、依偎”等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回顾所学,质疑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
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盼》写了
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
回顾上学期所学
的同一主题的课文,唤
起学生已经掌握的学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
铁生的《那个星期天》。(板书课题:那个星期天)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针对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
些疑问?
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带着这些问
题,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2】
史铁生(1951—2010 年),中国作家、散文家。初中
毕业后于 1969 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
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 3
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
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
1982 年、1983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
届鲁迅文学奖。
习方法,为学好新课服
务。
让学生读题质疑,
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
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
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
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
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读
准字音,通过查工具书的形式弄懂意思,不懂之处及时请
教他人。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3】
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吓唬:使害怕,恐吓。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耽搁:拖延时间。
沉郁:低沉郁闷。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
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
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提高自学能力。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急遽:急速。
惊惶:惊慌。
依偎:亲热的靠着,紧挨着。
三、再次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能否用一
句话来概括?(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
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那课文是按怎么的顺序来写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
应的语句进行概括。
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3.教师追问: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
“我”的心情。
4.是的,本文主要写了“我”在这一天里等候母亲的过程
中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抵 1 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出
示课件 4】
对比句子:
(1)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2)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
下去。
(2)句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
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四、重点研读,体会心情【出示课件 5】
1.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
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读通课文,初步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梳
理文章的写作顺序,理
解“我”的心情是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引导学生将“我”的心
情变化与这一天里时
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
会,以便更全面、准确
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
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
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
们在自主、合作、探究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预设: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
我盼来了。”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
“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
的兴奋。
(3)“这段时光不好挨。”作者怎么来体现不好挨?通过
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
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
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4)“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
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
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
情。
(5)“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
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
派荒凉。”这里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
5.总结:本文写了“我”等待的过程,在这一天里我心情
的变化是:(板书: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
——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
内容,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在具体细致
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呢?下节课我们将
继续学习。
温故而知新。通过
回顾课文,明确学习的
目标。布置作业,巩固
所学,为下节课的深入
学习打下基础。2.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注音。
吓唬( ) 挨 ( ) 咔嚓( )
沉郁( ) 缥缈( ) 急遽( )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盼望:
明媚:
吓唬:
空空落落:
翻箱倒柜: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答案】
一、吓唬(xià hu)挨(āi)咔嚓(kā chā)沉郁(yù)缥缈(piāo miǎo)急遽(jù)
二、盼望:殷切的希望。明媚:(景物)鲜明可爱。吓唬:使害怕,恐吓。空空落落:空
旷而冷冷清清。翻箱倒柜:形容彻底的翻检、搜查。
三、文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
方法。
2.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2 )分
钟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指名学生说这一天里“我”的心
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这节课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学习作者是如何
真实表达内心感受的。
通过回顾,整体感
知课文内容,引起思考,
也是为了深入学习课
文写法作铺垫。
新课
教学
( 30 )分
钟
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1. 【出示课件 6】默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我”心
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我”
的心理,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3.小组汇报。
超链接【出示课件 7、8、9、10、11、12】
(1)出示: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
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
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
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
兴奋期待的心理。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
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
紧扣习作单元的
教学目标,把学习的重
点放在对文章写作方
法的理解和领悟上,在
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
解能力的同时,引导他
们更加关注表达。想象她们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
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的耐心等待。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
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
活动,表现了“我”的焦急无奈。
(4)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
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
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
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
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学生自主交流:这段话写出了什么的变化?
