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
2020 届高三砺锋培卓测试(四)15 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白居易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谁能平定淮河的风波,听说李六你即将去那上任。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
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李六你不仅是一个写文章的高手,而且善于谋划,一定能够谈笑间消解兵戈。颔联正面描
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剑戟埋没在尘土中,总会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困于浅谈,想要腾飞其实不在于水的多
少。颈联运用比喻,将朋友和自己比作受埋没之人才,表达了对朋友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
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的期盼之情。
四十着绯①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砣。
不惑之年就官至司马,你这一辈子没有浪费了光阴啊。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李景俭升为军司
马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仕途前景充满期望的心情。
【注】①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
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补充注释:此诗写于江州司马任内,诗人遭遇贬官,职微位轻,对李景俭之任有称羡之意。①奏记:汉时朝
官对三公、州郡百姓或僚佐对长官陈述书面的意见叫“奏记”,至六朝尚沿用。“奏记”文字多出于高手。②谈
笑解兵戈:《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齐人,周游列国至赵,适逢秦军围赵都邯郸,魏王因惧秦而派使者
辛垣衍劝赵尊秦为帝,赵平原君犹豫未决。此时鲁仲连出面,向辛垣衍陈述利害,经过反复辩论,终于说
服魏赵两国不尊秦为帝。秦将闻之,为之“却军(退军)五十里。”南朝齐·左思《咏史八首》之三:“吾慕鲁
仲连,谈笑却秦军。”③行军司马:职官名。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相当今参谋长的职务。
15.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 分)参考答案:
①运用比喻,用“埋于泥沙之剑戟””围于浅滩之蛟龙”比喻受埋没之人才,既喻友,也喻己;
②“终难久””可在多”既表达了对李景俭终于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
被朝廷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期盼之情。
存在问题:
1、对诗歌情感理解不准确、不全面。
2、考点解析不正确,答题思路不清晰。
复习重点:
1、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诗歌情感。
2、更规范、更清晰地作答主观题。
突破方法:
1、读懂、整理、总结古代诗歌的情感符号。
2、分清常见题型,理清作答思路。
古代诗歌的情感符号(我们理解诗歌感情的抓手)
一、怀古诗:
1.古代遗存。如都城、战场或名人故茔、旧居、为官之地或重要史事发生地以及相关历史、典
故。
2.历史上的繁盛与眼前的荒凉破败的强烈反差。如金陵城、秦准河、台城、扬州、汴京、长
安……(反差越大,慨叹越深,如:历史兴衰的感慨、国家兴亡的感慨、统治者不吸取历史教
训的批判等。)
3.历史人物的功业、命运。
一类是“成功人士”,如周瑜、曹操、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霍去病(封狼居胥)、卫青(奇
袭龙城)、窦宪(燕然勒功)、马周(新丰客【怀才不遇﹐行旅在外遭冷落的人】)……(仰慕、钦
佩,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或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
一类是“失败英雄”,如屈原(忠而被谤、自沉汨罗)、贾谊(时运不济、抑郁而终)、项羽(功
败垂成、乌江自刎)、诸葛亮(北伐失败、抱憾而终)、李广(勇武过人、不遇于时)……(惋惜、
赞美,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或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写自己的怀才不遇,人生失意。)
