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9 皇帝的新装
.com]
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理清童话的情节。[来^%&源#:中@教网]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理清童话的情节。
2.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我们看电影、电视中的皇帝举行游行大典,哪一个不是龙袍加身,皇威显赫的?(老师
语调较低)但大家听说过有赤身裸体、招摇过市的皇帝吗?(此时老师提高语调)就有这样
的事!“太可笑了”“不可思议”“骇人听闻”……(等学生到词穷言尽之时,教师再大声
地一字一句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就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你们想不想看?这篇文
章就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学习指导(一)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 钦差大臣(qīn)随声附和(hè) 炫耀(xuàn) 勋章(xūn) 称职(chè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
人说。
(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3.文体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
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
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
命,注入思想感情,使他们人格化。
4.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 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
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 160 余篇童话在近 150 年中被翻译成 140 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
界。安徒生出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 年
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
装》等。
三、学习指导(二)
(一)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注意边听边想象,看能否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是中心人物?
【点拨】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中心人物:皇帝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
【点拨】新装为线索;爱新装—织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接龙复述课文:
【点拨】提示:(1)皇帝有何嗜好?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皇帝先后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和官员去看织布,面对新装,他们有何心理活动?
他们回去是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们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的,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结果如何?
(二)深层探究
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
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点拨】(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
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2)骗子胡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
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
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
么?
【点拨】因为骗子说“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大臣们怕人说自己不称职,百姓怕人说自己愚蠢,皇帝既怕被人说不称职,又怕给人说愚
蠢,所以都不敢说真话了。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
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点拨】“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
“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
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4.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却又敢说实话了?
【点拨】老百姓开始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
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大人们说的都是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
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都没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们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
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穿是买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在封建专制统治下,老百姓胆小怕事,他们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
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那么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
职可罢,因而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5.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来说出真相?
【点拨】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
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
说明了小孩子既天真又大胆、率真,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
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主旨探究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点拨】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
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
说真话。 服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爱新装 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
(引子) 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色彩和图案:分外美观
织新装
皇 (开端) 布的特征:神奇怪异
帝 心理: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 昏庸
的 看新装 神态:装模作样地看了又看 愚蠢
新 (发展) 言行:点头赞美“真是美极了” 虚伪
装 动作:扭了又扭
穿新装
(高潮) 心理:让别人觉得确有新衣
揭穿者:小孩
揭新装 揭穿原因:天真单纯
(结局) 揭穿方式:私下传开
皇帝表现:发抖又摆傲姿
五、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你会怎样?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
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小结】说真话需要勇气,现实生活中,同学们要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
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
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文章以新装为线索,写了爱新装—织
新装—穿新装——揭新装几个情节。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文本,走进童话中的人物和语言。
二、学习指导
(一)人物赏析
1.请用下面一句话说话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
“我认为皇帝是一个 的人,因为 。”
示例:“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
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
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
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点拨】生甲:“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换穿
新衣服。
生乙:“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生丙:“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不关心国家大事,
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
生丁:“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
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
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小结】本文塑造了一个昏庸无能、愚蠢之极、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的皇帝。
2.说说大臣、百姓是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
【点拨】(1)大臣——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骗子——狡猾、善钻空子、行骗有术。
百姓——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孩子——天真无邪、敢说真话。(2)最喜欢小孩。
3.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点拨】(1)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
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2)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3)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入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
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4)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我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做一
面镜子,当做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5)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捞钱个人钱财。
(二)语言品析
安徒生童话中的语言如山中一股涓涓细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幼小的心灵,那下面就
带着一份崇敬去慢慢品味这份美味佳肴。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的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
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它的新衣服。
【点拨】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2.“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
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
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点拨】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一句“骇人听闻”,
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里突出了皇帝极端
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还用了“极”“十分”等程度
非常深的修饰语。这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3.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点拨】一“转”一“扭”写皇上做作的丑态。也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的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
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点拨】四个“多么”写出了众人的虚伪。
5.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点拨】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也写出了
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行骗做了铺垫。
(三)写法探究
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
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
【点拨】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
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
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
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的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而
大胆的想象,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骗子手段高明,善于设骗;
皇帝贪婪虚荣,甘心受骗;官员阿谀奉承,乐于互骗,形成了这篇童话巧妙的布局。既有
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之情。文中描写皇帝、大
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相以后,
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
皇帝的新装
皇帝:愚蠢、昏庸、虚伪、无能
人物形象 大臣、百姓:虚伪、自私、阿谀奉承
小孩:诚实、天真、无私、无畏
主旨: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
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
话。你也用夸张的手法,想象一下“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替安徒生续写一篇
《皇帝的新装》吧!
