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设计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吴家英、黄伟哲、雷栗、肖丽、桂荔萍) 涵咏品味 家国情怀 【单元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 《黄河颂》《老山界》《土地的誓言》《木兰诗》 【单元目标】 1.通过概括课文中主要形象的特点,理解“家国情怀”在课文中的具体内涵。 2.结合语境,分析直接抒情在课文中的作用。 3.结合语境,分析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借助注解,阅读浅易文言文,熟悉《木兰诗》所讲的故事。 5.了解做批注的分类和方法。围绕课文中主要形象的特点、语言形式的特点分 析式批注和评价式批注。 【单元目标设计解说】 本单元围绕着“家国情杯”这一主题,安排了诗歌、散文等文体的作品。教学中要 注意挖掘单元主题统领之下的每篇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如《黄河颂》以颂诗的形式, 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老山界)作为回忆长征的散文名篇,在清晰的叙述中有不少生动、细腻、富有抒情气 息的描写,散发出昂场的革命情怀和英雄主义色彩; 《土地的誓言》是为纪念“九一八 "十周年而写的抒情散文,文章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对故土热烈、深沉的爱; 《木兰 诗》作为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又不失女儿本色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充满了北朝民歌爽朗质朴的风味。 (1)文章表现的家国情怀 四篇课文的主题是“家国情怀”,表达方式或显或隐。学生感受文章主题需要 学会“确定文章的中心句段” “提炼、推断文章中心”。前者属于提取显性信息, 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后者属于提炼隐性信息,大部分学生会遇到困难。这四篇课 文所表现的家国情怀,都有具体形象作为载体: 《黄河颂》通过黄河的形象表达中 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老山界》通过红军战士翻越“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表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的乐观情怀; 《土地的誓言》通过描写关东原野的景物和 生活画面,抒发对故土深沉、热烈的爱;《木兰诗》以花木兰的形象体现孝亲、爱 国的价值观。学生可以借助概括、分析主体形象特点来感受家国情怀。主体形象 离不开描写,这就需要学会“了解描写的表达方式” “分析人物描写(肖像、语言、 心理、动作)及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作用" “推断作者对文中形象的 情感态度”。学生学过有关描写的知识,因此“了解描写的表达方式”可视为学生 已掌握的必需基础知识。“分析描写的作用”是概括、分析主体形象特点的基础, 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是如何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联系语境推断 人物心理,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2)文章的抒情方式 《黄河颂》与《土地的誓言》均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老山界》借人 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及环境描写等达到抒情的效果。这一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知 识是“抒情的表达方式”,能力是“分析抒情部分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对于抒情 知之不深,因此需要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进行知识的简单梳理。在抒情的两类形式中, 间接抒情是难点,让学生对“情景”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即可。抒情在文中的作用 有内容和结构两类,可从易于辨识的直接抒情入手,让学生学习分析直接抒情在文 中的作用。 (3)做批注 在《教师教学用书》建议:学习本单元要注重涵泳品味,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 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悟、理解和评 价。要鼓励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与合作分享 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日常的作文批改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眉批或总批的方式与学 生进行交流。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时,教师也会随机让学生写一些片段式的分析或 感想。这些学习经历都是学生学习做批注的基础,但因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因 此“了解做批注的分类和方法”是需要学习的知识。批注的类型多样,对于批注内 容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对初次尝试写批注的学生而言,在实践操作层面的要求宜简 不宜繁。因此,单元教学目标设定应集中在一两种批注的类型,例如概括、分析主 体形象特点的思维过程与结论,就可以成为分析式批注、评价式批注的内容。 (4)结合语境,分析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在具体分析本单元课文中的主体形象特点时,会发现比喻、拟人、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不仅多次出现,且在塑造主体形象、表达主题中作用突出。因此,对修 辞相关知识的掌握是分析主体形象特点的基础之一。学生对于比喻、拟人、排比 虽有了解,但对其特点和作用的了解都还存在一些疏漏。互文在诗中出现多次,它 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学会辨识。“分析修辞在文中 的表达效果”是学生较为薄弱的能力,对修辞背后所蕴含的具体的情感和思想,学 生依然难以准确、完整地理解。因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将上述修辞手法的 学习纳入其中。借助这一单元中大量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修辞手法 的辨识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方面积累更多经验,切实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5)借助注解,阅读浅易文言文,熟悉《木兰诗》所讲的故事。 由于《木兰诗》是一篇文言文,重在理解与积累,我们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 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疏通文意,把握情感,另用二课时完成。 【单元课时】 6课时 铭记历史 筑新时代“家国情怀”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 黄伟哲 【设计解说】 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诗歌、散文等文体的作品,从各 个不同角度,表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怀。综合考虑本单元 三篇现代文所承载的教学任务,现把主题呈现部分做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每篇课文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概括课文中主要形象的特点,理解“家国情怀”在课文中的具体内涵 3.熟悉运用圈点批画理解文章 【教学重点】 通过概括课文中主要形象的特点,理解“家国情怀”在课文中的具体内涵 【教学难点】 深化对“家国情怀”的感性认识,加强理性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家国情怀”,回顾、背诵以往读过的爱国诗文。 [幻灯片出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学生讨论:什么是爱国?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整体感知 初读文章《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两 个关键词来概括两篇课文的内容。 