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 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教
学十分重要的一段,也是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本单元之前,学生接触的都
是比较小的数,这就限制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认识。在本单元,学生
将学习新的计数知识,用较大的数描述、交流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里的事件与现象,他们的
数感会有明显的发展。
我国的计数,习惯把数位分成个级、万级、亿级,每一级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上的数
都是万以内的数。读、写多位数一般都分解成两个或三个万以内数在不同数级上进行读、写。
从这点来说,本单元对以后教学多位数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学生在 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是一次较大的跨越:他们需要认识较大的
计数单位“千”和“万”以及相应的数位,需要学会读数和写数的基本方法以及数中间或末
尾有 0 时的读写规则,需要依据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需要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得出求近
似数的方法。
本单元导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
1、数数。
通过数小棒和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根小棒和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
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发展学生的数感。
2、写数读数。
通过“试一试”、“写一写”、“读一读”等操作、表达、思考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
的兴趣,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大小比较。
通过“比一比”、“议一议”、“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
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较大数的估计。
通过“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
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
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百”与“千”,了解计数单位“万”,让学生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
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数。
(2)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
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在现实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个数进行初步的估计判断和推测。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在边操作边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探索新
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用类比推理、迁移等方法探察新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教材出现的有关数据中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
德素质。
■ 重点、难点
1、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初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学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学会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
(1)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2)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对大数进行估计,结合估计进行一定的推理。
■ 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必须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
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
步感受数的意义。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
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3、组织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
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
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在较大数的估计中,通过“猜支数”“一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 9 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 1 课时。
课题 课时
数数 2
写数、读数 3
大小比较 1
较大数的估计 1
整理和复习 1
总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