【点拨】示例:那个光着身子的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恼羞成怒,当场宣布:“谁再说
坏话,立即处决!”结果四五十人被就地处死。从此,皇帝再不穿别的衣服。有一次,他的爱
妃陪他喝酒,无意间讲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脏了!”就被打入了冷宫。另一次,一位大
臣辞职后说:“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也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杀。有一次皇帝
巡行京城,因为经过的街道多,说笑的老百姓也越多,皇帝竟杀了一千多老百姓。有一个
慈心的老大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想了一个办法,他对皇帝说:“您向来喜欢新衣服,还
是另做一套新的换上吧!”可是皇帝硬说这套神奇的衣服永远不会旧,把他关进了监狱。
人们请求皇帝给予“言论自由,嬉笑自由”,皇帝一律拒绝。以后大家都对皇帝采取了回
避的态度。但皇帝仍然疑心。他命令士兵,凡是有笑声的家里,都要把人抓出来杀掉,结
果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大家一起拥到皇帝跟前,撕他的肉,并大声喊:“撕掉你空虚的衣
裳!”最后,连士兵也站在人民一边。皇帝就像被天上掉下的一块大石头砸在头顶上,身
体一软就瘫在地上。
本课教学我切实加强学生读的训练,采用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的基础
上去探究文章的主题;另外我还根据童话体裁的特点,一面让学生理解课文,一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
象。比如当小孩揭穿骗局时,我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假设自己在场会怎样做,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其想象力。
20 天上的街市
[com~]
1. 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品味作者感情。
2. 感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3. 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1. 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品味作者感情。
2. 感悟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一、课前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做个小游戏,比比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老师在黑板上画“O”,由这
个图形你想到什么?)
生:十五的月亮、火红的太阳、滚动的车轮、烧饼……
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想象是心灵的翅膀,有了想象,我们的心灵就能飞翔。
师:当夜幕降临,我们仰望璀璨的天空,一定会浮想联翩,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神六、神七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真了不起,我们
的祖国真伟大。
生:牛郎织女的故事……
师:牛郎和织女的结局如何呢?
生:在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只能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见一次面。
师:可是在现代诗人郭沫若的笔下,这不是结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天上的街市》,
看看牛郎、织女到底过得怎么样。
二、学习指导(一)
1.理解词义(1)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
(3)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4)珍奇:珍贵而奇异。
(5)闲游:悠闲地游玩。
2.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学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3.背景链接
上个世纪初,我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
们追求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
幸福、美好的生活仍未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鼓励人们执
着地追求光明和理想,作者写下了这首诗。
三、学习指导(二)
整体感知
(一)泛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节奏,师生齐读。
(二)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
【点拨】一个美丽、富饶、光明、美满的世界。
2.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诗人想象“浅浅”的天河并不宽广,牛郎织女
“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传说天河又深又宽,牛郎和织女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靠喜鹊搭
成的桥相会一次。而这首诗想象天河是“浅浅的”,牛郎织女“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过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这一想象反衬了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大众苦难生活
的同情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品读,理解作者的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何不同?