引导学生总结:通过对周围景物的描写,表现
“我”的怅然失落。
(5)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
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
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交流:为什么这里要写母亲的反应?侧面描写表
现出“我”当时的失望委屈。
(6)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
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
消逝,一派荒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写“我”的动作(“蹲”
“依偎”“闭上眼睛”)和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内
心的绝望无奈和极度委屈。
(板书: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
流泪、依偎、闭上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
去——消逝)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8 )分
钟
三、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
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
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
实。
2. 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
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
情感的方法。
四、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
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
讨论。
3.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
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总结写法,读写结
合,让学生把学到的写
作方法及时运用到写
作中去,提高写作的兴
趣和自信。(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
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
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
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
的变化。
4.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
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
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
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板书
内容
那个星期天
动作描写:踏着、看着、蹲、念念叨叨、流泪、依偎、闭上
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文章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
述“我”的心理。
1.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
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二、读一读,选一选。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句话中“天色昏暗下去”
除了让我们知道时间的变化,傍晚来临,还能让读者感受到( )。
A.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B.天色已晚,我不再等了。
(2)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
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句中的观察点发生了转换,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
A.我等得太久了,眼前出现了幻觉。
B. 这样写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其实也表现了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景。
【答案】
一、1.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
2.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3.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
的心理。
二、1.A
2.B
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本
单元主题是写出真情实感,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篇课文教师主
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
些情感的变化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学习所得的方式
围绕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给了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
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小练笔“写一次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能让学生灵活
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达到了既定目标,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备课素材
【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 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 1969 年插队延安,1972 年因病致
瘫,转回北京,1971 年到 1981 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 1979 年开
始创作, 1998 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其经费主要由中国作家协会
和北京市政府负担。2010 年,12 月 31 日凌晨 3 点 46 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
武医院去世。根据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 月 31 日凌晨 6
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人物评价】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
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
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主要作品】
《务虚笔记》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中短篇小说结集之一。《插队的故事》《我的遥远的清平
湾》当属于知青文学的经典佳作。《病隙碎笔》
《病隙碎笔》作为 2002 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
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
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
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
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吓唬(hǔ) 耽搁(gē) 绽开(zhàn) 沉郁(yù)
B.缥缈(miǎo) 急遽(jù) 惆怅(chàng) 依偎(wèi)
C.消逝(shì) 华侨(qiáo) 擦拭(shì) 叮嘱(zhǔ)
D.沉寂(jì) 翻阅(yuè) 包裹(guǒ) 张皇(huāng)
二、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A.盼望 明媚 绊脚 翻箱倒柜
B.揉开 惊惶 枕搁 空空落落
C.缥渺 依偎 答应 全神贯注
D.滋味 浅显 鼓厉 胡思乱想
三、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急遽:着急的样子。
B.绽开:裂开; 惆怅:伤感,失意。
C.饶有趣味:十分有趣; 呜咽:低声哭泣。
D.自修:自习; 叮嘱:再三嘱咐。
四、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
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
3.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
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
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
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
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②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
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 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
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
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
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 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2. 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3. 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你的看法。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请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仿照文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参考答案:
一、C
二、A
三、A
四、1.动作描写 2.细节描写 3.语言描写
五、1.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
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
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2. ①“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
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3.答案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
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 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
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答案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
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
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
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六、答案示例:等呀等,盼呀盼,终于等到发卷子了,原来信心十足的我,心也“砰砰砰”
地直跳。试卷一发下来,我两眼只紧紧地盯住那两个红色的数字,喃喃自语道:“怎么可
能,才 86 分?”我被惊得像个木瓜,简直呆了。这时同桌哈哈大笑:“你把卷子都拿反
了!”,我把试卷正过来一看,鲜红的“98”让我稍微松了口气,可我的 100 分哪儿去了
呢?我再仔细一看,原来数学的一道计算题又被多写了一个“0”。唉!都怪我又粗心大意
了,平常我总是想等到考试时细心一点儿就行,现在才知习惯是靠平时养成的,真是悔之
晚矣!
