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及情景默写练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蜀道难》教学设计及情景默写练习题

ID:102088

大小:23.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蜀道难》教学设计及情景默写练习题李白 噫吁嚱(x),危(危险)乎高哉!蜀道之(不译)难,难于(比)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尔(那)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边界上险要地方)通人烟。西当(挡)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横渡,横越)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的)高标(高耸山峰),下有冲波逆(转)折之(的)回川(大河)。黄鹤之(不译)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多么)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绕)岩峦。扪(摸)参历(经过)井仰(抬头)胁息(屏气),以手抚膺(y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高险的山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使人忧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凋零,改变)朱颜。连(连绵)峰去(距离)天不盈(满)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tun,激流)瀑流争喧豗(hu轰鸣声),砯(png冲击)崖转(转,转动)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为什么)乎来哉。剑阁峥嵘(高耸陡峻)而崔嵬(cu wéi高大),一夫当(把持)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如果)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说)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叹息)! 【译文】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 教学设想:本诗主旨众说不一,从内容出发,理解为送别诗是有依据的,不必过多纠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诗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艺术手法的品味上,李白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写蜀道之“难”。这种极富太白个性的描写手法至今熠熠生辉,“光焰万丈长”,带过我们一场别开生面的蜀道之旅。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感悟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理解诗意,理清行文思路,熟背课文。3.通过分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扬厉的夸张感受李白“奇之又奇”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4.分析诗歌描写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后“研讨与练习四”)唐代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旅店),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没完),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解金龟(一种随身佩带的金质龟样饰物)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会面不隔天,即天天见面),由是称誉光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二、李白(701—762)生平李白起名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就很机灵。七八岁上,他父亲为了给儿子起个好名,便和他一起对诗,试一试孩子的才华。李父起头吟道:“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他先来”。李母对了一句:“火烧杏林红霞落”。话音刚落,机灵的儿子便指着院中盛开的李花,朗声接道:“李花怒放一树白”。李父听了拍手叫绝,连夸儿子有诗才。他觉得儿子这句诗的头一个字正是自家的姓,而且李花洁白如雪,很有情味,于是给儿子起名叫“李白”。母梦长庚星 ( 金星,太白星 ) 入怀 , 故名太白。第一个时期:蜀中生活(?—725:5—25岁)出生在中亚碎叶城;五岁随父迁居四川青莲乡 , 故自号青莲居士。家庭非常富有 。“五岁诵六甲( 历书 ) ,十岁观百家”“铁杵磨作针”“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岁便已通晓诗赋 ,精通剑术 。25岁以前,主要在蜀中读书,受个性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任侠好施。第二个时期:仗剑远游期(725—739:25—39岁)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就在二十五岁的时候,他怀着很大的抱负,离蜀出游了。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想采取纵横家游说的方式,希望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士的推荐,一鸣惊人,从布衣一跃而为宰相。漫游中,他还曾和一些著名的道士隐居,希望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那条终南捷漫游目的:提高声誉。漫游方式:任侠(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仗义杀人)“托身白刃里 , 杀人红尘中。               当朝揭高义 , 举世钦英风。”          隐居(“终南捷径”)          求仙访道(“竹溪六逸”)          干谒州郡长官漫游结果:声名大振,“名动京师”         玄宗接连三次征召入京径来求取功名,直上青云。第三个时期:长安三年(740—744:40—44岁)从天宝元年到天宝三年,李白44岁。天宝元年,李白因人推荐被征召到长安,高兴的狂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供奉翰林的闲暇生活使李白感到失望,常纵酒狂饮,最后被玄宗赐金放还。近三年的长安生活,使李白了解了现实政治,感想和愤懑更多。结识玉真公主和太子宾客贺知章。知章见其《蜀道难》,叹为“谪仙人”。帝 “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宴会 、出游玄宗让李白陪侍左右。玄宗与杨贵妃宫中赏牡丹, 让李白写《清平调词》三首 , 命歌手李龟年依谱而歌 , 玄宗亲自吹笛唱和。第四个时期:再度漫游时期(744—755:44—55岁)到天宝十四载李白55岁,共十年。漫游中,44岁的李白在洛阳遇到了33岁的杜甫,在汴州遇到了高适,三人同游了许多地方。分手后,李白在山东临淄正式加入道士籍,以解脱政治失意后的苦闷。此期李白的出世思想表现得最为明显。第五个时期:身经战乱时期(756—762:56—63岁)安史之乱次年,李白带着抗敌平乱的报国思想应邀加入永王李麟的幕府。但李麟不久因谋反罪被其哥唐肃宗消灭,李白因而获罪被流放夜郎。关于李白之死,有多种说法,有说随李光弼征讨史朝义时战死,有说在族叔李阳冰家中病死,有说醉游采石矶,入水捉月而死。(王定保《唐摭言》中记载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那地方还因此筑了一个“捉月台”。)二、整体感知(一)诵读(二)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体会节奏,初步感知内容。这是一首乐府古诗,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设题意图:让学生给不同的诗句划分节奏,体会这首诗的音律美,同时考察背诵语气的准确性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参考答案:1.噫吁嚱,危乎/高哉!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三)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设题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另外,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掌握这首诗篇章结构、内容转换和韵律变化的一些规律。)参考答案:这是一首乐府诗,虽然没有了乐律可依,但却自成一格,具有歌行体的特点,即音韵流畅激扬,节奏回环往复,情感逐次升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把诗歌感情推向高峰;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四)行文思路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高之难。