【点拨】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
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表现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朗读、背诵全篇诗歌
1.师生配乐朗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结合音乐背诵全篇诗歌。
(明)→(闪)明星 光明 自由
明星(现)→(点)街灯 幸福 美好
天上的街市 街灯街市(美丽)→物品(珍奇)
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
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仰望星空,你有什么奇特的想象和联想,试着把你心里所想的写成一首小诗。
预习时让学生自由搜集资料,学生反馈的信息丰富多彩,也很有价值。注重示范朗读、
对比朗读,通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加深领悟;对体会诗的节奏美、意境美、
情感美效果很好。21* 女娲造人
1.通过复述,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探究女娲形象的意义。
3.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古人对解读自然奥秘的追求,激发想象力,产生探寻
人类起源的兴趣。
4.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1. 探究女娲形象的意义。
2. 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古人对解读自然奥秘的追求,激发想象力,产生探寻人
类起源的兴趣。
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联想手法,学写想象类文章。
一、课前导入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
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
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
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
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
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学习指导(一)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开辟(pì) 女娲(wā) 莽莽榛榛(zhēn) 揉(róu)
掘(jué)起 澄澈(chéng chè) 掺和(chān)
2.解释词语。
(1)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蓬勃,旺盛的样子。
(2)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采,神采,神色。
(3)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到难以忍受的地步。堪,忍受。
3.文体知识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
体口头创作。
4.作者简介
袁珂(1916.7.12—2001.7.5),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 年,
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
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
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
(合著)等 20 多部著作以及 800 余万字的论文。
三、学习指导(二)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2.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哪里最见作者
的想象力?
【点拨】(1)我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2)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
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
(二)深层探究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点拨】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
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
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
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点拨】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两,放到地面
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
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
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
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娲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
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点拨】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
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
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4.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
丰富情感的女神?
【点拨】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
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
合理。
(三)人物赏析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
请你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
【点拨】(1)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具有“神”的
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2)人: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具
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点拨】(1)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
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
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
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
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
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
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
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
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
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
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
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
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
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女娲造人
丰富的想象 —— 造人的具体过程
巧妙的构思 —— 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人性化描写 —— 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版的“人类的起源”呢?
【点拨】生甲: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中描述阿热和阿味两位大神造人时说:“称
八钱白泥,称九钱黄泥,白泥做女人,黄泥做男人……”然后向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
活了。罗马神话中以泥土和泉水捏出人类的是普罗米修斯,他还从各种动物中摄取善和恶,
放在人的胸腔里。
生乙: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变的,它说天神欧丁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
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优美,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
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
生丙:人类是由动物变的神话也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
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生丁:埃及人认为全能的神“努”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
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
件件出现,最后,他说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本课教学,我以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形式来把握文章内容,并试着让学生对女娲造人的
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2 寓言四则1.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2.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课前导入
安徒生的童话,古希腊的寓言,这都是人类文化史上闪亮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学习
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去享受绮丽瑰宝——寓言的无穷魅力。
二、学习指导(一)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赫(hè)拉 宙(zhòu)斯 庇(bì)护 粘(zhān)住
2.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
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
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
等表现手法。
3.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
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4.背景链接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
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
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
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
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
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
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
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
技术传给人类。
三、学习指导(二)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点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
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
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2.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点拨】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
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
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
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3.下面两则是改动情节后的寓言,讨论思考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改动后的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
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
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