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写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2.体会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3.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教学
重点
1.联系所学课文,总结文章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2.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教学
难点
选择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表达当时的情感。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2 )
分钟
一、导入
1、引用刘勰( xié)《文心雕龙》中的句子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2】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岁
“情动而辞发”,良好
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大致是
这样的: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
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
情的抒发。
2、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板书:
写真情实感)
而在情感的碰撞中生
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新课
教学
( 36)
分钟
二、交流平台
1.(板书:交流平台)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概
括出写真情实感的两种方法。
(1)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者景物之中,在叙述
中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情感。
2. 【出示课件 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匆匆》和《那个
星期天》两篇课文中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谈谈作者是如
何抒发情感的。
3.全班汇报交流。
超链接随机【出示课件 4、5、6、7】预设:
(1)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
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
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
找更多的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
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①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作者借助“跳房子”“看着云彩走”
“找蚁穴”“看电影画报”等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
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板书:举动)
②你有等待的经历吗?用几句话说说你都做了一些什么事
引导学生读“交流平
台”中的内容,概括出
写文章抒发真情实感
的方法,为后面的“初
试身手”提供方法指导。情挨时间。
(2)“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感觉到周围的
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
越缥缈”“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
荒凉”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周围环境的变
化,借此来抒发自己心情由兴奋到失望到绝望的变化过程。
(板书:环境变化)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
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
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通过动作和心理独白来表达作者等待时的焦急和无
奈。(板书:动作和心理独白)
(4)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
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
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
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地来到
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
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
叹,更能打动读者。(板书:设问)
4.总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表达感情的方法有很多,融情
于景,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甚至直接写内心独白,都能
帮助我们更好地抒发真情实感。
利用“交流平台”,
回顾在精读课文中习
得的写作方法,突出习
作单元的特点。三、初试身手
1.(板书:初试身手)生自由读“初试身手”中的例文;
【出示课件 8】
(1)场景一: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例文一: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向我微笑,树上的鸟儿
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2)场景二: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得分的好机会没
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例文二:天灰蒙蒙的,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旁的花
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
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2. 这两段例文,分别表现出小作者怎样的心情,用笔圈出
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关键词。
例文一:表现出小作者养小狗的心愿终于实现后的快乐、
兴奋、欢喜的心情。抓住“微笑”“欢唱”“高兴”等关键
词来谈感受。
例文二:表现出小作者篮球比赛失败后的沮丧、自责、愧
疚的心情。抓住“灰蒙蒙”“压抑”“耷拉”“无精打采”
“讥笑”等关键词来谈感受。
3.再读例文,用横线画出两段例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你发
现了什么?
例文一:画出“花儿”、“鸟儿”、“树叶”
例文二:画出“花儿”、“小鸟”
(板书:好:花儿微笑、鸟儿欢唱 不好:花儿无精打
采、鸟儿讥笑)
【出示课件 9】师引导学生总结:同样是写路旁的花儿、
国学大师王国维
说:“一切景语皆情
语。”心情不同,自然
景物也会附着上不同
的感情色彩。树上的小鸟,作者心情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通过
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借景抒情。(板书:
借景抒情)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
两种状态,写几句话来表达情感。
【出示课件 10】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 钓鱼
情境:钓鱼
心情好: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洒在湖面上,像无数
碎金子在闪烁在跳跃。蝉在树上起劲儿地叫着,好像啦啦
队一般在为我加油呐喊。一阵清风拂过,柳条飞舞,也如
同在为我挥臂鼓劲。我手持钓竿,静静地望着水中的浮标,
悠然自得地坐等大鱼上钩。
【出示课件 11】心情不好: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也
烧灼着我这颗不安的心。湖面上跳动的阳光如万刃利剑,
是如此刺眼,我无可奈何地闭上眼睛。蝉在树上聒噪地叫
着,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一股热风袭来,空气都似乎变
得有了重量,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不耐烦地把鱼钩
一次次提出水面,每次都是空空如也。
5.自由练写。
6.小组内互评互改。
7.全班交流汇报。
先习得方法,再运
用方法进行片段作文,
降低了难度,更高能提
高学生写作的信心,激
发写作的兴趣。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2 )
分钟
四、总结
人的心情不同,对人、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对景物
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我们也可以
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去 。
板书
内容
写
真 交流平台 举动、环境变化、动作和内心独白、设问
情 好:花儿微笑、鸟儿欢唱
实 初试身手 借景抒情
感 不好:花儿无精打采、鸟儿讥笑
课题 让真情自然流露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 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
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 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
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3. 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
情实感的方法。
4. 和同学交换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
教学
重点
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
能把变化也写清楚;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
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
难点
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
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
回忆当时心情,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
情实感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5 )
分钟
一、激趣导入,预备素材。
1. 做游戏,谈感受。
【出示课件 2】击鼓传花
第一轮,鼓停拿到花的同学罚表演节目,第二轮鼓停拿到
花的同学抽奖。分别说说两轮游戏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怎
么想的。
2. 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情感,你还有过哪些情感体验?
(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怒火中烧......)