4.亡国或重大政治事件的惨痛教训。如“秦二世而亡(修长城、造阿房)”“隋朝速亡(凿通河、游江都)”“六朝交替灭国、金陵成为废都空城(耽于享乐、重蹈覆辙)”“陈后主荒淫误国(门
外楼头、后庭遗曲)”“安史之乱、马嵬兵变(沉溺女色,骄奢淫逸)”“衣冠南渡”、“新亭对
泣”“宋室南渡、靖康之耻”……(经验、教训,慨叹历史,讽喻现实。)
二、咏物诗:
物象特征(人格化)与人格特征的对应关系:
高 志向高远、声望卓著
直 正直、刚正
香 品格美好高尚
白 纯洁、高雅
耐寒 坚贞、清高
不折、挺拔 顽强、不屈服、有气节
清澈、皎洁 清廉、纯洁、不同流合污
独处(立、放) 不合流俗、耿介傲岸、淡泊名利、保持名节、隐居
突出、不平 峭拔、傲岸不羁、不随波逐流
无声、平缓 温和、仁厚、低调谦逊、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三、田园诗:
1. 田园意象:
深(终南)山、武陵(人)、野老、农夫、樵夫(林叟)、渔夫(翁)、山客、牧童、五柳、溪流、
泉水、山风、山月、田家、村野(墟)、禾黍、桑麻、场圃、腊酒、浊酒、新酿、酒肆、茶肆、
野茶、东篱、篱笆、柴门、荆扉、牧牛、渔舟、鸡鸣、火吠、钟声、寺庙、道观、松、竹、
梅、菊……(悠闲、自得、闲适、喜欢、陶醉)
2.隐者的标志性行为:
种菊、养梅、养鹤、酿酒、饮酒(茶)、采茶(药)、醉酒、避世独居、临溪(水)而居、居所简
陋、行踪飘忽(神秘)、钓(捕)鱼……(塑造隐者形象,表达仰慕、钦佩、隐逸情怀。)
3.著名的隐者(名、字、号、典故):
范蠡(陶朱公→功成身退、不慕名利)、严光(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少有盛名,又是光武
的少年同学,与光武的关系非同一般。光武帝即位后,改名换姓,躲藏起来不见光武,光武亲
自登门劝他出山,他不肯;给他官做,他不要。最后在富春江边种田钓鱼,以终天年。】→拒
绝权势利禄)、陶洲明(五柳先生)、老莱子(彩衣娱亲)、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许由(颍水洗耳【相传尧访贤禅让天下,在箕山附近访得许由,尧让其治天下,许由以为是一种羞辱,脏了耳
朵,到颍水之滨洗耳。】→鄙薄富贵)、林逋(林和靖,梅妻鹤子【宋代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
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楚狂接與(陆通,笑孔
丘)、於 wū陵子(陈仲,为人灌园【战国时齐人陈仲,因居于楚地於陵,故号於陵子。楚王闻
其贤,欲聘为宰相。他不慕荣利,遂与妻一起逃到乡间,替人灌园。】→隐居不仕)、张翰(张
季鹰,莼鲈之思)、王维(王摩诘,隐居辋川)、孟浩然(孟襄阳,隐居鹿门山、汉水)……
四、羁旅诗:
1.羁旅生活环境。早起晚归、途遥路险、关山难越、孤舟独行、深秋、暮春、夜雨、雪夜、黄
昏薄暮、寒山瘦水……(艰苦、凄凉,表达漂泊流离之悲)
2.三类意象。(增加自己的漂泊、孤独、愁思、思念牵挂)
凄凉冷寂类:“夜月”“寒水”“冷风”“野店”“茅店”“荒村”……
孤独悲伤类:“孤馆”“孤鸿”“断雁”“鹧鸪”“杜鹃”“倦鸟”……
思念牵挂类:“雁书(字、足)”“鱼雁”“双鲤”“鲤素”“家书”“明月”“故园”
“闺帷”“绣帐(帘)”……
3.和家乡、亲人相关的梦境、想象。(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牵挂)
4.古代的重要节日。除夕、重阳、中秋、冬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牵挂)
5.特殊的声音。笛声、芦管声、角声、茄声、捣衣声、秋声(寒声、风声、落叶声、虫鸣
声……)……(敏感的心,听到这些,会引起自身漂泊、孤独之愁)
五、送别诗:
1.古代送别的地点、目的地。(多为寒苦蛮荒僻远之地)
如“歧路”“津渡(南浦、渡头)”“峡口”“长(短)亭”“灞桥(河)”“城(都)门”“酒肆”
“潇湘”“衡阳”“郴(chēn)州”“夜郎”“岭南”“巴蜀”“北荒”“边关”“瘴疠之
地”等。(对友人的不舍、担忧、牵挂【送友人】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送自己】)
2.古代送别的时间及环境。(清冷萧瑟迷蒙凄苦之景)
如“平明”“薄暮”“秋日”“落日”“寒秋”“冷月”“残月”“流水”“急流”“烟
波”“江风(寒风、秋风)”“冷(烟)雨”“云雾(霭)”“风雨(雪)”“杨柳”“芳(荒)草”“猿
啼(鸣)”等。(传递悲愁、凄苦之情)
注意:烂漫春光、热闹场景、喜庆节日等,有时也用来反衬离愁别恨。
3.古人送别的行为、心理。如“劝酒”“醉酒”“目送”“登楼”“下楼”“折柳”“执手”“洒泪”“泣下”“沾
襟”或“愁(离愁别恨)”“怜(同情)”“悲(自伤遭遇)”“忧(担心) ”“慰(安慰、勉励、自励)”
“傲(不屈【用离别表明心志,抒发自己傲岸不羁的情怀或不因艰难改变的情操。】)”等。
六、赠答诗(社交):
1.所赠之人的气度风范(外在)。如风神俊朗、风流儒雅、出身高贵、超尘拔俗、率性疏放、
德高望重……(赞美、钦佩)
2.所赠之人的性格人品(内在)。如傲岸坚贞、清廉正直、“卓荦 luò”“清简”“宽和”“晏
然”……(赞美、钦佩)
3.所赠之人的技艺成就。如精通音律、擅长作画、书法文采、猎艺射技、所获殊荣、突出政
