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三单元 吟诵诗文 品悟人生
海南省文昌中学 符盈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所选文章,或描写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桃花源记》),或记述自己徜徉在自然之境的所见所思所感(《小石潭记》),或赞叹古代艺人的精湛技艺(《核舟记》),或吟咏个人的情感追求(《诗经》),诵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单元目标
1. 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
3. 阅读古代诗歌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单元导航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年,当时战乱频发,税赋日多,民不聊生,作者虚构了桃花源中的故事,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男耕女织、老幼皆安、邻里欢愉、待客如家人的“世外桃源”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篇不足200字,记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象,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氛围,抒发了作者被贬之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核舟记》也是“记”,但是它记的是一件工艺品——核舟,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写,表现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家技艺的精巧,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的卓越成就。
《诗经》二首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现实中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抒情主人公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始终若隐若现,让人可望而不不可及,表达了主人公的思念与惆怅。
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这是学习文言文始终如一的要求。
《桃花源记》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间隔( ) 土地平旷(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语云( ) 诣太守( ) 便要还家( ) 豁然开朗( )
叹wǎn( ) bīn( )纷 yuán( ) 溪行 yí( ) 然自乐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⑴欲穷其林( ) ⑵得其船,便扶向路( )
⑶此中人语云( ) 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⑸欣然规往( ) ⑹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⑺便要还家( ) ⑻及郡下,诣太守( )
3.古今异义词
⑴鲜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⑵交通: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⑶妻子: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⑷绝境: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⑸无论: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⑹不足: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⑺如此: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⑴复:复前行( ) 不复出焉( )
⑵乃: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
⑶舍: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
⑷寻: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⑸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⑹其:欲穷其林(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5.文言虚词
⑴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⑵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渔人甚异之( )
具答之(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
6.翻译重点句子。
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⑵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⑷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⑸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石潭记》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差互( ) 为坻( ) 为嵁( )悄怆( )
怡然不动( )俶尔( ) 翕忽( ) 参差( ) 清冽( )
悄怆幽邃( ) huáng( )竹 寂liáo( ) 青树翠wàn( ) 蒙络摇zhuì( )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15分)
⑴水尤清冽( ) ⑵为坻,为屿,为嵁( )( )
⑶蒙络( )摇缀( )⑷参差( )披拂( )
⑸影布石上( )⑹俶尔远逝( )⑺往来翕忽( )
⑻寂寥无人( )⑼悄怆( )幽邃( )⑽不可久居( )
⑾隶而从者( )
3.古今异义
⑴去: 古义,_________ _;今义,_____________。
⑵怡然: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⑶小生: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⑴以: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⑵为:全石以为底(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⑶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
⑷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
⑸差:参差披拂(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⑹乐:如鸣佩环,心乐之( ) 似与游者相乐( )
⑺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 同游者:吴武陵( )
⑻环:如鸣佩环( ) 四面竹树环合( )
5.翻译重点句子。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第二课时
《核舟记》
(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高可二黍许:
③其两膝相比者: ④居右者椎髻仰面矫: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⑥左手一倚衡木:
⑦诎右臂支船: ⑧箬篷覆之:
⑨石青糁之: 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⑪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⑫矫首昂视:
⑬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⑭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二)一词多义:
之
①能以径寸之木: ②箬篷覆之:
③闭之: ④石青糁之: ⑤左臂挂念珠倚之:
其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而竖其左膝:
③其人视端容寂: ④则题名其上:
⑤其色墨;其色丹: 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而
①启窗而观: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为
①为宫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 为人五;为窗八;……。为字共三十有四:
可
①高可二黍许: ②珠可历历数也:
者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其两膝相比者:
奇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绝
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 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8.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诗经》二首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雎鸠( ) 好逑( ) 道阻且跻( ) 水中沚( )
wù ( )寐 窈tiǎo ( ) 蒹jiā ( ) sù ( )洄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在河之洲( ) (2)君子好逑( )
(3)左右流之( ) (4)悠哉悠哉( )
(5)道阻且长( ) (6)白露未晞( )
(7)道阻且跻( ) (8)道阻且右( )
第三课时
二、 诵读是培养文言语感的最主要的途径,反复进行诵读,可借助喜马拉雅让学生将自己吟诵的音频共享,在班级群形成一种良好的诵读氛围。
在朗读过程中,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读准节奏,学会断句。
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并仿照示例给文中重点句子划分朗读停顿之处。
《桃花源记》
示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2.忘路之远近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潭中鱼可百许头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这种句式,往往是二二之顿挫为主,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例如在《关雎》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的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第四课时
二、 知人论世,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和情感,读写结合进行训练。
《桃花源记》
1.以 为线索,虚构了一个神奇美丽、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_________的愿望。
2.你觉得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出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请结合当时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来谈一谈。
《小石潭记》
1.“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又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作者借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
以“我从句子____读出了作者___ 的情感”,分析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你一定会体会到文章背后的语言。
我的理解:
《核舟记》
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说明文,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诗经》二首
(1)《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2).《蒹葭》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3).《蒹葭》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咏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4)《关雎》《蒹葭》都可看作是爱情诗,它们的写作手法相同吗?
第五课时
四、类文联读,积累品鉴。
五亩之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思考:类比《桃花源记》,说说古代仁人志士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鼠画逼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思考:类比《核舟记》,比较两篇文章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游大林寺序
余与河南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思考:类比《小石潭记》,体会两篇文章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思考:归纳此诗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