三、朗诵《黄河颂》 学生活动: 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 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意见。 1.了解创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资料链接]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在中学时代 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 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 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 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 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 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 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 2.讨论交流并做好批注: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 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圈点批画法] 第一步:疏通性的圈点勾画。圈出生字、词。 第二步:思考型的圈点批注。画出精彩的句子;划出作者观点的句子;找到有疑问 不理解的句子。 第三步:评论性的圈点评注。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批注包括评语、体会、 质疑、阐述等,可以写在页边、篇始、篇末或段尾空白处,随读随写,但要注意力 求简练明白。 圈点符号有以下几种:(这只是一种划法,圈点批划,不必强求一律) 1.描写的精彩或论述的好:波浪线 2.表示作者的观点法:直线 3.打算摘录的内容:波浪线下面两条直线 4.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 5.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的:? 6.表示有疑惑需要认真思考的:?? 7.表示应熟记和背诵的:双直线 8.表示需要疏通的生字词:小句点 四、总结黄河的形象,说一说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黄河气势雄浑,奔腾不息,有着桀骜不驯的血性,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 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作者凝聚人 心、鼓舞抗战的勇气,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 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五、小组合作学习《土地的誓言》 国家危难,热血男儿怎能眼见祖国母亲受到侮辱,黄河必须奔流、国土必须完 整。 小组学习任务: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内容。 2.批注重点语句,体会深层含义。 3.概括土地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4.完成朗诵,全班交流。 [资料链接] 1.在我国有那么一片美丽的土地,那里出产著名的“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还有参天碧绿的白桦林,肥硕的小鹿,剽 悍的马群……这就是东北!可是当时间的指针指向1931年9月18日的时候,日本侵略 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践踏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许多东北人民被迫 背井离乡,四处流浪。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正是日寇全面侵 华最疯狂的时候,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进步作家端 木蕻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也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 的热情,写下了散文《土地的誓言》,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2.关东大地丰饶美丽是作者深深依恋着的美好家园,是祖国完成版图上不可或 缺的土地。此时,她正饱受侵害,正呼唤、激励着她的儿女为之奋斗。作者用深情 的笔触表达了对故乡、对土地的深情怀恋,因国土沦丧而承受的巨大痛苦,以及誓 死雪耻的报国之心。 六、总结 《黄河颂》、《土地的誓言》,选取黄河、黑土地等象征国家的意象,抒发爱 国之情、报国之志。可是当面对国家危亡徒有满腔热血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拿起 武器,具有更顽强的抵抗精神。 七、作业 预习《老山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篇抗日时期涌现的两篇文章,感受到了故土沦丧中华儿女 内心激荡的家国情怀。而不同的历史时期,家国情怀也有着不同的内涵。 二、整体感知 速读文章,勾画出时间的变化以及地点的转移,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三、补充背景、作者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有什么意义?简介陆定一。 [资料链接]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 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1931年“九一 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 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 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具有更深远意义的是,形 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陆定一(1906年~199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 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是中共第 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 传部部长、文化部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被誉为中国共产 党内的大秀才。陆定一长期在宣传思想战线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宣传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精力,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思 想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细读文章,进行批注,小组探讨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思考: 1.读了这篇课文,老山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从课文中哪里表现出来 的? 2.红军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是凭着怎样的态度和精神翻越过老山界的?概括红 军形象。 3.作者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难。表现在:走路难(悬崖峭壁,山路险峻);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 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2.面对走路难,“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没有丝毫的胆怯;面对 睡觉难,“横着心躺下去”,毫无怨言;面对吃饭难,“鼓着勇气前进”,忍饥爬 山; 面对处境难,“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讥笑敌人飞机的无能。红军,有坚强 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必胜的信念和昂扬的乐观精神,有高度的纪律性和 自觉性。他们是可以战胜一切的人民队伍。 3.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 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作为亲历长征的红军战士,作者对自己的队伍充满着无限热爱的 感情,对红军的精神极为敬佩和赞扬,作者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就是对红军精神 的热情讴歌。