绩……(赞美、崇敬、仰慕)
4.所赠之人的居住环境(烘托品格)或人生境遇。如朴素简洁、风流雅致、不拘时俗、飘零流
离、怀才不遇、落魄失意……(崇敬、仰慕或同情)
七、闺怨:
1.女子的居所、环境。如高楼、庭院、黄昏、深夜、烂漫春光、春意阑珊、春(秋)雨连绵、秋
风乍起、北雁南飞、燕子归来、鸳鸯戏水等。(塑造形象,或正衬或反衬,表现思念、孤独、
失意,表达同情。)
2.女子梦境及所梦之地。如“渔阳”“辽西(东)”“关山”(闺怨诗多为思妇形象,丈夫所在
之所,就是妻子思念之所在。)
3.女子的容貌神态、动作、心理。如慵倦、无聊、心事重重、借酒浇愁、无心(精心)打扮、迁
怒于它、“画蛾眉”“弄妆”“梳洗”“赏花”“鬓发散乱”“搔头斜坠”“下(残)棋”“喝
酒(嫌酒淡、薄、弱) ”“对寒灯”“等天黑”“闭门(扉)”(内心世界,表达同情。)
八、边塞诗:
1.边关景象。或寒苦荒凉,或苍茫雄浑,或肃杀阴沉,或壮阔辽远。如冷月、孤城、瀚海、大
漠、朔风、雪山、冰河……(典型景象,表达对戍边将士的钦佩、赞美或同情。)
2.地理位置。或突出其荒远、隔绝,如胡、羌、羯、匈奴、玉门关、荒城、黑山(揭示戍边将
士生活的艰辛或思乡而不得归。);或突出其历史、曾经的功业,如龟兹 qiū'cí、轮台、楼兰、
燕然山、龙城……(重大战争、名将建功立业的地方,塑造守边将士的光辉形象或表达自己
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
3.战争氛围。如羽书、金鼓、旌旗、铁衣、刁斗、狼烟……(战争的残酷、壮烈,表达对战争的厌倦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4.乐器乐曲。如羌笛、芦管、鼓角、笛声,《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
(思乡、哀怨、厌倦战争)
5.历史人物。如单于、卫青、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建功立业的期待、渴望)
分题型、理思路
一、形象意境类题(鉴赏形象)
1、人物形象定性题
竹轩诗兴
【宋】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
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院前刚刚开辟出一条狭窄的小径,边上栽了许多篁竹。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当轩静坐,细细的竹梢影洒落到茶碗中,竹叶响声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閒吟雪压摧。
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闲坐此地吟诗,可以看到
素雪压枝。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答题思路:个性+身份+体现
参考答案:诗人是一位闲适、酒脱、高雅(个性)的文人雅士(身份)。①他的生活环境简朴清幽,
“竹轩”“柴门”“狭径”等表现了他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②他的生活态度洒脱,沿热则
“倦卧”,寒冬则“闲吟”;③他还有着高雅的人生志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竹”雪”“梅”
相伴。(体现)
难点提示:
(1)“个性”多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心理、境遇、形貌、品格等方面。(2)规范答语:不慕权贵,孤高傲岸;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林泉,远离世俗,闲适悠
然;怀才不遇,郁愤不平;矢志不渝,信念坚贞:羁旅漂泊;淡泊名利,品位高雅……(采
用普遍认可、共识性高的词来作答,不要自造词。)
(3)常见的人物身份:狂士、武将(老将)、文人雅士、隐者(村夫野老、渔翁、山客)、游子(征
夫、行客、远客)、谪官、思妇……
2、景象(意境)特征概括题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田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新枝上刚刚绽放出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孵出了小蚕。平
坦的山岗上长满了细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落日斜照春寒时节的树林,树枝间栖息着一只只
乌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扬着青布酒旗那边有一户卖酒的人家。城里的桃花李花
最是害怕风雨的摧残,最明媚的春色,正是那溪边盛开的荞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6 分)
答题思路:时节(时间)+地点(环境)+特点(格调)+画面内容
参考答案:①上阕描绘了初春时(时节、时间)乡村(地点、环境)一派春意盎然(特点、格调)的景