3. 书上也提供了一些表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
读。
4. 【出示课件 3】原来人的情感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怪不
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
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小结: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
体验。如果我们善于捕捉内心情感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内
容和方法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就能让真情自然流
露。(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
以游戏击鼓传花
导入,让学生体验内心
情感的变化,激发学生
写作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33
)分
钟
二、小组交流,诉说感受。
1.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感受?什么使你产生了这样的
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理清思路小
声地说一说。
2.组内同学轮流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说清楚事情的经
过以及当时的心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针对同学的发言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名组内交流中表现出色的同
学,跟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学习例文,习得方法。
1.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可谓是真情流露。但
在写作中如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
感呢?我们可以从这个单元的习作例文中找找答案。
2.默读例文《别了,语文课》,关注文章旁的批注,边读
边思考:“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
学生先回忆自身
经历,感受当时的情感,
再小组合作,轮流发言,
最后全班交流,大大降
低了习作的难度,激发
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习习作例文《别
了,语文课》,把重点
放在对文章表达方法
的领会上,最大限度地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生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2)集体交流:【出示课件 4】“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
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
态度变化:由厌恶到喜欢)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种变化的?
超链接【出示课件 5、6、7】
①用具体事例突出变化。
“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
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
“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
课文内容饶有趣味。”
“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
提示:作者写了“我”看报纸、温习课文、写生字这三个
具体事例,写出了“我”对语文课情感的变化。
②借内心独白抒发情感。
出示句子: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
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
外语教育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师引导学生交流:内心独白是指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
章里,作者让人物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种方
法更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心情。
③选典型事例凸显心情。
写告别中国语文课,可能由很多事情可写,这里只选择了
哪两件事情来写?(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情就
很好地把气氛与心情凸显了出来,表现出“我”对语文课
的依依不舍。
总结。通过学习这篇例文,我们了解到运用恰当的写作方
法能够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让真情自然流露,
打动读者。
3. 【出示课件 8】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阳光的两
利用好例文,交给学生
写好作文的法宝。种用法》这篇文章,边读边想想阳光有哪两种用法?从两
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下来,
做好批注;
(2)集体交流:谁能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出阳光有哪两种
用法?
①母亲把太阳叠进被窝帮“我”御寒;
②毕大妈把太阳煮在水里面给孩子洗澡。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
合具体语句来谈一谈。(在艰苦日子里,母亲就是照亮和
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超链接【出示课件 9、10、11】
①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
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有意思的是,母亲
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
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被子里就是暖
呼呼的了。
引导学生抓住“冰凉如铁”体会家境一般,没有御寒的设
备“我”晚上难以入眠。
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动作“取”“抱”“叠”“铺”,一系列
的动作描写让温暖慈爱的母亲形象呼之欲出。
②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
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
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把温暖的被窝与暖水袋进行对比,同样
能带来温暖,但温暖的被窝更能体现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
的关怀与照顾。
③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
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
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
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
引导学生抓住“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溅
一盆的水花”“哪吒闹海”,描写出了孩子洗澡时的欢乐场
面,衬托出母爱的智慧慈爱给孩子们带来的幸福与温暖。
引导学生学习习
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
法》,把重点放在学习
作者是如何选择合适
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的。这样两篇习作例文
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
同,学生学得的方法也
不同。(4)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呢?【出示课件
12】
①通过叙述母亲和毕大妈创造阳光的两种用法的事例讴
歌了母爱的温馨慈爱。
②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情感的线索,表达出母爱就是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给人温暖与光明。
(5)【出示课件 13】总结。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
当我们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之中,看似平淡的叙述
流露出的是柔软绵长、感人至深的真情实感。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2)分
钟
五、结束语和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习作例文,体会到了在写作中如
何组织语言和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让我们拿
起笔来写作,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吧!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 和同学交换习作,互相说说哪些地方较好地表达了情感;
2. 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
( 2 )分
钟
一、导入
我们已经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完成了作文,这
节课,我们互相欣赏、评改彼此的习作。在此之前,
先来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
【出示课件 14】
1.选择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感受,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表达出真实自然的情感。
2. 能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
情实感。
回顾习作要求,让
学生带着目的去评改
他人的文章,也能根据
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
习作。
二、佳作放送
在这次作文中有些同学的文章不但写得生动、具
体,而且感情真挚动人。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板
书:佳作放送)
1.优秀习作者上台朗读习作,边投影展示。
2.同学观看、倾听并思考:同学主要写了一种什么感
受?有没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内容来表达情感?
3.学生评析。
【出示课件 15】
(1)你觉得这篇文章写清楚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吗?
(2)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表达情感?
(3)选择了哪些合适的内容来抒发情感?