五、拓展延伸 讨论:当代如何践行“家国情怀”。 六、总结: 同学们,日军侵华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回顾那段历史,感受三篇爱国文章, 我们不禁深深眷恋起脚下的这片山川大地。与国共存亡、国土神圣不可侵犯相信已 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底,我们坚信历史绝不会重演,祖国山河永远雄浑壮阔。 也希望同学们胸怀大志,在新时代的召唤下谱写“家国情怀”新篇章。 七、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描绘一下你的家乡,表达出你的情感。 直接抒情 深情呼告 -----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保港中学雷栗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直接抒情,能区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2.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在文中的作用。 3.能采用直接抒情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探究法,展示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情境导入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 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人非 草木,孰能无情!那么有了感情就必然要从心中表达出来,这种表达过程,你们知 道叫什么吗? ——抒情。 这节课,让我们借助文字去触摸智者的思想,去感受“大家”的胸怀,去体味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浓浓的深情……我爱语文,也很爱你们! 请重复一遍我最后说的一句话。对,“我爱语文,也很爱你们!” 如果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呢?记叙?描写?议论?抒 情?说明? 是的,显然,是抒情!这是我的直抒胸臆,表达了我的真情实感,这就 是直接抒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直接抒情。 二、回归文本,聚焦直接抒情 [学生活动] 从三篇课文中找出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的句子,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这些句子。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朗读。 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说出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感情,为后面的学习环节作 铺垫。 片段一: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土地的誓言》) 片段二: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 见过的奇观。(陆定一《老山界》) 反馈指导: 片段一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二采用间接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表达比较直接,篇幅较短;间接抒情表达委婉,要将人、事、景、物融为 一体,篇幅较长。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 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 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 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三、掌握特点,学会辨认: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1.跟直接抒情相对应的,是间接抒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把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放在一起对比一下,看两者有什么区别。2.判断下列句子,哪些句子是直接抒情,哪些句子是间接抒情。 (1)片段一:“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2)片段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3.同学们自读《黄河颂》《土地的誓言》《老山界》 ,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 是直接抒情, 四、赏精妙句,道精妙处 1.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资料链接] 张僧繇(yáo)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 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 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 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 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画龙点睛]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二警句点明要旨, 使内容更加传神有力。 直接抒情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犹如画龙点睛,让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迸发出 来,更鲜明、更强烈。 2.请你结合语境,具体说说你所读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抒情在文中的作用有内容和结构两类。 示例:“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土地的 誓言》) 这里的直接抒情,由前面的第三人称她变成了第二人称你,便于直接倾诉;将土 地比作母亲,并将倾诉对象拟人化;运用呼告、反复等修辞手法,直接对土地母亲倾诉 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等情感,表达情感更加炽热直接。 教师通过引导、追问,一步一挖掘,带领学生说出《黄河颂》、《土地的誓言》 《老山界》三篇文章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小结: (1)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有:直陈肺腑(内心独白)、变换人称(她—你)、善用 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 (2)直接抒情在内容上的作用通常有:文首开篇点题、文首文中感情鲜明强烈;文中文尾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当然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3)直接抒情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有:文首引出下文、总领全文;文中承上启下、 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文尾前后呼应或首尾照应。 五、直陈肺腑,写你所想 “感情是文章飞腾的翅膀。”好文章,会把你带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你得到 独特的体验。请仿照经典文本的直接抒情段落,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 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100字左右。然后在课上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直接抒情 深情呼告 一、方法:直陈肺腑(内心独白) 变换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 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 二、作用:内容上(画龙点睛、开篇点题、鲜明强烈、升华感情) 结构上(引出下文、总领全文;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照应前文; 前后呼应或首尾照应) 妙 用 修 辞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三亚外国语学校 肖丽 【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例句,分析具体语境下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互文等修辞的 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品位语言,分析课文中具体语境下不同修辞的表达效果。 