象。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
犊在早地上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树枝上栖息。(画面内容)
难点提示:
(1)概括“特点(格调)”容易词不达意或空洞泛化,如“美丽””优美””安静”“大气”。
(2)规范答语: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凉、恬静优美、恬静安谧、宁静祥和、苍茫雄
浑、雄奇壮美、瑰丽雄壮、繁华热闹、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幽暗昏沉、暗淡朦胧、清幽深
邃、凄清冷寂、迷蒙、幽僻、荒寒、旷远、死寂……(在平时做题、练习中多积累)二、炼字炼句类题(品味语言)
3、炼字题(复合型)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春风吹来了,染绿了树林,孩子们眺望着柴门,远方山谷传来杜鹃的鸣叫,不如归去,不
如归去……触痛了山南蜀客似箭归心。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想象回到家里,刚好春社,燕子飞回来了,下马来换洗好衣服,每天独自来到水边,知道
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杂务,可以轻松愉快的生活了。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问: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6 分)
答题思路:释字义(非必答点,特别简单的可不答)+描图景+点手法(有则答,无则略)+析作用
(含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绿”(指“吹绿”)(释字义),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万木葱茏的生机勃勃的场
景(描图景),化静为动(点手法),生动展现(表达效果)了春风的活力和生机盎然的春景,表现
了友人归蜀时舒畅的心情。(析作用)
难点提示:
(1)“析作用(含效果)”容易空泛,仅仅用套话(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而不结合诗歌内
容、情感作答。
(2)“作用”所指的四个方面:
①揭示形象总体特征;(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②总结人物(诗人)情感态度;(表现了舒畅的心情)
③点明与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关联:(照应题口中的“寻”字:统领全诗……)
④语言艺术的表达效果。(含蓄而深刻,发人深思;音的和谐、富有节奏感……)
三、艺术手法类题(表达技巧)
4、 赏析辩证关系手法题春日秦国怀古
【唐】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众多
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
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
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题思路:何景+何情+何关系+何效果
参考答案:①诗人通过望中所见,写出了春日黄昏之惨淡景象,(何景)由此黯然“消魂”,触
发国事兴亡之感(何情),触景生情(何关系),令人感慨尤深(何效果)。
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难点提示:
(1)艺术手法中三类辩证关系及答题思路:
①情景关系:何景+何情+何关系+何效果
②虚实关系:实写什么+虚写什么+什么关系+什么效果
③动静关系:静景+动景+关系+效果
(2)三类辩证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①情景关系:a、触景生情 b、借景抒情 c、寓情于景 d、以景衬情(包括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 e、以景结情
②虚实关系:a、虚实对比,以虚衬实 b、以实写虚,化虚为实 c、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③动静关系:a、动静结合 b、以动衬静 c、以静衬动 d、化动为静 e、化静为动
四、情感主旨类题(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5、评价思想感情题古风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登高向四海瞭望,天地之广大何其漫漫。群物被霜而天下已秋,寒风起而大地寒凉。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荣华若东流之水,一去不返;世事亦如波澜,滔滔一去不归。白日即将西落,浮云出没不