(4)还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4.教师小结。
三、亮点欣赏
1.分享精彩语段。
导语:佳作不是人人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作文中
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精彩之笔,比如,一些语句和段落
很是精妙,可谓亮点之处。(板书:亮点欣赏)谁愿
意把你写得最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听?
3. 教师采访展示者和听众,精彩在何处:(注意鼓
励习作困难的学生发言、展示,激发其写作的积极
学生欣赏优秀的
习作,既表彰了写作水
平高的学生,又能激发
其他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习作要求全班进
行评析,起了示范作用,
为接下来学生之间互
相评改习作打下基础。
欣赏习作中学生
的精彩片段,进一步强
化写好这篇作文的方
法,也让更多的学生体
验写作的乐趣,激发他
们抒发真情实感的愿新课
教学
( 36)
分钟
性。)
四、互评互改
导语: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欣赏了这些同学的亮
点,你是否也有所触动,迫不及待地想修改自己的习
作了呢?(板书:互评互改)接下来,我们分小组互
评互改习作。
【出示课件 16】
1.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2.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欣赏。
3.将修改后的片段集中再次讲评,并说说自己的感
受。
五、金玉良言
1.教师采访通过修改后习作水平进步明显的学生:你
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2.小结: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三分文章七分
改”,要“不断修改,反复推敲”,还要“多读、多思、
多改”。这样,我们的写作兴趣在修改中会得到激发,
写作水平在修改中也会得到提高。
六、誊抄作文
将这篇习作工工整整地抄在作文本上,可以投寄
给班级的班刊或平时阅读的刊物,体验成功的喜悦,
让更多人分享你的真情实感。
【出示课件 17】
要求:
1.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大方。
2.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全部写完后,通读整篇习作,再次检查错字及标点
符号。
七、习作例文【出示课件 18、19、20】
流年里的父爱
不知从何时起,放学单独回家成了一件自然而然
望。
好文章是改出来
的,经过多方位的交流,
同学们在互相评改中,
既能检查自己习作中
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合
理修改,又可以提高自
己的写作水平和欣赏
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
综合能力。的事情。学校离家路程不是很远,但每次看见同学由
爸妈来接,我心里未免有些难受。我也渴望能牵着爸
妈的手一起回家!
那天一直下着暴雨,直到放学,雨也没停下来喘
一口气,反而有愈下愈大的势头。同学们陆陆续续都
被家长接走了,一会儿就只剩下一个我了。我站在学
校传达室门口,望着天空,墨色的浓云挤压着天空,
沉沉的仿佛要坠下来。淡漠的风凌厉地穿梭着,将人
的惊呼抛在身后。柔软的小草早已战栗地折服于地。
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打在我不安的心上。
我倔强地等着,雨下得这么大,会有人来接我的。
然而,我终于绝望了,只得强撑着雨伞,冒着狂风暴
雨向家的方向走去。雨水在低洼地带已经汇集成一片
小水塘了,而我不得不穿过这条“长河”,正当犹豫
不决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雨幕中。
他穿着西装,踩着皮鞋,神情焦急,略显狼狈,
显然是下了公交车就直接来接我了。爸爸来了,他蹲
下身子,弯下腰,想要把我背过去。我像做梦一般,
马上回过神来咧开嘴笑了,一骨碌爬上了久违的爸爸
的背上。
我一只手搂着爸爸的脖子,一只手紧紧地撑着雨
伞,雨似乎幻化成了一首欢快的音乐,蹦跳在我们的
头顶上。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2)分
钟
七、课堂总结
这次习作,大家都完成得非常认真,对于真情,
我们要用真心去体会,用语言去描摹,用技巧去渲染,
用构思去完善。这样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好文章!
板书
内容
让真情自然流露
佳作放送
亮点欣赏
互评互改 教学反思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
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要
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激发情感,突出主体体验是诱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前提。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课堂中以游戏导入,激
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让他们联系生活去回味或期待、或沮丧、或欣喜等情感体验,学生
的写作兴趣就浓厚了很多。
二、真情交流,感悟自我是燃起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火花。
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都很强,正处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教师要合理
引导,把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给每一个学生在他觉
得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自由地表达,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被倾听的乐趣,这样才能让
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借助习作例文,融会贯通是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保障。
教师在指导作文教学时,应当巧妙地运用好习作例文教给学生的方法,可以结合“交
流平台与初显身手”的内容,引领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习作
中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