第一段:叹蜀道之高第一层:从“噫吁嚱”到“难于上青天”四句,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第二层: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八句写蜀道的由来。从时间(历史)、空间、神话三个方面渲染蜀道之高,突出其“难”。第三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猿猱欲度愁攀援”四句。诗人充分运用想象和联想进一步渲染蜀道之“高”。仰望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第四层:“青泥何盘盘”到“以手抚膺坐长叹”四句,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艺术手法总结:想象、联想——远古传说、神话;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是从星星中穿过,还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突显山之高。夸张——夸大空间、时间。反衬——用善飞翔的“黄鹤”,善攀援的“猿猱”反衬山势的高危惊险。细节描写——写人“仰胁息”、“抚膺长叹”等举步维艰的状况,刻画出蜀道的困危之状。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第二段:叹蜀道之险第一层: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到“使人听此凋朱颜”九句。诗人将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第二层: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六句。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艺术手法总结:借景抒情——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之景渲染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还有动静结合、衬托、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描写手法。第三段:蜀地之乱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高——天梯石毡,高标(以“回川”衬之),以“黄鹤”“猿猱”反衬,以细节凸显。险——环境凄清——以空寂的气氛烘托山水险恶——从视觉、听觉上渲染。乱——狼豺虎蛇,杀人如麻三、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设题意图:通过对本诗第一段的赏析,让学生体会这首诗想象丰富奇特的特点。)参考答案:在第一段中,诗人展开的艺术想象有对蜀王开国的遥想,有对“五丁开山”的叙述,有对蜀道山高水急的描绘。诗人善于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想象,给“蜀道难”的命题增添了神秘色彩;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大险情,令人触目惊心;此外,还用飞鸟猿猱来做陪衬,写它们的无计可施,来反衬人行的艰难。由于想象丰富和写法独特,就创造出了一个“奇之又奇”的艺术世界。四、艺术手法总结:1.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写蜀道难、写山高峻 、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2.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3.强烈的感情(赞叹惊异、震撼人心)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4.变幻的语言(长短不齐、纵横崛崎)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五、比较欣赏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剑阁赋李白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六、有关评述1.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2.《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佐逆者著戒。惟其海说事理,故苞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若第取一时一人事实之,反失之细而不足味矣。(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3.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涂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4.(太白)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任华、卢仝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语)5.五言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扬欲仙。……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七、情景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古蜀国两位先王的神话故事的诗句是“        ,         ”。2.李白在《蜀道难》中贯穿始终的句子是“       ,        ”,这两句以惊叹的笔调,极度夸张的手法,形容由秦入蜀的道路高峻、险要,难于攀登。3.《蜀道难》中李白以“         ,         ”两句写太白山峰峦起伏,蜀道蜿蜒曲折,说的虽然是蜀道艰难,可峨眉之高亦跃然笔下。4.李白在《蜀道难》中写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以“         ,         ”两句表现经过付出巨大牺牲,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5.李白在《蜀道难》中以“         ,          ”两句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描述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足见山势高危。6.《蜀道难》中李白用“         ,          ”两句以反衬手法突出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人走就难上加难。7.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写青泥岭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8.《蜀道难》中李白以“         ,          ”两句以夸张手法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极言山之高峻险拔,让人感到惶悚不已。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14个字借景抒情,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10.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10个字写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11.《蜀道难》中李白以“         ,         ”两句突出描写蜀道奇险的风光。如果说前句是主要从山川之险夸饰山峰之高,后句则是衬托绝壁之险。12.李白在《蜀道难》中“         ,         ”两句,湍、瀑等多种意象飞快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13.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到剑门天险高峻崎岖,以“        ,          ”两句突出其易于固守,难以攻入。14.李白在《蜀道难》结尾用“        ,         ”两句表现他乡虽好,但不如故土的思想。 答案: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3.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7.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8.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9.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10.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1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1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4.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