定,遮掩着落日的光辉。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鹩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如今是燕雀栖于梧桐之树,而鸳鸯却只能栖在长着刺的枳棘之上。昔日陶潜唱过《归去来
辞》辞官而去。还是回家去吧,我也学一学冯谖,弹剑高歌,感叹行路真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
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问: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题思路: 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类别(喜怒哀乐惧)
参考答案:(后面还要结合具体诗句简析)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原因)的感慨(类别);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原因)的不满(类别);
③对怀才不遏、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原因)的激愤(类别)。
难点提示:
(1)评价思想感情的常见失分点:
①顾此失彼、要点不全。
②要点交叉、重复,情感类别区分度不够。
③忽视题目要求,不做具体分析。
(2)按要求分类呈现答案:
①题目要求“概括”的,用偏正短语呈现答案要点,如“久别重逢的喜悦”。
②题目要求“分析”的,用解说关系的简短复句呈现答案,如“表现了故友重逢的喜悦(总
论)。作者长年旅居在外,现在与故友得以重逢,分外欣喜。(解说)”
(3)对于感情和诗中景物(形象)关系比较紧密的诗句,适合用“通过(借助)对……的描绘,展现(营造)了……表达(抒发、透露)了 的“翻译”式句组来作答。
如: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之美,
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6、分析情感主旨表达形式题(复合型)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千山万壑之中,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到处都是杜鹃的啼鸣声。山中一夜春雨过后,只见山
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一般。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②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汉水的妇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常常诉讼争田。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曾举办学校,
教育人才,使蜀境大化。
问: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答题思路: 表达技巧+情感主旨
参考答案:
①借景抒情(表达技巧)。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凤光,流露出诗人对李氏将前往赴任的梓州风光
的赞美。(情感主旨)
②叙事抒情(表达技巧)。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
且缺乏教化,含蕾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情感主旨)
③用典抒情(表达技巧)。真诚勉励并殷切期望李使君以汉代蜀都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
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情感主旨)
难点提示:
(1)失分点(三个遗漏):
①遗漏情感主旨,只答表达技巧。
②遗漏表达技巧,答不全。尤其是抒情方式,如“直抒胸随”“叙事抒情”。
③遗漏对表达技巧在诗中的具体体现的分析,只答概念(术语),不回归诗句(文本)。如“借景抒情”不列举“景”,“叙事抒情”不概括“事”,“用典抒情”不指出“典”。
(2)答表达技巧具体体观的要求(举例):
对比——什么和什么形成了对比反差;
衬托——谁衬托谁的什么特点;
比喻——用什么喻什么,突出了什么特点;
拟人——使什么物具有人的什么特征(思想性格);
烘托——从什么侧面写出了主体形象的什么特点;
动静结合——哪些是动态,哪些是静态,营造了什么氛围……
二轮复习建议
1.重视阅读、摘抄(规范的答题术语、常见的意象含义),加强整理、总结,增
强人文底蕴,提升诗歌鉴赏、理解能力。
2.熟悉考点,研究习题和答案,优化思维,规范语言(从标准答案中学习),提
升诗歌答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