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重点)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认读理解了字词,初步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深入地阅读《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从作者深入细致的描写中获得新的体会和收获。二、梳理方法,整体感知1.回顾方法。导问: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你有哪些好的方法?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整理、点拨。预设:(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标注出来重点理解。(3)提出相关的问题。3.小结:“学贵有疑”,同学们阅读时,可以针对内容、写法和启示等提出一些问题,写在旁边和文后,在阅读提示中寻找方法。三、互动交流,重点点拨(一)小组合作整理问题清单,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1、结合小组问题清单,学生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课件出示:(1)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3)“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提问方法。板书(1)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2)从课文的写法方面提问。(3)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问。2、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希望大家能从作者深入细致的描述中获得新的体会和收获。)3、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人人都围绕“我读懂了哪些?”“我发现了哪些?”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4.谁愿意把读懂的问题分享给大家。(生汇报直接分类,把问题粘贴到黑板上)(二)主要解决的问题交流时,教师要适度进行归纳和展示。预设:(1)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呢?(写法)(1)第二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写法)(2)蝙蝠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他是靠什么探路的?(内容)(3)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了飞蛾、蚊子会怎么样?(内容)(4)如果蝙蝠不是靠眼睛探路,那是用什么探路呢?(内容)(6)科学家是怎样解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三次实验(内容)出示表格,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概括三次实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语言要凝练、简洁。实验顺序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证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读读这句话,“反复”和“终于”说明了什么?(内容)(6)为什么把蝙蝠比作没头的苍蝇?(方法)(7)为什么课文没有重点写后两次实验?(写法)(8)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第七自然段(内容)出示思维图,教师追问飞机呢?引导学生借助图示用自己的语言把蝙蝠和雷达分别发现障碍物的过程说一说。(10)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思维图(内容)课件出示蝙蝠探路图和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课件出示: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蝙蝠的生物学行为”。(12)“蝙蝠探路”的原理还能用在生活中什么地方(启示)(13)人们在蝙蝠身上得到了那些启示?(启示)教师引问:你认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二)小组讨论:把剩下的问题整理到小组问题清单上。课前准备好清单空白纸,准备填写,提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注意筛选、整合问题。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链接《它们是茎,还是根?》片段:1.学生自主阅读,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小组合作,将问题进行整理。2.展示问题清单。预设:什么是变态茎?作者介绍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列举了具体的例子呢?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变态茎?…………3.学生们进行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提问方法。五、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看从内容到写法再到启示,短短的150个字,但是大家产生了这么多的问题,带领着我们大家走进了有趣的植物世界,你们很棒!其实无论是学习,阅读,还是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一个“问”字,当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在单元的导读页就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下同学们还可以沿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还可以想一下,除了这三个提问的角度,我们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提问呢?板书(省略号)这么多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最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呢?在下一篇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