【设计解说】 以本单元修辞为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辨识修辞、赏析修辞表达效果,尤其是切 实提高学生分析修辞作用和更好地领会、理解修辞背后蕴含的具体情感、思想和所 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运用修辞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学情由“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花生)谜语导入,分析谜语、理解比 喻修辞的妙处。 二、梳理、辨识、领悟常用修辞及其作用 1.梳理八种常用修辞 在文学作品中,恰当的修辞犹如闪光的宝石,会使作品大为增色。请列举出你 知道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八种常用修辞,以及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互文修辞。 [小组活动] 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课文中用到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 互文等修辞的句子并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要求:(1)指出修辞类型 (2)分析修辞作用(参见文末资料链接1) (3)结合语境,联系情感(主题) [示 例] (1)例句:伟大而又坚强!......你是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 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 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再次强调了黄河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以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 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ppt出示第二单元课文例句: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颂》) ( ) (2)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 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老山界》 ( ) (3)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 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土地的誓言》)( ) (4)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 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 )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 ) (6)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 ( ) (7)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 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 )(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 ) (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 ) (10)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 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 ) 答案:比喻(2)拟人(3)排比(4)(比喻)(5)互文(6)反复 (比喻)(排比) (8)对偶 (9)夸张 (10)夸张 2.归纳方法 (1)辨识修辞(2)分析作用(3)结合语境,联系情感(主题) 参考答案:详见附件资料“七下第二单元课文中的修辞例句” 三、课堂检测 1.请选出对修辞手法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 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土地的誓言》)(排比)(比 喻) B.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土地的誓言》)(拟人)(反复)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偶、互文) 2.请赏析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颂》)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3)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 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土地的誓言》)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 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答案参考: (1)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把黄河暗喻为摇篮,强调黄河是中 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险峻的山势,从而表现红军身处 险境却能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3)这里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无情之物当人来写,显得亲切、深情。 我答应……我答应的反复出现,使感情表达更加真挚,也更强烈。 (4)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意思是: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 战多年胜利归来。“百战”、“十年”皆非实数,概言战事频繁,岁月漫长也。这句表 达出了木兰生还之不易,更好地展现、突出了木兰的女英雄形象。 (5)这里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句中“十二转”和“百千强”在数量和 程度上夸张地表明了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更突出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 形象。同时,与下文“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联系起来,更 突出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 质。对偶句的使用,使得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 物形象。 (6)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声响的起伏变幻, 写出了自己的深切细腻的感受,以声衬静,表现了红军战士 乐观、大无畏的精神。 3.仿写题 是雄鹰,就应博击长空;是猛虎,就应呼啸山林;是蛟龙,就应该遨游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迁移:阅读《咏柳》,回答问题。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请结合具体诗句,指出诗句用了什么修辞(说出一种即可),表达效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意思是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这里用了 比喻的修辞,把柳枝比喻成“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柳纸的翠绿晶莹之美,赞美柳 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五、作业布置练笔:请以“国家”为话题,写一段话,字数100字左右。 要求:用到四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板书设计 走进修辞王国 辨识修辞 分析作用 联系情感(主题) [资料链接1] (1) 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 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 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 更突出、更鲜明。 (4)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 力。 (5) 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 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7)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 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木兰诗》中互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词意丰富,详略得当,而且从叙事上 跨越时空,加快了情节的推进,使行文富于节奏感,跌宕起伏,增强了表达效果, 理解并掌握了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而完整的理解诗句的含义,提高阅 读和欣赏能力。 [资料链接2] 七下第二单元课文中出现的修辞例句总结 (1)比喻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颂》) 比喻 赏析:暗喻,生动形象地把黄河暗喻为摇篮,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黄河颂》)比喻 赏析: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 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 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黄河颂》)比喻 赏析: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突出强调了黄河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像巨 人保护了中华民族,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 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比喻 赏析:这里的“土地”指的是故乡,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明自己跟故乡的血 肉相连的关系,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深情.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比喻 赏析: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 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 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 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比喻、排比) 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声响的起伏变 幻,写出了自己的深切细腻的感受,以声衬静,表现了红军战士 乐观、大无畏的精 神。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 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比喻) 赏析: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星星”比作“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山峰比 作“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山谷比作“一口井”,把奇险的景象写得如此美丽,从 而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2)拟人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 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 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 情。 (《土地的誓言》)拟人 赏析:把关东原野拟人化,使形象更加具体,也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土地的誓言》)拟人 赏析:运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无情之物当人来写,显得亲切、深情。我答 应……我答应的反复出现,使感情表达更加真挚,也更强烈。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 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拟人) 赏析:该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使敌机有了人的情感,既表现出敌人对红军 战士的无可奈何之情,也表现出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3)排比 《土地的誓言》文中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 我想起„„我想起”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 思乡之情 。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 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土地的誓言》)排比 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作者从这片土地长大,作者对这片土地的 留恋以及热爱。排比的手法增强了作者感情的表达。 (4)互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赏析范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意思是:将士们 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百战”、“十年”皆非实数,概 言战事频繁,岁月漫长也。这句表达出了木兰生还之不易,吐出来木兰的高达女英 雄形象。。 (5)反复 伟大而又坚强!......你是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黄河颂》)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再次强调了黄河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以号召中华儿女 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 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土地 的誓言》)反复 赏析:反复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气表达的强烈,表明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 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6)对偶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 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 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 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7)夸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 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更好地烘托出木兰的 女英雄形象。。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 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 “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 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 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 铺垫。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 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赏析: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 相接,暗示路陡山高,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烘托了红军战士 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额精神。 