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
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点拨】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
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
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
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
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
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二)深层探究
人物形象:试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点拨】(1)赫尔墨斯的性格:赫尔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
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赫尔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赫拉
的值多少钱。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他自
以为是的性格;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
他会更尊重些,表现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2)蚊子的性格: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
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战胜对方,所以他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
格特点;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到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三)语言品析
仔细品味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点拨】赫尔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一个“笑”字,描
写赫尔墨斯的表情,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形象生动。
2.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
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点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毫不
畏惧,打了胜仗得意洋洋的模样。
(四)比较阅读
深入文本,比较两则寓言的艺术特色。
【点拨】《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
有起有伏。正当赫尔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
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
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蚊子和狮子》构思尤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
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见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以为是吹牛,再一
看,还真不假。人们常见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
于天下时,它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
地把二者联系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赫尔墨斯:宙斯雕像 赫拉雕像 自己的雕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 ↓ 爱慕虚荣
雕像者: 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白送
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和狮子 骄兵必败
吹、唱——骄傲自满—— 败——蜘蛛:粘
续编寓言故事: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饶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交流】例文:赫耳墨斯听了以后又气又羞。他回到天庭以后,心里越想越有气,暗
暗说:“好,既然你们不把我这个庇护神放在眼里,那我以后也就不管你们的事了。”
这时,宙斯出现在他的面前,问道:“我的孩子,是谁惹你生这么大的气呀?”赫耳墨
斯就将他在雕像者店里的经过讲了一遍。宙斯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我的孩子,原来
我们这些神灵在人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尊重啊!看来我们要好好反省了。我和你母亲的
雕像只能贱卖,你的只能作为添饶头,可想而知,雕像店的生计多么难维持呀。我们,
尤其是你,这个商人的庇护神,必须为他们做几件有益的事情了,否则,你和我,我们
一家都会分文不值而遭人歧视。”
2.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交流】例文: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
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第二课时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一、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
你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这些寓言都来自《韩非子》。)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二、学习指导(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溉(gài) 汲(jí) 杞(qǐ) 坠(zhuì) 躇步(chú) 跐蹈(cǐ)
中伤(zhòng)
2.填空。
(1)《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此书为战国末(朝代)秦相吕不韦等编著。
(2)《杞人忧天》作者是列御寇,《列子》一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身亡所寄(亡:无,没有)
②因往晓之(晓:告知,开导)
③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4.古今异义。
①因往晓之(古义:于是;今义:原因;因为)
②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
③奈何忧崩坠乎?(古义:为何,为什么;今义:怎么办)
5.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三、学习指导(二)
学习《穿井得一人》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尤其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含义。
2.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写作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
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君问之:穿井得一人之使。
作者感叹:以讹传讹不如无闻。
(二)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1.翻译课文。
找同学翻译,教师点评梳理:
【点拨】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打水浇地,经常要派一个人专门在外面(担
水)。等到他家开凿了一口井,(就)对别人说:“我家开凿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了这话就传开了:“丁家开凿了一口井,挖出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
在讲述这件事,(后来)宋国的国君(都)知道了。宋国国君派人去问丁家(的人),丁家
的人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像这样听说的事情,
还不如没有听说。
2.理解课文。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点拨】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点拨】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点拨】对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告诫人们凡事都应该调查清楚,流言不可轻信。(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点拨】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审慎,要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三)熟读课文,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
学习《杞人忧天》
(四)小组合作——译——看谁译得准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讨论,疏通文意,注意一些列出的字词、句子。然后小组派代表,按照
列内容,对相应句子进行讲解,师生共同点评。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注意的字词:忧、废寝食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
止,奈何忧崩坠乎?”
注意的字词:因、晓、奈何
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
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注意的字词:只使、中伤
4.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
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注意的字词句:奈地坏何、四虚、躇步跐蹈
5.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意的字词:舍然(五)质疑探究——品——看谁理解得透
提出思考:“杞人忧天”蕴含着什么寓意?
【点拨】劝诫人不要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讽刺了那些患得患失、胸无大志的人。
(六)联系实际——说——看谁说得棒
1.自由讨论: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杞人这样的人?
2.提出思考讨论:你认为晓之者的言论解释是否科学?
【点拨】寓言中那位晓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
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七)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文的内容及寓意。
【点拨】杞人因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2.学生讨论:学习了《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点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不能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
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实现远大的理想。
丁氏家中无井,常出溉汲
穿井得一人 →穿井,告人曰:得一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国人传之,宋君令人问之
忧什么: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表现:废寝食 奈何忧崩坠
“晓之者”劝说 奈何忧其坏 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杞人忧天
结果:大喜
练习概括寓意:
《燕子与乌鸦》
燕子与乌鸦为了谁最美丽吵得不可开交。乌鸦对燕子说:“你的美丽只有在春天才能
展现,我的身体却能够抵御冬季的严寒。”
这说明:健康的身体是最美丽的事物。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流出来,许多苍蝇就飞去饱餐起来。由于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
他们的脚被蜜粘住了,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是不幸,因贪图
一时的享受而丢了命。”
这说明:贪婪就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可取之处
点击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改编寓言让学生了解到原来寓言的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取
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依照寓意来布置寓言故事情节。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不足之处
在学习后两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是和学生合作一起翻译课文,学生翻译有困难时,先互相
帮助尝试着翻译,出现问题时,教师纠正。可是,在最后一点翻译时,还是陷入了教师为
主这个泥潭,出现了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