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课 【教材分析】《幸福是什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十课,本课属于阅读课文。 【内容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写的。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目的】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认识6个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幸福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出音乐《幸福拍手歌》,教师与学生一起歌唱拍手。导入课题,展现问题——幸福是什么。展现课件,总结幸福的种类是多样的,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幸福是什么》一课来寻找答案。二、 检查复习情况。检查生字词,挑选一名“小老师”带读,帮助纠正,适时表扬。讲解生字词。三、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同学们,我们已经扫除了课文中的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幸福吧!全班快速的默看课文,边看边思考,本课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件展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看来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的很强。本课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故事。(课件展示)四、 细读课文 体会幸福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篇童话主要是用了什么样的记叙手法?(事情发展顺序)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事情发展顺序要去怎么交代事情呢?(起因、经过、结果。)很好,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第几段到第几段是交代事情的起因的?第几段到第几段又是交代事情的经过与结果的?第一部分: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的起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那么他们挖井的过程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高兴、兴奋。)而挖井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课本上找一下答案。(教师总结。)在挖井后他们遇到了谁?说了什么,分别又做了什么决定?第二部分: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三个青年快活地看着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分析小井旁边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回答出三个青年快活是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三个青年最后明白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章中用波浪线画出来。边画边思考: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都做过了些什么,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分析第一个牧童)第一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医生。)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治病救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表演怎样治病救人,病人反应又是怎么样。)(分析第二个牧童)第二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做过很多工作。)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帮助别人。)(教师总结,同时让学生思考做过很多不同工作的时候是怎么帮助别人。)(分析第三个牧童)第三个牧童在是十年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成了农夫。)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耕田养人。)(教师总结,情景演绎农民种田。)第三部分:在他们聊天的时候,谁出现了,说了什么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在这里的“义务”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就是孝顺父母。总之,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这三个青年都明白了:因为他们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了对别人有用的事。这就是智慧女儿叫他们寻找幸福的目的。(课件展示)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最后我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捋一下文章的脉络,做一下总结。拓展:对于幸福这个词,原本你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想的? 【作业处理】完成小状元。 【板书设计】 第一个牧童——医生——治病救人第二个牧童——很多工作——帮助别人 劳动、做有意义的事情地三个牧童——耕地——养活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