借“工具”敲开浅显文言文的门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五课时 三亚市第四中学 桂荔萍 【设计解说】 基于前四个课时的课文中主体形象特点的概括,“家国情怀”在课文中的具体内涵理解,直接抒情的作用,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的分析,本单元最后两个 课时,主要完成文言文《木兰诗》的理解与积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 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教给学生初读文言文的一种方法和模式,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 方式,引导学生落实文言字词,疏通文意,体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自主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2.通过熟读来理解诗歌,熟悉《木兰诗》中所讲的故事,感受北朝民歌爽朗质 朴的风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迪尼斯拍摄的动画电影《花木兰》预告片导入。 二、组织学生按“读书三部曲”阅读理解课文 1.听范读,正音。 2.自行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自由揣摩诗情和诗歌刚健质朴的语言风格,并 能选出一段文字当众朗读,说明读时心中蕴含的情感,或忧心忡忡,或思念无限, 或豪气如牛,或柔情似水。 (对应课本思考探究第二题) 3.自由译读。前后四人一组,边读边口译全文,扫除阅读障碍,有疑处询问老 师,并完成知识积累卡。 知识积累卡示例: (1)我要积累的文言字词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 词类活用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做动词,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一词多义 市 愿为市鞍马 买 东市买骏马 集市 儿 阿爷无大儿 儿,儿子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儿,青年男女自称。 古今异义 木兰当户织 户:古义:门 今义:窗户 军书十二卷 十二:古义:表多数,不是确指 今义:数词,十二从此替爷征 爷: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 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走 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雌兔眼迷离 迷离: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难以分辨清楚 (2)我难于翻译理解的文句 (提示:特别注意特殊文言句式的积累) 示例: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此外,这个“市”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买。译文为:(木兰)愿意为此到集 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 前置。译文为:问木兰你想些什么) (3)我要体味批注赏析的文句 (提示:本课重点是互文、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体味。) 示例:“唧唧复唧唧”,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声衬静,更写出了木兰此时心 情的沉重,渲染出一个女孩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 三、课后检测题 (一)选择 1.下列句子中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2.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3.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 单调、无聊。 (二)填空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3.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5.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6.诗中的“ , ”一句运用 和 的修辞手 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三)翻译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用“处境”挖出主体人物的情怀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第六课时 三亚市第四中学 桂荔萍 【设计解说】 本节课的设计是本单元主题教学的第六课时,在加深对《木兰诗》的内容理解 的同时,加强读懂文言文、感悟人物形象、体察情感的能力。教学设计中先在通览 全篇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总体形象特征,再通过“设身 处境说话”的过程展示,进一步来熟悉课文内容,更清晰地明确木兰的形象特征, 让她的敬老、爱幼、善良、机警、勇敢、爱国、恋家等性格都淋漓尽致地出现在眼 前。学生在畅快的对话中,主动地参与进来,在角色变换中自然就能或深或浅地理 解全文,从而多侧面、多角度阅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主体人物的家国情怀, 丰富对这位女英雄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概括、分析主体形象特点来感受木兰孝亲、爱国的家国情怀。2.理清诗歌中的故事,让学生在角色变换中多侧面、多角度理解课文,丰富对 这位替父从军又不失女儿本色的独特的爱国女英雄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木兰戎装像、闺阁像各一张,师生齐读课文唤起旧知。 通览全文,概括分析 1.按“这首诗讲述了一个________故事”的格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复述故事,梳理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的 好处在哪里? 情节梳理示例:停杼叹息—替父从军—沙场征战—建功凯旋—辞官还乡 (对应课本思考探究第一题) 3.联想拓展:说出文字本身以外的情节。 如:木兰独坐织机旁的神态、心理活动;出征途中爷娘对女儿的思念与担忧, 老两口在家里的对话;木兰对爷娘的无限思念之情;征战沙场,夜间踯躅时的动作、 神态、心理;木兰还乡在闺阁中梳妆的动作;木兰换上女儿装后伙伴们的神情、议 论、回忆等等。 4.以“我从文中的……读出木兰是一个……的人”为格式分析木兰的形象特征。 (对应课本思考探究第三题) 二、角色体验,对话木兰 1.请站在木兰自身的角度想想在不同的境况下,她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示例:当“我”见到军帖时,我对自己说:“木兰啊,阿爷年岁已高,弟弟年岁 且幼,这可如何是好?不如我女扮男装,冒此一险替阿爷出征?就这么决定了,赶 紧准备吧。唉,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 2.请男、女生分别站在与木兰同时代的男性、女性的角度说话。你听到了木 兰的传奇故事,你想对她说什么? 3.请站在皇上的角度说话,从知道真相前后两个角度说话 (重点突出“万里赴戎机”段,揭示木兰的“忠”“勇”)。 4.请站在爷娘的角度说话 (重点突出一、二、五段,揭示木兰的“孝”)。 5.请女生站在阿姊的角度说话 (揭示木兰的“善”)。 6.请男生站在阿弟的角度说话。7.请站在“伙伴”角度说话 (回顾“万里赴戎机”一段,揭示木兰的“智”)。 三、课后练习检测 (一)课外拓展文言文阅读理解。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 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 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 A.少习射( ) B.市鞍马( ) C.长而益精( ) D.易男装( ) 2.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 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二)自主阅读推荐 1、阅读小说《红岩》,那里有江姐等一大批“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英雄; 2.上网搜索系列电影《杨门女将》,感受光影之中叱咤风云的女将风采。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